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018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转轴上;所述第一夹持片上的第一有齿部与第二夹持片上的第二有齿部啮合连接,且啮合部位于两转轴之间;转动第一夹持片可带动啮合部前方夹取部的咬合或张开;通过齿轮传动将气缸的推力转化为夹持力,最大限度发挥气缸推力,剑头张开角度大;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效率高。

A weft clamping device for loom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amping device for loom weft, comprises a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second clamping plates;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second clamping piec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two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clamping piece on the first tooth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on chip there are second connected gear meshing, meshing and in two axis of rotation; rotation of the first clamping piece can drive meshing front clip, or open bite; through the gear drive cylinder thrust into the clamping force, the maximum thrust of the cylinder, the head opening angle;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action high efficiency,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扁平状多股纤维束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剑杆织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梭织机,它除了具有无梭织机高速、高自动化程度、高效能生产的特点外,其积极引纬方式具有很强的品种适应性,能适应各类纱线的引纬。随着无梭织机取代有梭织机,剑杆织机将成为机织物的主要生产机种;纬纱夹持机构作为剑杆织机中的重要单元,现有的纬纱夹持机构对于扁平状多股纤维束普遍都有夹持效果不好,易损伤经纱等弊端;现有的织机(包括有梭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因为所用原材料的不同,不能直接用于新型材料的展宽展薄布的编织,其中扁平纤维束包括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或碳化硅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适用于各类大小扁平纤维束的纬纱夹持。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包括剑头,所述剑头包括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转轴上;所述第一夹持片上的第一有齿部与第二夹持片上的第二有齿部啮合连接,且啮合部位于两转轴之间;转动第一夹持片可带动啮合部前方夹取部的咬合或张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片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一旋转部和驱动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在第一旋转部上向前延伸;所述驱动臂在在第一旋转部上向后延伸。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臂末端设置有第三有齿部;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可旋转设置在第三转轴上;所述过渡齿轮与驱动臂的第三有齿部啮合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齿条和推力机构;所述推力机构与驱动齿条驱动连接,且推力机构推力方向与齿条上的齿体阵列方向平行;所述驱动齿条与过渡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推力机构前后位移可带动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的咬合或张开。进一步的,所述推力机构包括浮动接头和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推杆末端与驱动齿条通过所述浮动接头驱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片包括第二夹持臂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在第二旋转部上向前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臂与第一夹持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末端,且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分别可旋转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下并列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咬合状态下的整体外轮廓呈“心”状流线形,且“心”状的尖端方向与推力机构方向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为相互咬合的波纹状齿形夹持面。进一步的,还包括剑杆、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安装于水平直线分布的若干同步轮上;所述剑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同步带上方;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剑杆和同步带,同步带可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带动剑杆沿长度方向来回位移;所述剑头设置在剑杆末端;还包括同步带电机,所述同步带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同步轮驱动连接。若干所述同步轮沿同步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第三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第三同步轮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套接有第一对导轮、第二对导轮和第三对导轮;所述第一对导轮、第二对导轮和第三对导轮的轮面共同托起所述剑杆;还包括压轮;若干支撑设置的所述压轮沿剑杆长度方向滚压在所述剑杆上侧;所述压轮包括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位于第二同步轮正上方;所述第二压轮位于第一压轮的靠剑头侧;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剑杆长度方向设置于若干同步轮下方,且若干同步轮分别通过若干同步轮支架支撑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同步轮上的第一同步轮支架连接处镂空设置有腰槽,所述腰槽长度方向与剑杆长度方向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螺销穿设入所述腰槽中,所述螺销还上还配合安装有锁紧螺母;所述第一同步轮支架可沿腰槽长度方向微调。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齿轮传动将气缸的推力转化为夹持力,最大限度发挥气缸推力,剑头张开角度大;2、重量轻,使剑杆的直线运动更快速,更稳定,波动很小,定位正确;3、体积小巧,流线外型,穿透能力强,运动阻力小,减小了经纱开口,减少了经纱摩擦断裂;4、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效率高;5、波纹咬合,对扁平纤维束的夹持力强,保持原纤维束的形状不变,同时对纤维束的损伤很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剑头张开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剑头咬合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5所示,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包括剑头100,所述剑头100包括第一夹持片13和第二夹持片21;所述第一夹持片13和第二夹持片21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转轴上;所述第一夹持片13上的第一有齿部15与第二夹持片21上的第二有齿部32啮合连接,且啮合部60位于两转轴之间;转动第一夹持片13可带动啮合部60前方夹取部41的咬合或张开。所述第一夹持片13包括第一夹持臂27、第一旋转部28和驱动臂16;所述第一夹持臂27在第一旋转部28上向前延伸;所述驱动臂16在在第一旋转部28上向后延伸。所述驱动臂16末端设置有第三有齿部24;还包括过渡齿轮17所述过渡齿轮17可旋转设置在第三转轴26上;所述过渡齿轮17与驱动臂16的第三有齿部24啮合连接。还包括驱动齿条18和推力机构19;所述推力机构19与驱动齿条18驱动连接,且推力机构19推力方向与齿条18上的齿体25阵列方向平行;所述驱动齿条18与过渡齿轮17啮合连接;所述推力机构19前后位移可带动第一夹持面42与第二夹持面20的咬合或张开。所述推力机构19包括浮动接头52和液压杆53;所述液压杆53的推杆末端与驱动齿条18通过所述浮动接头52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片21包括第二夹持臂31和第二旋转部32,所述第二夹持臂31在第二旋转部32上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夹持臂31与第一夹持臂27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面42和第二夹持面20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臂27和第二夹持臂31末端,且第一夹持面42与第二夹持面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旋转部28和第二旋转部32分别可旋转设置在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轴22上,所述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轴22上下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夹持片13和第二夹持片21咬合状态下的整体外轮廓50呈“心”状流线形,且“心”状的尖端方向与推力机构19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夹持面42和第二夹持面20为相互咬合的波纹状齿形夹持面。如图5所示,还包括剑杆64、同步轮和同步带93;所述同步带93安装于水平直线分布的若干同步轮上;所述剑杆64平行设置于所述同步带93上方;还包括连接部件971,所述连接部件971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剑杆64和同步带93,同步带可通过所述连接部件971带动剑杆64沿长度方向来回位移;所述剑头100设置在剑杆64末端;还包括同步带电机98,所述同步带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同步轮驱动连接。若干所述同步轮沿同步带93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同步轮972、第二同步轮974和第三同步轮977;所述第一同步轮972、第二同步轮974和第三同步轮97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套接有第一对导轮973、第二对导轮975和第三对导轮9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剑头(100),所述剑头(100)包括第一夹持片(13)和第二夹持片(21);所述第一夹持片(13)和第二夹持片(21)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转轴上;所述第一夹持片(13)上的第一有齿部(15)与第二夹持片(21)上的第二有齿部(32)啮合连接,且啮合部(60)位于两转轴之间;转动第一夹持片(13)可带动啮合部(60)前方夹取部(41)的咬合或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剑头(100),所述剑头(100)包括第一夹持片(13)和第二夹持片(21);所述第一夹持片(13)和第二夹持片(21)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转轴上;所述第一夹持片(13)上的第一有齿部(15)与第二夹持片(21)上的第二有齿部(32)啮合连接,且啮合部(60)位于两转轴之间;转动第一夹持片(13)可带动啮合部(60)前方夹取部(41)的咬合或张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片(13)包括第一夹持臂(27)、第一旋转部(28)和驱动臂(16);所述第一夹持臂(27)在第一旋转部(28)上向前延伸;所述驱动臂(16)在在第一旋转部(28)上向后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16)末端设置有第三有齿部(24);还包括过渡齿轮(17)所述过渡齿轮(17)可旋转设置在第三转轴(26)上;所述过渡齿轮(17)与驱动臂(16)的第三有齿部(24)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齿条(18)和推力机构(19);所述推力机构(19)与驱动齿条(18)驱动连接,且推力机构(19)推力方向与齿条(18)上的齿体(25)阵列方向平行;所述驱动齿条(18)与过渡齿轮(17)啮合连接;所述推力机构(19)前后位移可带动第一夹持面(42)与第二夹持面(20)的咬合或张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机构(19)包括浮动接头(52)和液压杆(53);所述液压杆(53)的推杆末端与驱动齿条(18)通过所述浮动接头(52)驱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片(21)包括第二夹持臂(31)和第二旋转部(32),所述第二夹持臂(31)在第二旋转部(32)上向前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纬纱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臂(31)与第一夹持臂(27)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面(42)和第二夹持面(20)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臂(27)和第二夹持臂(31)末端,且第一夹持面(42)与第二夹持面(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旋转部(28)和第二旋转部(32)分别可旋转设置在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浩吕跃民季正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鼎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