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290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变速器、液力缓速器、车架、悬架气囊,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取水口通过一进水管与液力缓速器的进水口连接,发动机的回水口通过一回水管与液力缓速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左段布置在发动机和车架之间的间隙内,且进水管的左段从悬架气囊和发动机之间的间隙穿过,进水管的右段布置在变速器和液力缓速器的下侧;所述回水管的左段布置在发动机和车架之间的间隙内,且回水管的左段从悬架气囊和发动机之间的间隙穿过,回水管的左段位于进水管的左段的下侧,回水管的右段布置在变速器和液力缓速器的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然而,为了保证通过性等原因,汽车的外形尺寸不能随意扩大,因此随着零部件增加,汽车内部结构被设计得越来越紧凑,能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零部件,以满足性能或功能的需要,是目前汽车设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比如,空气悬架由于其特殊的构造,使安装空气悬架的车辆兼具舒适性、运动性、稳定性和通过性;液力缓速器作为一种高效辅助制动装置,能大幅减少车辆长下坡过程中刹车次数,避免因热衰退引发安全事故,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目前,在部分重卡车型上需要同时配置空气悬架和液力缓速器,例如,配备国五C9发动机的重卡车型,同时配置了空气悬架和液力缓速器,由于可用空间非常有限,为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的布置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能解决在同时配备空气悬架和液力缓速器的重卡车上,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困难、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1)、变速器(2)、液力缓速器(3)、车架(4)、悬架气囊(5),变速器(2)设置在发动机(1)和液力缓速器(3)之间,所述变速器(2)、发动机(1)和液力缓速器(3)均位于车架的内侧,所述悬架气囊(5)设置在车架上,悬架气囊(5)的位置与发动机(1)相对,悬架气囊(5)和发动机(1)之间留有间隙,发动机(1)与车架(4)之间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1)的取水口通过一进水管(6)与液力缓速器(3)的进水口连接,发动机(1)的回水口通过一回水管(7)与液力缓速器(3)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1)、变速器(2)、液力缓速器(3)、车架(4)、悬架气囊(5),变速器(2)设置在发动机(1)和液力缓速器(3)之间,所述变速器(2)、发动机(1)和液力缓速器(3)均位于车架的内侧,所述悬架气囊(5)设置在车架上,悬架气囊(5)的位置与发动机(1)相对,悬架气囊(5)和发动机(1)之间留有间隙,发动机(1)与车架(4)之间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卡用液力缓速器冷却水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发动机(1)的取水口通过一进水管(6)与液力缓速器(3)的进水口连接,发动机(1)的回水口通过一回水管(7)与液力缓速器(3)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6)的左段布置在发动机(1)和车架(4)之间的间隙内,且进水管(6)的左段从悬架气囊(5)和发动机(1)之间的间隙穿过,进水管(6)的右段布置在变速器(2)和液力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祎春肖乐吴彬彬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