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706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枕梁和搭板,所述第一枕梁设置于所述搭板的一端下方,所述搭板的另一端用于搭在桥台上,所述搭板设置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上,所述搭板上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和所述搭板之间设有碎石层。上述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沥青层和碎石层为半刚性结构。由于桥台为刚性结构,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为柔性结构,因此,桥台与引路通过半刚性结构的沥青层和碎石层进行衔接过渡,能够更好地降低桥头跳车,使得行车平稳。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butment and rout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ridge abutment and guide, including the first beam and the slab, the first beam is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slab beneath the slab and the other end for resting on the abutment, roadbed slab is arranged on the guide filling layer, a layer of asphalt the slab, the gravel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sphalt layer and the slab. The structure of the aforementioned abutment and the guide route, the asphalt layer and the gravel layer are semi rigid. Because the abutment is rigid structure, the roadbed filling layer is flexible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abutment and the guide way through semi-rigid structure of asphalt layer and gravel layer can reduce the bump at the bridge head and make the traffic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桥过渡
,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是在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上面铺设混凝土搭板。混凝土搭板的一端搭在桥台上,混凝土搭板的另一端搭在枕梁上。枕梁埋在引路的路基填土层内。传统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存在行车颠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行车颠簸的问题,提供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它能够使得行车平稳。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枕梁和搭板,所述第一枕梁设置于所述搭板的一端下方,所述搭板的另一端用于搭在桥台上,所述搭板设置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上,所述搭板上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和所述搭板之间设有碎石层。上述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沥青层和碎石层为半刚性结构。由于桥台为刚性结构,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为柔性结构,因此,桥台与引路通过半刚性结构的沥青层和碎石层进行衔接过渡,能够更好地降低桥头跳车,使得行车平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板内设有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搭板的一端,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搭板的另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相应设置,所述搭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相应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起到假缝的作用,能够应对搭板冷缩产生的应力,能够更好地避免搭板发生不规则开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的下方铺设有第二枕梁。第二枕梁用于支撑搭板,避免搭板下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枕梁用于埋在引路的路基填土层内,从而提高路基填土层的刚度,缩小路基填土层与搭板的刚度差,从而能够改善桥头跳车现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交叉设置。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交叉设置,使得第一钢筋骨架与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形成X形钢筋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钢筋骨架与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能够承受汽车反复荷载作用而不发生断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6cm~20cm,和/或,所述沥青层的厚度为8cm~12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所述沥青层为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搭板为混凝土搭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的示意图二;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110、第一枕梁,120、第二枕梁,200、搭板,210、第一钢筋骨架,211、第一钢筋,220、第二钢筋骨架,221、第二钢筋,230、第一凹槽,240、第二凹槽,300、桥台,410、路基填土层,420、路面结构,500、沥青层,600、碎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枕梁110和搭板200。第一枕梁110设置于搭板200的一端下方。搭板200的另一端用于搭在桥台300上。搭板200设置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410上。搭板200上设有沥青层500。沥青层500和搭板200之间设有碎石层600。上述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沥青层500和碎石层600为半刚性结构。由于桥台300为刚性结构,引路的路基填土层410为柔性结构,因此,桥台300与引路通过半刚性结构的沥青层500和碎石层600进行衔接过渡,能够更好地降低桥头跳车,使得行车平稳。此外,由于沥青层500和碎石层600为半刚性结构,因此,上述的桥台300与引路的衔接结构能够在汽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会开裂。具体地,搭板200铺设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410上。搭板200的一端搭在桥台300上,搭板200的另一端搭在第一枕梁110上从而与引路的路面结构420衔接。碎石层600铺设在搭板200上。沥青层500铺设在碎石层600上。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搭板200内设有第一钢筋骨架210和第二钢筋骨架220。第一钢筋骨架210的第一端位于搭板200的一端。第一钢筋骨架210的第二端与第二钢筋骨架22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钢筋骨架220的第二端位于搭板200的另一端。搭板200内设有两个相连接的钢筋骨架,使得搭板200在第一钢筋骨架210和第二钢筋骨架220的连接处具有弹性,从而搭板200在应力反复作用下不易开裂。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搭板200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30。第一凹槽230与第一钢筋骨架210和第二钢筋骨架220的连接处相应设置。搭板200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240。第二凹槽240与第一钢筋骨架210和第二钢筋骨架220的连接处相应设置。第一凹槽230和第二凹槽240起到假缝的作用,能够应对搭板200冷缩产生的应力,能够更好地避免搭板200发生不规则开裂。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钢筋骨架210和第二钢筋骨架220的连接处的下方铺设有第二枕梁120。第二枕梁120用于支撑搭板200,避免搭板200下沉。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枕梁120用于埋在引路的路基填土层410内,从而提高路基填土层410的刚度,缩小路基填土层410与搭板200的刚度差,从而能够改善桥头跳车现象。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钢筋骨架21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钢筋211。第一钢筋211与第二钢筋骨架22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钢筋骨架220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钢筋221。第二钢筋221与第一钢筋骨架2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钢筋211与第二钢筋221交叉设置。由于第一钢筋211与第二钢筋221交叉设置,所以第一钢筋骨架210与第二钢筋骨架220的连接处形成X形钢筋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钢筋骨架210与第二钢筋骨架220的连接处能够承受汽车反复荷载而不发生断裂。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碎石层600的厚度为16cm~20cm,和/或,沥青层500的厚度为8cm~12cm。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碎石层600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沥青层500为沥青混凝土层。搭板200为混凝土搭板。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梁和搭板,所述第一枕梁设置于所述搭板一端的下方,所述搭板的另一端用于搭在桥台上,所述搭板设置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上,所述搭板上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和所述搭板之间设有碎石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梁和搭板,所述第一枕梁设置于所述搭板一端的下方,所述搭板的另一端用于搭在桥台上,所述搭板设置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上,所述搭板上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和所述搭板之间设有碎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板内设有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搭板的一端,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搭板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相应设置,所述搭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相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军陈宽强邢鸿霞彭丹周田邹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