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76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桥梁两侧的机架,所述机架均向桥梁外侧延伸设置有一端位于桥梁底壁处的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位于桥梁底壁处的一端均转动设置有承载件,所述延伸组件上设置有与承载件连接以用于驱动承载件转动并使两个承载件对接的驱动件;两个所述承载件相互对接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将两个承载件相互固定的固定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两个驱动件分别驱动承载件,并使两个承载件在桥梁底壁的下方对接,通过固定件将承载件对接的一端相互固定住,维修人员顺着延伸组件攀爬至承载件上,承载件供维修人员走动,从而实现便于维修人员对桥梁底壁进行施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桥梁修护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
技术介绍
桥梁一般指架设于地面之上或江河湖等水面之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桥梁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或修补。现有公开号为CN103741604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梁拼装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其包括桥面板,桥面板用于供车辆行驶;桥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预制防撞栏,以起到防护的组用;桥面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预制墩桩,以起到支撑桥面板的作用。桥面板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需要进行修补和维护;尤其是桥面板的底壁,维修人员需要在桥面板底壁处进行作业。现有技术中对于桥面板的底壁,一般通过升降机;维修人员首先站在升降机上端,然后升降机上升,从而将维修人员推送至桥面板底壁处,以便于维修人员对桥面板底壁进行施工。但是,当桥面板位于江河湖等水面上时,升降机不便于移动至江河湖等水面上,因此,不便于通过升降机将维修人员移动至桥面板的下表面处,故不便于对桥面板下表面进行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其具有便于维修人员对桥梁底壁进行施工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桥梁两侧的机架,所述机架均向桥梁外侧延伸设置有一端位于桥梁底壁处的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位于桥梁底壁处的一端均转动设置有承载件,所述延伸组件上设置有与承载件连接以用于驱动承载件转动并使两个承载件对接的驱动件;两个所述承载件相互对接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将两个承载件相互固定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驱动件分别驱动承载件,并使两个承载件在桥梁底壁的下方对接,通过固定件将承载件对接的一端相互固定住,维修人员顺着延伸组件攀爬至承载件上,承载件供维修人员走动,从而实现便于维修人员对桥梁底壁进行施工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组件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攀爬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修人员在攀爬的过程中握持攀爬杆,以便于维修人员的攀爬,提高维修人员在攀爬过程中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攀爬杆外侧壁设置有柔软防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柔软防护层较为柔软,当维修人员的手握持在柔软防护层上时,柔软防护层能够充分与维修人员的手部贴合,提高维修人员手部的舒适度。进一步地,所述柔软防护层外侧壁设置有防滑凸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纹能够大大提高柔软防护层的静摩擦力,减小手部在柔软防护层上的滑动,进而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组件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延伸组件连接以用于将承载件向上提起的提升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驱动件能够将延伸组件和承载件一起向上提起,使其均高于地面,能够使机架便于在路面上行驶。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组件包括支撑支架和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支架和承载件连接;所述支撑支架上设置有与中间支架连接以用于将中间支架向支撑支架方向收拢的收拢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拢驱动件将贴合的中间支架和承载件转动至支撑支架处,以使支撑支架、中间支架和承载件贴合在一起,降低机架整体的重心,提高机架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包括与延伸组件连接的第一承载板和与第一承载板沿第一承载板长度方向滑移连接的第二承载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桥梁的宽度尺寸较大,故承载件的长度较长,通过滑移连接的方式,能够伸缩承载件,从而能够满足在桥梁底壁处对接的同时,在收拢的过程中,能够大大减小承载件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承载板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两侧和第二承载板的两侧均向上延伸设置有护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护栏,维修人员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走动时,能够握持护栏,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均设置有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大大提高机架的重力,提高机架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横向设置在桥梁底壁处,以供维修人员对桥梁底壁处进行施工,提高维修人员对桥梁底壁进行施工的效果;2、通过护栏的设置,维修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握持围栏,以提高维修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桥梁;2、机架;21、提升驱动件;22、配重块;23、车轮;3、延伸组件;31、支撑支架;311、收拢驱动件;32、中间支架;321、驱动件;4、攀爬杆;41、柔软防护层;411、防滑凸纹;5、承载件;51、第一承载板;511、护栏;512、推力油缸;52、第二承载板;521、插设孔;6、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参照图1,其包括两个机架2,两个机架2分别位于桥梁1的两侧;每一机架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车轮23,以供机架2行驶。两个机架2上均设置有一钢铁块作为配重块22,以提高机架2的稳定性。参照图1,机架2均向桥梁1外侧延伸设置有延伸组件3,延伸组件3的一端位于桥梁1底壁处;延伸组件3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攀爬杆4,以便于维修人员顺着延伸组件3攀爬至桥梁1底壁处。参照图2,攀爬杆4外侧壁均设置有一橡胶层作为柔软防护层41,维修人员握持橡胶层,以减小被攀爬杆4的隔损。橡胶层外侧壁设置有防滑凸纹411,以提高橡胶层外侧壁的静摩擦力,便于维修人员的握持。参照图1,延伸组件3位于桥梁1底壁处的一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有承载件5,承载件5以供维修人员走动。延伸组件3通过销轴与机架2转动连接,机架2上设置有一提升油缸作为提升驱动件21,提升油缸的缸筒与机架2转动连接,提升油缸的活塞杆与延伸组件3转动连接;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启动后,承载件5被向上提起。参照图1,延伸组件3包括支撑支架31和中间支架32,中间支架3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支架31和承载件5连接;支撑支架31上设置有一收拢油缸作为收拢驱动件311,收拢油缸的缸体通过销轴与支撑支架31转动连接,收拢油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中间支架32转动连接;当收拢油缸的活塞杆收缩时,以将中间支架32转动向支撑支架31方向收拢。参照图1,中间支架32上设置有一驱动油缸作为驱动件321,驱动油缸的缸体通过销轴与中间支架32转动连接,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承载件5转动连接;当驱动油缸启动,承载件5向上转动,两个承载件5相互对接。参照图1,承载件5包括第一承载板51和第二承载板52,第一承载板51与中间支架32连接,第二承载板52与第一承载板51沿第一承载板5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第一承载板51和第二承载板52通过T型槽和T型块的滑移配合方式连接;当第一承载板51与第二承载板52需要回收时,第二承载板52滑移至第一承载板51上,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桥梁(1)两侧的机架(2),所述机架(2)均向桥梁(1)外侧延伸设置有一端位于桥梁(1)底壁处的延伸组件(3);所述延伸组件(3)位于桥梁(1)底壁处的一端均转动设置有承载件(5),所述延伸组件(3)上设置有与承载件(5)连接以用于驱动承载件(5)转动并使两个承载件(5)对接的驱动件(321);两个所述承载件(5)相互对接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将两个承载件(5)相互固定的固定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桥梁(1)两侧的机架(2),所述机架(2)均向桥梁(1)外侧延伸设置有一端位于桥梁(1)底壁处的延伸组件(3);所述延伸组件(3)位于桥梁(1)底壁处的一端均转动设置有承载件(5),所述延伸组件(3)上设置有与承载件(5)连接以用于驱动承载件(5)转动并使两个承载件(5)对接的驱动件(321);两个所述承载件(5)相互对接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将两个承载件(5)相互固定的固定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组件(3)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攀爬杆(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杆(4)外侧壁设置有柔软防护层(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防护层(41)外侧壁设置有防滑凸纹(4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组件(3)与机架(2)转动连接,所述机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亮张卫华陈阿香徐飞周小权徐为龙蔡卫成方丽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