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岑浩明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70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包括防撞组件和保护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立柱,所述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端部,通过所述端部配合有防撞杆,所述防撞杆的内部具有一板件,所述板件具有插套,所述端部安插在所述插套内,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端部配合有保护杆,所述保护杆的右侧面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端部用的第一插套,在所述板件与所述保护杆之间配合有两个以上的吸能盒;本装置可以设置在靠近桥梁两侧位置处,有效实现机动车与行人的分隔,具有足够的抗撞能力,可以有效保护行人。

A bridge pedestrian prot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桥面上,需要通行机动车辆和行人,行人通常是行走在靠近桥梁两侧的位置处,行人与车辆之间通过简单的护栏进行分隔,但是护栏的防护能力较差,当车辆撞击护栏时,非常容易冲破护栏后冲撞行人,造成人员伤亡。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设置在靠近桥梁两侧位置处,有效实现机动车与行人的分隔,具有足够的抗撞能力,可以有效保护行人的桥梁行人保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设置在靠近桥梁两侧位置处,有效实现机动车与行人的分隔,具有足够的抗撞能力,可以有效保护行人的桥梁行人保护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包括防撞组件和保护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端部,通过所述端部配合有防撞杆,所述防撞杆的内部具有一板件,所述板件具有插套,所述端部安插在所述插套内,所述端部与所述插套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也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第一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端部配合有保护杆,所述保护杆的右侧面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端部用的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插套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在所述板件与所述保护杆之间配合有两个以上的吸能盒。优选地,所述防撞杆远离所述端部的那一端具有一个三角形的受力部分。优选地,在所述保护杆的右侧面位置处设置有保护条,所述保护条为空心结构,所述保护条为橡胶条,所述保护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保护条分设在所述第一插套的上、下侧位置处。优选地,所述立柱浇筑在桥面内的深度大于30cm。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浇筑在桥面内的深度大于1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防撞杆接受车辆的主要撞击力,防撞杆受到车辆撞击后,通过吸能盒吸能后再将力传递给保护杆,减少保护杆的受力,并且防撞杆是通过立柱进行单独支撑,而保护杆则通过第一立柱进行单独支撑,因此在防撞杆受力后,通过立柱可以吸收力,进一步的减少保护杆的受力,减少形变,避免车辆冲过本装置后撞击行人,给行人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保障,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防撞组件的主视图;图3为保护组件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包括防撞组件1和保护组件2,所述防撞组件1包括至少两根立柱101,所述立柱101的下端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立柱101具有一个以上的端部102,通过所述端部102配合有防撞杆103,所述防撞杆103的内部具有一板件104,板件与防撞杆之间焊接固定,所述板件104具有插套105,所述端部102安插在所述插套105内,所述端部102与所述插套105之间配合有螺丝111,所述保护组件2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201,所述第一立柱201的下端也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第一立柱201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端部202,通过所述第一端部202配合有保护杆203,所述保护杆203的右侧面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端部202用的第一插套204,所述第一插套204与所述第一端部202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211,在所述板件104与所述保护杆203之间配合有两个以上的吸能盒3。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防撞杆103远离所述端部102的那一端具有一个三角形的受力部分122。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保护杆203的右侧面位置处设置有保护条233,所述保护条233为空心结构,所述保护条233为橡胶条,所述保护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保护条分设在所述第一插套的上、下侧位置处。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立柱101浇筑在桥面内的深度为40cm。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柱201浇筑在桥面内的深度为2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防撞杆接受车辆的主要撞击力,防撞杆受到车辆撞击后,通过吸能盒吸能后再将力传递给保护杆,减少保护杆的受力,并且防撞杆是通过立柱进行单独支撑,而保护杆则通过第一立柱进行单独支撑,因此在防撞杆受力后,通过立柱可以吸收力,进一步的减少保护杆的受力,减少形变,避免车辆冲过本装置后撞击行人,给行人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保障,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组件和保护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端部,通过所述端部配合有防撞杆,所述防撞杆的内部具有一板件,所述板件具有插套,所述端部安插在所述插套内,所述端部与所述插套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也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第一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端部配合有保护杆,所述保护杆的右侧面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端部用的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插套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在所述板件与所述保护杆之间配合有两个以上的吸能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组件和保护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端部,通过所述端部配合有防撞杆,所述防撞杆的内部具有一板件,所述板件具有插套,所述端部安插在所述插套内,所述端部与所述插套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保护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也浇筑在桥面内,所述第一立柱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端部配合有保护杆,所述保护杆的右侧面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一端部用的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插套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在所述板件与所述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浩明
申请(专利权)人:岑浩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