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834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1:33
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电机散热系统,发动机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散热器,电机散热系统包括ISG电机、控制器、电机散热器,发动机依次通过ISG电机、离合器与变速箱传动连接,控制器内部设置有上装指令接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流接入处理模块、车载作业驱动模块,上装指令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上装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与ISG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接,ISG电机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能接入模块、车载作业驱动模块与车载作业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该设计不仅结构和控制简单,而且工作效率高。

A single engine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汽车散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适用于简化结构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介绍
随着环卫专用车的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两种主流趋势的环卫车及其相应的散热系统。一种模式采用的是双发动机,底盘发动机主要驱动车辆的行驶,副发动机则驱动风机、高压水泵等上装作业部件,双发动机均有其各自的散热系统,这种模式存在重量大,噪音、污染都比较严重的问题;另一种模式采用的是纯电动或者混合动力,纯电动存在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控制复杂、成本高、可靠性相对差等特点,混合动力模式无论是油电混合还是油液混合,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都存在发动机散热系统和电池的散热系统。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914075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8月3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通过水管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发动机的水套、水泵一以及散热器一,冷却系统还包括水泵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ISG电机、ISG电机控制器以及散热器二,水泵二通过水管依次与上述两个电机控制器、ISG电机、驱动电机以及散热器二相连接并形成回路。虽然该系统的冷却水循环阻力小,对水泵功率要求低,但其采用的是混合动力模式,该模式无论在结构还是控制上都比较复杂,因此相应的制造和维护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和控制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和控制简单、且工作效率高的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电机散热系统,所述发动机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散热器,所述电机散热系统包括ISG电机、控制器、电机散热器,所述发动机与发动机散热器形成冷却回路,所述控制器通过ISG电机与电机散热器相通并形成冷却回路;所述发动机依次通过ISG电机、离合器与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上装指令接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流接入处理模块、车载作业驱动模块,所述上装指令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上装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上装指令接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与ISG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ISG电机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流接入处理模块、车载作业驱动模块与车载作业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机散热系统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入口通过ISG电机与控制器的出口相通,水泵的出口通过电机散热器与控制器的入口相通,且水泵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电机散热系统还包括用于冷却电机散热器的二号风扇,该二号风扇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发动机散热系统还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散热器的一号风扇,该一号风扇与发动机的曲轴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为PE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中发动机依次通过ISG电机、离合器与变速箱传动连接,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上装指令接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流接入处理模块、车载作业驱动模块,上装指令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上装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与ISG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接,ISG电机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能接入模块、车载作业驱动模块与车载作业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当车辆处于行车作业状态时,上装控制器发送上装指令给控制器,随后控制器根据该指令控制ISG电机启动发电,ISG电机产生的直流电经过控制器转化成交流电驱动车载作业装置工作,同时电机散热器对ISG电机和控制器进行冷却,从而保证了整个上装系统的平稳运行,此时发动机散热系统正常运转,当车辆处于行车不作业状态时,仅发动机散热系统工作以维持发动机的平稳运行,ISG电机起到传动轴的作用,本设计不仅结构和控制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对车辆底盘的结构改动少,工作效率高。因此,本技术不仅结构和控制简单,而且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行车不作业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图1中控制器的结构框图。图中:发动机散热系统1、发动机11、发动机散热器12、一号风扇13、电机散热系统2、ISG电机21、控制器22、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电机驱动模块222、电流接入处理模块223、车载作业驱动模块224、电机散热器23、水泵24、二号风扇25、离合器3、变速箱4、上装控制器5、车载作业装置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1、电机散热系统2,所述发动机散热系统1包括发动机11、发动机散热器12,所述电机散热系统2包括ISG电机21、控制器22、电机散热器23,所述发动机11与发动机散热器23形成冷却回路,所述控制器22通过ISG电机21与电机散热器23相通并形成冷却回路;所述发动机11依次通过ISG电机21、离合器3与变速箱4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22的内部设置有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电机驱动模块222、电流接入处理模块223、车载作业驱动模块224,所述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的输入端与上装控制器5的输出端相连接,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的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222与ISG电机2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ISG电机2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流接入处理模块223、车载作业驱动模块224与车载作业装置6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机散热系统2还包括水泵24,所述水泵24的入口通过ISG电机21与PE控制器22的出口相通,水泵24的出口通过电机散热器23与控制器22的入口相通,且水泵24的控制端与控制器22相连接。所述电机散热系统2还包括用于冷却电机散热器23的二号风扇25,该二号风扇25的控制端与控制器22相连接。所述发动机散热系统1还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散热器12的一号风扇13,该一号风扇13与发动机11的曲轴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22为PE控制器。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本技术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1与电机散热系统2,它们相互独立工作,结构简单,控制效率和可靠性高,在保证车辆的平稳行驶和上装作业装置的稳定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整车的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环卫车处于行车不作业状态时,电机散热系统2不工作,ISG电机21串联在发动机11和离合器3之间起到传动轴作用,发动机冷却液在发动机散热器12和发动机11之间循环,并由一号风扇13保证冷却液温度稳定。发动机散热系统1确保发动机在任何转速下的平稳运转。当环卫车处于行车作业状态时,发动机散热系统1正常运行,且上装控制器5向控制器22发出上装指令,控制器22根据该指令控制ISG电机21启动发电,水泵24开启,冷却液循环流动经ISG电机21、水泵24、电机散热器23、控制器22再回到ISG电机21,二号风扇25冷却流经电机散热器23的冷却液,从而保证整个上装系统的平稳工作。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1、电机散热系统2,所述发动机散热系统1包括发动机11、发动机散热器12、用于冷却发动机散热器12的一号风扇13,所述发动机11的一端依次通过ISG电机21、离合器3与变速箱4传动连接,发动机11的另一端与一号风扇13固定连接,且发动机11与发动机散热器4形成冷却回路,所述电机散热系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1)、电机散热系统(2),所述发动机散热系统(1)包括发动机(11)、发动机散热器(12),所述电机散热系统(2)包括ISG电机(21)、控制器(22)、电机散热器(23),所述发动机(11)与发动机散热器(23)形成冷却回路,所述控制器(22)通过ISG电机(21)与电机散热器(23)相通并形成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1)依次通过ISG电机(21)、离合器(3)与变速箱(4)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22)的内部设置有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电机驱动模块(222)、电流接入处理模块(223)、车载作业驱动模块(224),所述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的输入端与上装控制器(5)的输出端相连接,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的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222)与ISG电机(2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ISG电机(2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流接入处理模块(223)、车载作业驱动模块(224)与车载作业装置(6)的输入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1)、电机散热系统(2),所述发动机散热系统(1)包括发动机(11)、发动机散热器(12),所述电机散热系统(2)包括ISG电机(21)、控制器(22)、电机散热器(23),所述发动机(11)与发动机散热器(23)形成冷却回路,所述控制器(22)通过ISG电机(21)与电机散热器(23)相通并形成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1)依次通过ISG电机(21)、离合器(3)与变速箱(4)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22)的内部设置有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电机驱动模块(222)、电流接入处理模块(223)、车载作业驱动模块(224),所述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的输入端与上装控制器(5)的输出端相连接,上装指令接收模块(221)的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222)与ISG电机(2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ISG电机(2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流接入处理模块(223)、车载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乃勇王雪王金胜蒋光辉李志刚王君刚王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