【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把传统建造方式中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通过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其建造过程相较于传统建造而言,不仅施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还能够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和废水的排放,在提高建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建筑污染的产生。
2、而随着智能城市建造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实现逐渐与bim一体化设计技术相结合,通过bim技术将建筑、结构、机电和装修等专业更为有效地串联,实现了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运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协同工作。
3、但随着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不断发展,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而传统的成本控制中,项目成本的预估和控制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来对项目的全周期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等,都会对项目成本产生影响,使得项目成本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对成本预算的调整往往依赖于人工计算和经验判断,存在效率低下、准确性差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信息化施工方法成为行业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过于依赖于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3、s1:根据施工设计方案构建bim设计模型并获取构件信息;
4、s2:关联施工进度计划和bim设计模型,获得构件生产计划;
5、s3:根据构件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并预估项目成本并按照项目周期划分阶段预估成本;
6、s4:根据项目周期获取各阶段的实际成本,设计偏差阈值,当阶段实际成本和阶段预估成本的偏差值达到偏差阈值时,判断成本偏差不合理,根据历史数据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化预测项目的后续阶段成本变化;
7、s5:根据预测结果对采购计划和构件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并重新预估项目成本。
8、进一步,所述s1包括步骤:
9、s101:基于bim设计平台,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生成对应的构件库;
10、s102: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和构件库搭建出对应的bim模型;
11、s103:对bim模型进行拆分,获取构件信息。
12、进一步,所述s2包括步骤:
13、s201:获取施工进度计划并与bim设计模型关联;
14、s202:获取施工进度计划各阶段涉及到的构件信息并制定构件生产计划。
15、进一步,所述s3包括步骤:
16、s301:根据构件生产计划分析各阶段所需构件的原材料清单;
17、s302:根据原材料清单获取各个原材料的价格并制定采购计划;
18、s303:根据采购计划和构件生产计划预估项目成本并按照项目周期划分阶段预估成本。
19、进一步,所述s4包括步骤:
20、s401:根据项目周期计算各阶段的实际成本;
21、s402:设置阶段偏差阈值,当阶段实际成本和阶段预估成本的偏差值达到偏差阈值时,判断成本偏差不合理,根据历史数据和原材料价格的实时变化预测项目后续阶段成本变化,计算过程如下:
22、
23、式中,cpredicted为阶段预测成本,chistorical,i为第i种原材料的历史平均成本,wi为第i种原材料的权重,preal-time,j为第j种原材料的实时价格,qj为第j种原材料的数量,fadjustment为调整系数。
24、进一步,所述s5包括步骤:
25、s501:将阶段预测成本与阶段预估成本进行对比;
26、s502:根据对比结果对预估成本调整,如果阶段预测成本高于阶段预估成本,则调整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降低成本并重新预估项目成本;如果阶段预测成本低于阶段预估成本,则根据阶段预测成本更新阶段预估成本;
27、s503:根据调整后的阶段预估成本更新项目预算,将其纳入到下一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中。
28、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系统,包括构件分析模块、构件生产解析模块、项目成本预估模块、偏差分析模块以及项目修正模块;
29、所述构件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施工设计方案构建bim设计模型并获取构件信息;
30、所述构件生产解析模块用于关联施工进度计划和bim设计模型,获得构件生产计划;
31、所述项目成本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构件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并预估项目成本并按照项目周期划分阶段预估成本;
32、所述偏差分析模块设有偏差阈值,偏差分析模块根据项目周期获取各阶段的实际成本,设计偏差阈值,当阶段实际成本和阶段预估成本的偏差值达到偏差阈值时,判断成本偏差不合理,根据历史数据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化预测项目的后续阶段成本变化;
33、所述项目修正模块用于根据预测结果对采购计划和构件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并重新预估项目成本。
34、进一步,所述项目成本预估模块包括原材料分析模块、计划制定模块和预估模块;
35、所述材料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构件生产计划分析各阶段所需构件的原材料清单;
36、所述计划制定模块用于根据原材料清单获取各个原材料的价格并制定采购计划;
37、所述预估模块用于根据采购计划和构件生产计划预估项目成本并按照项目周期划分阶段预估成本。
38、进一步,所述偏差分析模块包括成本计算模块、偏差分析模块以及偏差调控模块;
39、所述成本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项目周期计算各阶段的实际成本;
40、所述偏差分析模块设有阶段偏差阈值,当阶段实际成本和阶段预估成本的偏差值达到偏差阈值时,判断成本偏差不合理,根据历史数据和原材料价格的实时变化预测项目后续阶段成本变化,计算过程如下:
41、
42、式中,cpredicted为阶段预测成本,chistorical,i为第i种原材料的历史平均成本,wi为第i种原材料的权重,preal-time,j为第j种原材料的实时价格,qj为第j种原材料的数量,fadjustment为调整系数。
43、进一步,所述项目修正模块包括差异分析模块、成本调整模块以及预算更新模块;
44、所述差异分析模块用于将阶段预测成本与阶段预估成本进行对比;
45、所述成本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对比结果对预估成本调整,如果阶段预测成本高于阶段预估成本,则调整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降低成本并重新预估项目成本;如果阶段预测成本低于阶段预估成本,则根据阶段预测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包括步骤:
7.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分析模块、构件生产解析模块、项目成本预估模块、偏差分析模块以及项目修正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项目成本预估模块包括原材料分析模块、计划制定模块和预估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分析模块包括成本计算模块、偏差分析模块以及偏差调控模块;
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包括步骤: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意,余杰,伍任雄,庞道济,李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