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建钰专利>正文

止滑鞋底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4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包括有:一高止滑密度材质,设置于鞋底的前掌与后跟的中心处;一低止滑密度材质,设置于鞋底周边外围处,其中,该高止滑密度材质略微凸高于该低止滑密度材质,该鞋底能同时提供止滑及耐磨的效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日常生活需用品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止滑及耐磨功能的鞋底。常规的鞋底一般均采用单一密度材质作为鞋底的材料,该单一密度材料的鞋底无法控制与地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变化,因此其止滑效果会随着不同材质的鞋底而有所变化,例如,采用低止滑密度的材质做为鞋底时,该鞋底较为坚硬而无法适用于高油脂场所的安全性要求,反之,若采用高止滑密度的材质做为鞋底时,该鞋底因太过柔软有弹性而会影响使用者的正常步态,且容易在活动中跌倒。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高密度鞋底和低密度材料的鞋底所组成的止滑鞋底结构改良,它不但具有止滑效果,而且还具有耐磨性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是由两种不同密度的材质构成的鞋底,其中在鞋底的前掌与后跟的中心部位设有高止滑密度材质,在鞋底的前掌与后跟周边外围部位则设有止滑密度材质,且该高止滑密度材质略微凸高于该低止滑密度材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同时兼具耐磨与止滑的作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特殊工作场所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它为本技术一种止滑鞋底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鞋底1由两种不同密度的材质所构成,其中一种材质为高止滑密度材质12,另一种材质为低止滑密度材质14,该高止滑密度材质12,设置于鞋底1的前掌与后跟的中心处,该低止滑密度材质14,设置于鞋底1的周边外围处,且该高止滑密度材质12略微凸高于该低止滑密度材质14。其中,该高止滑密度材质12为一高止滑材质,其材质较柔软而具有弹性,因此具有止滑的效果,该低止滑密度材质14为一耐磨性较佳的材质,其材质较坚硬而能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因此具有耐磨的效果。该高止滑密度材质12,设置于鞋底1的前掌与后跟的中心处,其材质较为柔软而有弹性,使得该鞋底1具有止滑功能,另外,该高止滑密度材质12可设有多排密集排列的花纹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增进止滑的效果。该低止滑密度材质14,设置于鞋底1的周边外围处,其材质较为坚硬能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该鞋底1具有耐磨的功能,另外,该低止滑密度材质14亦可设有横向花纹以增加抓地力及摩擦力。该高止滑密度材质12略微凸高于该低止滑密度材质14,因为该低止滑密度材质较为柔软,做为鞋底时,施有压力而能使其与该低止滑密度材质14维持一近似的水平面,而让该鞋底1同时兼具有耐磨与止滑的功能。该鞋底结构使用两种不同止滑密度材质做为鞋底的材料,同时兼具耐磨与止滑的功效,适合于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使用,尤其适合在干湿地面或有油有水的湿滑场地,如餐厅或快餐店,可提供其穿着上的舒适并兼顾其安全上的考虑。以上所述的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于是,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做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均仍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滑鞋底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在鞋底的前掌与后跟的中心部位设有高止滑密度材质,在鞋底的前掌与后跟周边外围部位则设有止滑密度材质,且该高止滑密度材质略微凸高于该低止滑密度材质,在鞋底的前,它由两种不同密度的材质构成的鞋底,其中一种 是高止滑密度材质以及另一种是低止滑密度材质的鞋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滑鞋底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在鞋底的前掌与后跟的中心部位设有高止滑密度材质,在鞋底的前掌与后跟周边外围部位则设有止滑密度材质,且该高止滑密度材质略微凸高于该低止滑密度材质,在鞋底的前,它由两种不同密度的材质构成的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钰
申请(专利权)人:吴建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