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包括车体、主传动件、动力模块、固定模块、前排车轮机构、机架、后排车轮机构和协调器,车体的外侧设置有副传动件,前排车轮机构包括左车轮单元和右车轮单元,左车轮单元包括车轮倾斜液压缸、转向液压缸、传动盘、连接销轴和轮毂,传动盘的固定端设置有轭架,后排车轮机构与前排车轮机构相同结构设置。在过弯时,车体通过动力装置进行驱动旋转,使得车体与水平面形成倾斜角,进而抵消向心力对车内乘员的影响。或通过驱动车轮倾斜,使得车轮与地面形成倾斜角;以及通过车体和车轮同时倾斜进行抵消向心力。提高了行车的安全与车内乘员的舒适感。
An automatic balance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t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今的汽车在转弯时都会具有较大的向心力,这对于在车内乘坐的乘客来说至少需要相同大小的反方向力才能相互抵消,因此对于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一定的不是舒适感,严重些还可能对生命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例如在急转弯的情况下的向心力就会较大,极容易为车内的乘员带来危险。而在城市中的道路交差复杂,因此经常需要进行转弯,继而对车内的乘员的乘坐舒适感就会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解决机动车转弯时需要乘员自身抵消向心力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包括车体、主传动件、动力模块、固定模块、前排车轮机构、机架、后排车轮机构和协调器;所述主传动件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主传动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动力模块设置在机架上,动力模块的动力输出端与主传动件连接,动力模块用于为主传动件提供动力;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有副传动件,所述副传动件与主传动件相适配,车体位于前排车轮机构和后排车轮机构的上方;所述固定模块用于固定车体并使得车体可以绕着固定模块旋转;所述前排车轮机构包括左车轮单元和右车轮单元,所述左车轮单元包括车轮倾斜液压缸、转向液压缸、传动盘、连接销轴和轮毂;所述轮毂的连接端设置在传动盘的固定凹槽内,以及所述轮毂的连接端由连接销轴从上至下垂直水平面固定;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力端设置在传动盘的固定端内,所述转向液压缸的本体铰接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传动盘的固定端设置有轭架,所述车轮倾斜液压缸的动力输出轴铰接设置在轭架上,所述车轮倾斜液压缸的本体铰接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右车轮单元与左车轮单元对称设置;所述后排车轮机构与前排车轮机构相同结构设置,所述协调器设置在后排车轮机构上,所述协调器用于协调机动车前、后排车轮行车的稳定。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包括止动件和配重块,所述止动件设置在机架上,止动件位于车体的下方,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空腔滑槽,所述配重块设置在空腔滑槽内,配重块用于让车体的重心落在汽车的底盘中心上保持车体的平衡。进一步地,所述止动件为液压缸、气缸或直线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定位环和固定座,所述定位环套设在车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座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两端朝向外侧各设置有一个固定耳,所述固定座的内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环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机架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行车控制器、车轮倾斜控制器和液压阀控制器,所述行车控制器与车轮倾斜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行车控制器设置在传动盘上,所述车轮倾斜控制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车轮倾斜控制器用于控制机动车的车轮倾斜,所述液压控制器与车轮自动倾斜计算器电连接,所述液压阀控制器设置在传动盘内。进一步地,所述车轮倾斜控制器包括倾斜控制操作盘、位置传感器和显示屏,所述倾斜操作盘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机架上,位置传感器与倾斜操作盘电连接,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显示屏与车轮自动倾斜计算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车控制器包括车轮自动倾斜计算器和车轮载荷控制器,所述车轮自动倾斜计算器设置在机架上,车轮自动倾斜计算器与车轮载荷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车轮自动倾斜计算器用于检测行车的各项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所述车轮载荷控制器用于检测车轮的载荷,以及控制车轮倾斜液压缸和转向液压缸的动力输出。进一步地,所述左车轮单元还包括转向平衡杆,所述转向平衡杆的动力输出轴铰接设置在传动盘的上端,所述转向平衡杆的本体设置在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模块为电动机,主传动件为齿轮,副传动件为外齿,齿轮与外齿相啮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模块为液压缸,所述主传动件为挂钩,所述副传动件为环扣,所述挂钩设置在液压缸的动力轴的轴端,所述挂钩设置在环扣内。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区别于现有的机动车在转弯时,机动车本身无法达到抵消向心力对车内乘员的影响。本技术方案使用车体或车轮在过弯时抵消机动车产生的向心力。在过弯时,车体可以单独通过动力装置进行驱动旋转,使得车体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因此抵消向心力对车内乘员的影响。或者也可以单独通过驱动车轮倾斜,使得车轮与地面形成非90度的夹角,借以抵消向心力。也可以通过车体和车轮同时倾斜进行抵消向心力。在车体倾斜时可以通过配重块进行平衡车体,保持车体的重心不会偏移。提高了行车的安全。并提高了行车车内乘员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后车轮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模块为液压缸的局部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模块为电动机的局部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的模块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体;101、副传动件;102、止动件;103、配重块;104、空腔滑槽;105、固定耳;11、主传动件;12、动力模块;1201、电动机;1202、齿轮;1203、外齿;1211、液压缸;1212、挂钩;1213、环扣;13、固定模块;131、定位环;132、固定座;1321、凹槽;14、前排车轮机构;141、左车轮单元;142、右车轮单元;1411、车轮倾斜液压缸;1412、转向液压缸;1413、传动盘;1414、连接销轴;1415、轮毂;1416、转向平衡杆;14131、轭架;15、机架;16、后排车轮机构;17、协调器;18、行车控制器;181、车轮自动倾斜计算器;182、车轮载荷控制器;19、车轮倾斜控制器;191、倾斜控制操作盘;192、位置传感器;193、显示屏;20、液压阀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这里所指的机动车只要是包含有相对于前进方向左右至少各有一个车轮的车辆,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如新能源车或者传统动力汽车。包括车体10、主传动件11、动力模块12、固定模块13、前排车轮机构14、机架15、后排车轮机构16和协调器17;所述主传动件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主传动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动力模块设置在机架上,动力模块的动力输出端与主传动件连接,动力模块用于为主传动件提供动力;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有副传动件101,所述副传动件与主传动件相适配;所述固定模块用于固定车体并使得车体可以绕着固定模块旋转;所述动力模块为电动机1201,主传动件为齿轮1202,副传动件为外齿1203,齿轮与外齿相啮合设置。所述动力模块为液压缸1211,所述主传动件为挂钩1212,所述副传动件为环扣1213,所述挂钩设置在液压缸的动力轴的轴端,所述挂钩设置在环扣内。所述止动件为液压缸、气缸或直线电机。所述前排车轮机构包括左车轮单元141和右车轮单元142,所述左车轮单元包括车轮倾斜液压缸1411、转向液压缸1412、传动盘1413、连接销轴1414和轮毂1415;所述轮毂的连接端置在传动盘的固定凹槽内,以及所述轮毂的连接端由连接销轴从上至下垂直水平面固定;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力端设置在传动盘的固定端内,所述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主传动件、动力模块、固定模块、前排车轮机构、机架、后排车轮机构和协调器;所述主传动件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主传动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动力模块设置在机架上,动力模块的动力输出端与主传动件连接,动力模块用于为主传动件提供动力;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有副传动件,所述副传动件与主传动件相适配,车体位于前排车轮机构和后排车轮机构的上方;所述固定模块用于固定车体并使得车体可以绕着固定模块旋转;所述前排车轮机构包括左车轮单元和右车轮单元,所述左车轮单元包括车轮倾斜液压缸、转向液压缸、传动盘、连接销轴和轮毂;所述轮毂的连接端设置在传动盘的固定凹槽内,以及所述轮毂的连接端由连接销轴从上至下垂直水平面固定;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力端设置在传动盘的固定端内,所述转向液压缸的本体铰接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传动盘的固定端设置有轭架,所述车轮倾斜液压缸的动力输出轴铰接设置在轭架上,所述车轮倾斜液压缸的本体铰接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右车轮单元与左车轮单元对称设置;所述后排车轮机构与前排车轮机构相同结构设置,所述协调器设置在后排车轮机构上,所述协调器用于协调机动车前、后排车轮行车的稳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主传动件、动力模块、固定模块、前排车轮机构、机架、后排车轮机构和协调器;所述主传动件设置有两个以上,所述主传动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动力模块设置在机架上,动力模块的动力输出端与主传动件连接,动力模块用于为主传动件提供动力;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有副传动件,所述副传动件与主传动件相适配,车体位于前排车轮机构和后排车轮机构的上方;所述固定模块用于固定车体并使得车体可以绕着固定模块旋转;所述前排车轮机构包括左车轮单元和右车轮单元,所述左车轮单元包括车轮倾斜液压缸、转向液压缸、传动盘、连接销轴和轮毂;所述轮毂的连接端设置在传动盘的固定凹槽内,以及所述轮毂的连接端由连接销轴从上至下垂直水平面固定;所述转向液压缸的动力端设置在传动盘的固定端内,所述转向液压缸的本体铰接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传动盘的固定端设置有轭架,所述车轮倾斜液压缸的动力输出轴铰接设置在轭架上,所述车轮倾斜液压缸的本体铰接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右车轮单元与左车轮单元对称设置;所述后排车轮机构与前排车轮机构相同结构设置,所述协调器设置在后排车轮机构上,所述协调器用于协调机动车前、后排车轮行车的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止动件和配重块,所述止动件设置在机架上,止动件位于车体的下方,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空腔滑槽,所述配重块设置在空腔滑槽内,配重块用于让车体的重心落在汽车的底盘中心上保持车体的平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为液压缸、气缸或直线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转弯自动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定位环和固定座,所述定位环套设在车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座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两端朝向外侧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宜,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华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