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由下底、上底和上垫板组成,其特征是:该上底的前、后掌着力处设有多列导孔,各导孔中均滑设有弹性复位的防滑钉,对应各列导孔位置设有导槽,于该导槽中,防滑钉上设有具有斜面的滑块,一控制滑块滑动的牵引机构连接该滑块;该下底,贴合于该上底的下表面,对应于上底的导孔位置设有通孔;该上垫板以螺钉盖合于该上底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滑鞋底,具有普通鞋底和防滑鞋底的功能,在雨雪结冰天气需要防滑时,旋动转轮令防滑钉伸出,即可有效防滑,在无需防滑时,反向转动转轮,令防滑钉缩进下底,与普通鞋一样。(*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是一种防滑鞋底。
技术介绍
穿鞋是为保护脚,鞋具有保暖及防止在行走时被地面的坚硬物体伤害的功效,另一作用是增加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滑倒,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地面结冰,或登山时,更要求鞋底防滑。现有的各种鞋,无论是皮鞋、旅游鞋、运动鞋还是布鞋,鞋底多由塑胶材料或皮革制成,与地面的接触面上压制有各种花纹以增加摩擦力,但这种鞋底对于冰雪路面的防滑效果并不理想。在从前,有一种鞋底底面钉有凸出的钉子的钉子鞋,或称钉鞋,其防滑效果极佳。这种鞋只能在雨雪天气穿,平常日子无法穿着走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防滑钉,且防滑钉可以伸缩的防滑鞋底,用这种鞋底制作的鞋即可平常穿,也可在冰雪上穿着防滑。本技术所提供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滑鞋底,由下底、上底和上垫板组成,其特征是该上底的前、后掌着力处设有多列导孔,各导孔中均滑设有弹性复位的防滑钉,对应各列导孔位置设有导槽,于该导槽中,防滑钉上设有具有斜面的滑块,一控制滑块滑动的牵引机构连接该滑块;该下底,贴合于该上底的下表面,对应于上底的导孔位置设有通孔;该上垫板以螺钉盖合于该上底上。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该上底是由三部分组成,前掌、后掌和弹性连接板,该前、后掌着力处设有多列导孔,对应各列导孔位置设有导槽。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该上底的前、后掌着力处向下凸设有多列导套,所述导孔设于该导套中心,该导套的外凸高度等于该下底的厚度,该下底上的通孔密套于该导套上。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所述滑设于前掌导槽中的滑块连接为前掌滑块;所述滑设于后掌导槽中的滑块连接为后掌滑块;前、后掌滑块的斜面相对;所述前后掌滑块以连杆分别连接设于掌心处的摆杆的两端;所述牵引机构是由牵引绳和转轮所组成,该牵引绳固定于转轮的轮缘的两侧,该转轮枢设于立设于上底后部的后护板上,该牵引绳的两端,连接该摆杆的两端。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所述滑设于前掌导槽中的滑块连接为前掌滑块;所述滑设于后掌导槽中的滑块连接为后掌滑块;前、后掌滑块的斜面一致;所述前后掌滑块以连杆固接;所述牵引机构是由牵引绳和转轮所组成,该牵引绳固定于转轮的轮缘上,该装轮枢设于立设于上底后部的后护板上,该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该滑块,且滑块与滑槽之间设有令滑块复位的弹簧。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所述防滑钉的头部是呈球面,所述的弹性复位的防滑钉是在防滑钉与导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或弹性胶圈。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导套、滑块及防滑钉是用硬质耐磨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防滑鞋底,具有普通鞋底和防滑鞋底的功能,在雨雪结冰天气需要防滑时,旋动转轮令防滑钉伸出,即可有效防滑,在无需防滑时,反向转动转轮,令防滑钉缩进下底,与普通鞋一样;本技术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为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有进一步了解,兹列举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部分分解立体分解图,打开上垫板,显示上、下底。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上、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用于防滑时的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不用于防滑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提供的一种能调节防滑钉伸出和缩入鞋底的防滑鞋底,供与鞋帮结合制作鞋。该放滑鞋底是由下底1、上底2和上垫板3组成依序组装而成,其中调节防滑钉伸出和缩入的机构是设于上底2上。该上底2是由三部分组成,前掌21、后掌22和弹性连接板23,且于弹性连接板的两侧设有封闭胶条24、25。该上底2的前、后掌着力处设有多列导孔4,各导孔4中均滑设有防滑钉5,对应各列导孔4的位置设有导槽6,于该导槽6中,防滑钉5上设有具有斜面7的滑块8,一控制滑块8滑动的牵引机构连接该滑块8。该下底1于一般鞋底一样,是由橡胶材料制成。该下底1贴合于该上底2的下表面,对应于上底的导孔位置设有供防滑钉伸出的通孔9。于该上底2的上面设有一上垫板,该上垫板以螺钉盖合于该上底上,一方面保持滑块的高度,保护设于上底内的各机构,另一方面使鞋底上面平整。所述防滑钉5的头部是呈球面,防滑钉5与导套1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0。通过操控牵引机构可使滑块8往复运动,实现调节防滑钉伸出和缩入鞋底的目的。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该上底的前、后掌着力处的导孔4是设于导套10的中心。其具体结构是,于该上底的前、后掌向下凸设有多列导套10,所述导孔4设于该导套10中心,该导套10的外凸高度等于该下底1的厚度,该下底上1的通孔9密套于该导套10上。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设于前掌导槽中的滑块8连接为前掌滑块11;所述滑设于后掌导槽中的滑块8连接为后掌滑块12;前、后掌滑块11、12的斜面相对;所述前、后掌滑块11、12以连杆13、14分别连接枢设于掌心处的摆杆15的两端,该摆杆15是枢设于设于弹性连接板23上的凸柱19上;所述牵引机构是由牵引绳16和转轮17所组成,该牵引绳16固定于转轮17的轮缘的两侧,该转轮17枢设于立设于上底后部的后护板18上,该牵引绳的两端,连接该摆杆15的两端。右旋转轮17,通过牵引绳16牵动摆杆15逆时针摆运,控制滑块11、12向中心相对移动,滑块下面的斜面7将通过防滑钉顶部的球面下压防滑钉5,使防滑钉5凸伸出鞋底下表面,达防滑的目的。反向旋转轮17,通过牵引绳16牵动摆杆15顺时针摆运,控制滑块11、12背向中心相对移动,滑块下面的斜面7将释放对防滑钉5的下压,防滑钉5在复位弹簧20的作用下由鞋底下表面缩回。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前、后掌滑块的斜面倾斜方向一致;所述前后掌滑块11、12以连杆26固接;所述牵引机构是由牵引绳16和转轮17所组成,该牵引绳16固定于转轮17轮缘的一侧上,该转轮17枢设于立设于上底后部的后护板18上,该牵引绳16的另一端,连接该滑块12,且滑块12与滑槽端面之间设有令滑块复位的弹簧27。右旋转轮17,通过牵引绳16牵动滑块12并通过连接杆26牵动滑块11移动,滑块下面的斜面7将通过防滑钉顶部的球面下压防滑钉5,使防滑钉5凸伸出鞋底下表面,达防滑的目的。反向旋转轮17,通过牵引绳16释放对滑块11、12的拉力,滑块11、12在复位的弹簧27的作用下复位,滑块下面的斜面7将释放对防滑钉5的下压,防滑钉5在复位弹簧20的作用下由鞋底下表面缩回。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凡是熟悉此项技艺人士极易据此而做出各种修饰或变更,因此,凡种种不脱离本技术权利要求精神所作的等效替换,均应包括于本专利保护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鞋底,由下底、上底和上垫板组成,其特征是:该上底的前、后掌着力处设有多列导孔,各导孔中均滑设有弹性复位的防滑钉,对应各列导孔位置设有导槽,于该导槽中,防滑钉上设有具有斜面的滑块,一控制滑块滑动的牵引机构连接该滑块;该 下底,贴合于该上底的下表面,对应于上底的导孔位置设有通孔;该上垫板以螺钉盖合于该上底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鞋底,由下底、上底和上垫板组成,其特征是该上底的前、后掌着力处设有多列导孔,各导孔中均滑设有弹性复位的防滑钉,对应各列导孔位置设有导槽,于该导槽中,防滑钉上设有具有斜面的滑块,一控制滑块滑动的牵引机构连接该滑块;该下底,贴合于该上底的下表面,对应于上底的导孔位置设有通孔;该上垫板以螺钉盖合于该上底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该上底是由三部分组成,前掌、后掌和弹性连接板,该前、后掌着力处设有多列导孔,对应各列导孔位置设有导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该上底的前、后掌着力处向下凸设有多列导套,所述导孔设于该导套中心,该导套的外凸高度等于该下底的厚度,该下底上的通孔密套于该导套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是所述滑设于前掌导槽中的滑块连接为前掌滑块;所述滑设于后掌导槽中的滑块连接为后掌滑块;前、后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常生,
申请(专利权)人:吴常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