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幼胚离体挽救培养获得百合远缘杂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8231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幼胚拯救获得百合属远缘杂种的方法,它选择云南野生百合及国内外各类优异亲本,以东方百合杂种系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杂交授粉子房及幼胚的离体培养可在胚败育之前将其取出培养,避免远缘杂种胚早衰,使大量远缘杂交胚继续发育成正常种子,尽快进入选育程序,缩短了育种周期,同时获得了大量的远缘杂交后代,实现了百合属种间远缘杂交,创造了一批新种质,胚挽救技术与百合瓶内结球技术的结合,有效缩短了百合杂交后代的培育周期和杂种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受精后的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百合属远缘杂种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育种领域。
技术介绍
百合(Lilium L.)花型优美,高贵典雅,且香气宜人,是世界上重要的切花材料之一。百合属植物原种有90多种,因其花色丰富,杂交工作十分活跃。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国家即开始了对百合属种间杂交的研究,并利用远缘杂交获得百合种间杂种。 中国是世界百合资源的自然分布中心,全球百合属植物约有96个种,分布于中国的就有47个(其中36种为中国特有),此外还有18个变种。云南有野生百合20余种,占世界百合资源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数百合种类具有较好的香味,生境分布地域较广,抗病力及适应性较强,在改良香味、抗性,增加现有百合品种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亟待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同时随着云南省10余年花卉产业的发展,已有上百个现代栽培品种引入云南,这些品种具有丰富的花色、花型、不同的生长势及抗病性、抗逆性等,有的较适宜云南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各种优良性状得到较好表现,有的则表现出某方面的优点,但缺点也突出。充分利用云南的百合种质资源优势,选育具有云南特色,适于云南生产条件的优质、高效、抗病百合新品种是云南球根花卉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改进云南百合商品质量和提高花农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百合新品种的培育多数是通过种间或种系间远缘杂交实现的,要使杂交组合获得成功,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的杂交种子,而且必须保证杂种后代植株有足够的生活力与生育力。杂种胚的挽救培养技术作为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杂交子房、胚珠和杂交幼胚的离体培养,是目前克服受精后发育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植物育种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广泛运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育种工作中。当前世界各国培育的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杂种系,多数是属于不同的种群和杂种间杂交育成的,由于是远缘杂交,杂交胚的胚乳发育不正常或是胚与胚乳之间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使杂种胚早期败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受精后的幼胚离体挽救培养获得百合属远缘杂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A、将授粉后8-23天的受精子房切割下来,在2~6℃温度条件下存放8~15小时,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其表面擦拭2-3次,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消毒1~2分钟,然后在浓度为0.05~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2~18分钟,用无菌水洗2~3次,选取膨大的部位,将子房横切为0.2cm的切片;B、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后的子房切片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诱导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萘乙酸(NAA) 0.5~1.0mg/L蔗糖 60000mg/L琼脂 6000mg/LpH 5.0~5.5在光照8~10h/d,光强800~1200Lx,培养室温度22~26℃条件下,培养20~30d后,在解剖镜下剥离膨大的胚珠;C、在与步骤B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剥离的胚珠进行单胚培养,培养40~50天后幼胚萌发;D、将萌发的幼胚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增殖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6-苄基氨基嘌呤(6-BA) 0.5~1.0mg/L萘乙酸(NAA) 0~0.1mg/L 蔗糖 30000mg/L琼脂 6000mg/LpH 5.5~5.8在光照10~12h/d,光强1000~1500Lx,培养室温度22~26℃条件下继代培养,每15~20d继代一次;E、继代3次后,待每个单胚增殖到15~25株后,将其分离成单株,切除叶片后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萘乙酸(NAA) 0~0.1mg/L蔗糖 60000~90000mg/L琼脂 6000mg/LpH 5.5~5.8在无光照,培养室温度为22~26℃条件下,培养80~100d出瓶,包装后于2~4℃条件下放置60~90天,即可下地种植。 本专利技术所述溶液浓度单位为质量比浓度。 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是本专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择包括云南野生百合的国内外各类优异亲本,配制不同基因型的远缘杂交组合,对受精子房和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挽救,获得了一批杂交幼胚种质,在胚挽救技术应用于百合种间杂交育种上取得了进展,是百合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创新,将有效推进百合育种工作的进程。同时胚挽救技术与百合瓶内结球技术的结合,有效缩短了百合杂交后代的培育周期和杂种成活率。 本专利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通过杂交授粉子房及幼胚的离体培养可在胚败育之前将其取出培养,避免远缘杂种胚早衰,使大量远缘杂交胚继续发育成正常种子,尽快进入选育程序,缩短了育种周期。(2)选择包括云南野生百合的国内外各类优异亲本,配制不同基因型的远缘杂交组合,对授精子房和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挽救,在胚抢救技术应用于百合种间杂交育种上取得了进展,同时获得了大量的远缘杂交后代,为培育具有特色的百合商业新品种打下了较好的基础。(3)建立的胚挽救技术体系是百合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创新,将有效推进百合育种工作的进程。(4)胚挽救技术与百合瓶内结球技术的结合,有效缩短了百合杂交后代的培育周期和杂种成活率。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下面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仅限于这些。 实施例11、自百合属种间人工授粉第5天起,对授粉子房胚的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根据子房膨大及萎缩现象的观察,将授粉后10天的远缘杂交受精子房整个切割下来,经4℃低温存放12小时,用浓度为75%的酒精棉球对其表面擦拭2次,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消毒1分钟,然后在0.1%升汞溶液中处浸泡15分钟,其间经多次摇动,最后用无菌水洗2次,污染率可有效控制在3%以内,选取灭菌子房顶端至中部且靠上的膨大部位,将其横切为0.2cm的切片,每个子房可切片8-15片,此时子房切片的胎座中,可肉眼看见略为透明的膨大胚珠;2、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后的子房切片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诱导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萘乙酸(NAA) 1.0mg/L蔗糖 60000mg/L琼脂 6000mg/LpH 5.0在光照8h/d,光强1200Lx,培养室温度22℃条件下,培养20d后,在解剖镜下剥离膨大的胚珠;3、在下列培养条件MS基本培养液萘乙酸(NAA) 1.0mg/L蔗糖 60000mg/L琼脂 6000mg/LDH 5.0 光照8h/d,光强1200Lx,培养室温度22℃下,对剥离的胚珠进行单胚培养,培养40天后幼胚萌发4、将萌发的幼胚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增殖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6-苄基氨基嘌呤(6-BA) 1.0mg/L萘乙酸(NAA) 0.1mg/L蔗糖 30000mg/L琼脂 6000mg/LpH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幼胚离体挽救培养获得百合远缘杂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A、将授粉后8-23天的受精子房切割下来,在2~6℃温度条件下存放8~15小时,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其表面擦拭2-3次,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消毒1~2分 钟,然后在浓度为0.05~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2~18分钟,用无菌水洗2~3次,选取膨大的部位,将子房横切为0.2cm的切片;B、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后的子房切片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诱导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   萘乙酸(NAA)0.5~1.0mg/L蔗糖60000mg/L琼脂6000mg/LpH5.0~5.5在光照8~10h/d,光强800~1200Lx,培养室温度22~26℃条件下,培养20~ 30d后,在解剖镜下剥离膨大的胚珠;C、在与步骤B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剥离的胚珠进行单胚培养,培养40~50天后幼胚萌发;D、将萌发的幼胚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增殖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6-苄基氨基嘌呤 (6-BA)0.5~1.0mg/L萘乙酸(NAA)0~0.1mg/L蔗糖30000mg/L琼脂6000mg/LpH5.5~5.8在光照10~12h/d,光强1000~1500Lx, 培养室温度22~26℃条件下继代培养,每15~20d继代一次;E、继代3次后,待每个单胚增殖到15~25株后,将其分离成单株,切除叶片后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萘乙酸(NAA)0~0.1 mg/L蔗糖60000~90000mg/L琼脂6000mg/LpH5.5~5.8在无光照,培养室温度为22~26℃条件下,培养80~100d出瓶,包装后于2~4℃条件下放置60~90天,即可下地种 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幼胚离体挽救培养获得百合远缘杂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A、将授粉后8-23天的受精子房切割下来,在2~6℃温度条件下存放8~15小时,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其表面擦拭2-3次,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消毒1~2分钟,然后在浓度为0.05~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2~18分钟,用无菌水洗2~3次,选取膨大的部位,将子房横切为0.2cm的切片;B、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后的子房切片接种到单位为mg/L的下列诱导培养基中MS基本培养液萘乙酸(NAA) 0.5~1.0mg/L蔗糖 60000mg/L琼脂 6000mg/LpH 5.0~5.5在光照8~10h/d,光强800~1200Lx,培养室温度22~26℃条件下,培养20~30d后,在解剖镜下剥离膨大的胚珠;C、在与步骤B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剥离的胚珠进行单胚培养,培养40~50天后幼胚萌发;D、将萌发的幼胚接种到单位为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云慧熊丽蒋亚莲吴学尉张艺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