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及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包括发热源、泡沫金属以及填充有蓄热材料的多个微胶囊。发热源用于产生热量,泡沫金属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容纳发热源,多个微胶囊分别设置在泡沫金属的多个通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具有泡沫金属并且泡沫金属中填充有微胶囊,由于泡沫金属的导热性较好可以将发热源产生的热量均匀地进行传递,蓄热材料则可以对传输到泡沫金属的热量进行存储,在温度较高时吸收热量,在温度较低时释放热量,从而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改善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蓄热结构及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蓄热结构及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称之为装配式建筑。同时,建筑供暖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地暖和墙暖的普及较好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然而,装配式建筑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现有的建筑供热(冷)系统往往是在土建施工完成后进行安装。由于供热(冷)设备不能较好的与建筑构件良好结合,导致装配式建筑集成度不高,且由于建筑蓄热能力有限,供热系统需按照连续供热设计,否则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舒适感较差的问题。增强建筑蓄热能力,减少连续供暖时间,对建筑节能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蓄热结构及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以改善现有的装配化集成度不高,建筑蓄热能力有限,蓄热结构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舒适感较差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热蓄热结构,包括:所述发热蓄热结构包括:发热源、泡沫金属以及填充有蓄热材料的多个微胶囊,所述发热源用于产生热量,所述泡沫金属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发热源,所述多个微胶囊分别设置于所述泡沫金属的多个通孔中。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所述发热源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发热源布设后围成的形状相匹配。发热源具体可以为长条状结构,泡沫金属的凹槽的形状与发热源布设后围成的形状可以相匹配,例如,发热源围成S型结构或“回”型结构,则凹槽的形状可以为与发热源相对应的S型或“回”型。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所述发热源包括多个弯曲部和多个平直部,多个弯曲部的每个弯曲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直部连接。发热源具体可以包括多个弯曲部以及多个平直部,每个弯曲部的两端均与两个平直部连接,平直部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弯曲部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发热源的作用范围,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还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发热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发热源的另一端连接。发热蓄热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分别连接在发热源的两端,能够较好的对发热源起到导通或关断的作用。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所述多个弯曲部均为U形弯曲部。具体地,多个弯曲部均可以为U型弯曲部,U型弯曲部能够使得发热源的可迂回更大,即有利于在单位面积内提高发热源的布设密度。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所述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蓄热材料具体可以为相变蓄热材料,相变蓄热材料能够利用物质在相变(如凝固/融化、凝结/汽化、固化/升华等)过程发生的相变来进行热量的存储和利用。可以理解蓄热材料也可以为其他的蓄热材料,例如吸附蓄热材料、显热蓄热材料等,蓄热材料的具体类型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所述发热源为电缆线或管道。发热源具体可以为电缆线,电缆线可以通过通电发热的方式产生热量,发热源具体也可以为管道,管道内可以通入液体或气体,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可以通过管道进行传递。可以理解,发热源可以为电缆线或管道,也可以为其他的发热设备,发热源的具体类型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所述泡沫金属为泡沫铝、泡沫铜、泡沫铁或泡沫金属合金。泡沫金属是含有泡沫气孔的特种金属材料,泡沫金属拥有密度小、隔热性能好、隔音性能好以及吸收电磁波等一系列优点。金属导热效果较好,能够起到很好的传递热量的作用。且泡沫金属质量轻、价格便宜,使用成本较低。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包括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表面装饰板、热量反射层以及第一保温层,所述表面装饰板与所述发热蓄热结构的设置有发热源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热量反射层与所述发热蓄热结构的未设置发热源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热量反射层的远离所述发热蓄热结构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地,上述的发热蓄热结构中,还包括外墙材料层和第二保温层,所述外墙材料层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远离所述热量反射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温层与所述外墙材料层的远离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一侧固定连接。外墙材料层可以为水泥板等具体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的外墙材料,外墙材料层起到现有的外墙所起到的例如围护、分隔、保温等的作用。在外墙材料层的远离第一保温层的一侧与第二保温层固定连接,第二保温层使用的保温材料具体可以由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挤塑板等材料复合而成。第二保温层的材料可以与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保温层以及第一保温层的具体材料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该建筑构件作为外墙时,可以包括第二保温层,该建筑构件作为内墙或楼板时,也可以不包括第二保温层,内墙与楼板均可以起到围护和分隔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包括发热源、泡沫金属以及填充有蓄热材料的多个微胶囊。发热源用于产生热量,泡沫金属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容纳发热源,多个微胶囊分别设置在泡沫金属的多个通孔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具有泡沫金属并且泡沫金属中填充有微胶囊,由于泡沫金属的导热性较好可以将发热源产生的热量均匀地进行传递,蓄热材料则可以对传输到泡沫金属的热量进行存储,在温度较高时吸收热量,在温度较低时释放热量,从而可以改善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的发热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的发热源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设有发热蓄热结构的建筑构件的部分剖面图。图标:100-发热蓄热结构;110-发热源;111-弯曲部;112-平直部;120-泡沫金属;121-凹槽;130-微胶囊;140-第一引线;150-第二引线;200-表面装饰板;300-热量反射层;400-第一保温层;500-外墙材料层;600-第二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详情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热结构100,该发热蓄热结构100包括发热源110、泡沫金属120以及填充有蓄热材料的多个微胶囊130。发热源110具体可以是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蓄热结构包括:发热源、泡沫金属以及填充有蓄热材料的多个微胶囊,所述发热源用于产生热量,所述泡沫金属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发热源,所述多个微胶囊分别设置于所述泡沫金属的多个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蓄热结构包括:发热源、泡沫金属以及填充有蓄热材料的多个微胶囊,所述发热源用于产生热量,所述泡沫金属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发热源,所述多个微胶囊分别设置于所述泡沫金属的多个通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源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发热源布设后围成的形状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源包括多个弯曲部和多个平直部,多个弯曲部的每个弯曲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直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发热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发热源的另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弯曲部均为U形弯曲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蓄热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青,祝艺丹,谭慧琳,索雨麦,张飞军,周吾波,杜瑞,邓育锋,田厚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