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目的是降低模具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包括左模、右模和底模;特别地,左模包括左主模和若干左子模;右模包括右主模和若干右子模;左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左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左模排列面;左子模设有与左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左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左模排列面上,左子模之间互相紧贴;右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右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右模排列面;右子模设有与右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右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右模排列面上,右子模之间互相紧贴;底模与左模和右模配合形成模具的成型内腔。本模具具有以下优点:瓶桶生产企业的模具投入成本可大幅降低、修模和换模的辅助时间明显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瓶桶容器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向注胚进行模内吹气工艺生产瓶桶容器的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桶装水用水桶,以下简称水桶,是通过模内吹气工艺生产的。模内吹气工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料管进行模内吹气,另一种是对注胚进行模内吹气。对料管进行模内吹气的大致的生产过程如下:从出料口挤出熔融状态的料管,料管自上向下生长,然后左模和右模合模,左模和右模合模后其内部是预定形状的内腔,左模和右模将料管夹在中间,此后处在出料口中央的吹针向料管内吹气,让料管膨胀并最终贴合模具的内腔,左模和右模是带有液冷通道的模具,料管贴合左模和右模后将被冷却而定形。此后左模和右模分离,可取下水桶半成品。对注胚进行模内吹气的大致的生产过程如下:先用注塑机注塑出一个注胚,这个注胚的外形是一个厚壁厚底的长瓶,然后对注胚的非瓶口部位进行加热软化,并将注胚放入到左模和右模之间,并从瓶口处通入高压气体令瓶体膨胀至贴合模具的内腔。瓶体膨胀的过程中瓶壁和瓶底将随之变薄。注胚贴合左模和右模后将被冷却定形,此后左模和右模分离,可取下水桶半成品。与料管的工艺相比,注胚的工艺可以避免在桶肩和桶底处形成厚度不均匀的截口部位。现有技术中,一款以注胚模内吹气工艺生产的水桶就需要1件左模和1件右模。外形大部分相同的水桶,其对应的左模和右模也是要分别制作的。这就导致水桶生产企业在模具上的成本投入非常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生产瓶桶容器的模具的结构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目的是降低瓶桶生产企业的模具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包括左模和右模;特别地,所述左模包括左主模和若干左子模;所述右模包括右主模和若干右子模;所述左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左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左模排列面;左子模设有与所述左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所述左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左模排列面上,左子模之间互相紧贴;所述右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右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右模排列面;右子模设有与所述右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右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右模排列面上,右子模之间互相紧贴;还包括有一个底模,所述底模与左模和右模配合,在底模、左模、右模合模后形成模具的成型内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模和子模可互相分离的结构,实现一种模块化的模具,相比现有的整体式模具有诸多优点。此时瓶桶生产企业只需要配置数量较少的主模,而为不同外形的瓶桶配置相应的子模即可,由于子模的成本更低,这可大幅节省模具的购买费用。并且很多场合下不同外形的瓶桶之间其所涉及的子模有一部分是可以共用的,这就意味着可进一步节省模具的购买费用。再者,当某子模需要修模时,以相同的备用子模来替换即可,且更换子模的工作是要明显轻松快捷于更换现有整体式模具的工作的,这既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又减少了停机停产的时间,对辅助时间有很大的缩短作用。所述左子模可以包括:左瓶颈模、左瓶肩模、左花边模、左大板模和左瓶底模;所述右子模可以包括:右瓶颈模、右瓶肩模、右花边模、右大板模和右瓶底模。所述左子模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固定于左模排列面上:通过上紧在左主模上的压块压住左子模的两端;所述右子模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固定于右模排列面上:通过上紧在右主模上的压块压住右子模的两端。所述左子模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固定于左模排列面上:用螺丝将左子模直接上紧在左主模上;所述右子模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固定于右模排列面上:用螺丝将右子模直接上紧在右主模上。另外,在左主模和右主模上优选还设有用于对应令左子模和右子模产生微小变形的调整螺丝,所述调整螺丝对位左子模、右子模的端部的附近。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在更换或修模某左子模、右子模后出现的合模缝错位过大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生产瓶桶容器的模具具有以下优点:瓶桶生产企业的模具投入成本可大幅降低、修模和换模的辅助时间明显缩短。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左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左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左模;102-右模;103-底模;1-左主模;2-左子模;11-第一左模排列面;15-调整螺丝;21-左瓶颈模;22-左瓶肩模;23-第一左花边模;24-第一左大板模;25-第二左花边模;26-第二左大板模;27-左瓶底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包括:左模101、右模102和底模103。其中,左模101包括左主模1和左子模2,右模102包括右主模和右子模。本实施例的右主模和右子模的结构基本与左主模1和左子模2的对应成镜像,以下仅对左模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对右主模102的结构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左主模1上形成有1个供左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左模排列面11。而左子模2包括有:左瓶颈模21、左瓶肩模22、第一左花边模23、第一左大板模24、第二左花边模25、第二左大板模26和左瓶底模27。左瓶颈模21、左瓶肩模22、第一左花边模23、第一左大板模24、第二左花边模25、第二左大板模26和左瓶底模27各自设有与左模排列面11可相贴合的匹配面。左瓶颈模21、左瓶肩模22、第一左花边模23、第一左大板模24、第二左花边模25、第二左大板模26和左瓶底模27均依次排列于左模排列面11上。左瓶颈模21、左瓶肩模22、第一左花边模23、第一左大板模24、第二左花边模25、第二左大板模26和左瓶底模27相邻两者互相紧贴。本实施例中,左瓶肩模22、第一左花边模23、第一左大板模24、第二左花边模25、第二左大板模26、左瓶底模27各自被上紧在左主模1上的压块(未画出)压住两端,以此固定在左主模1上。而左瓶颈模21和则是用螺丝直接上紧在左主模1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左主模1上还设有若干调整螺丝15,这些调整螺丝15对应地对位左瓶肩模22、第一左花边模23、第一左大板模24、第二左花边模25、第二左大板模26、左瓶底模27这些左子模的端部的附近。通过旋进或旋出这些调整螺丝15,就可以解决左子模和右子模合模缝错位过大的问题。底模103与左模101和右模102配合,在底模103、左模101、右模102合模后则形成模具的成型内腔。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可为瓶桶生产企业节省大笔的模具购入费用。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包括左模和右模;其特征是:所述左模包括左主模和若干左子模;所述右模包括右主模和若干右子模;所述左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左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左模排列面;左子模设有与所述左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所述左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左模排列面上,左子模之间互相紧贴;所述右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右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右模排列面;右子模设有与所述右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右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右模排列面上,右子模之间互相紧贴;还包括有一个底模,所述底模与左模和右模配合,在底模、左模、右模合模后形成模具的成型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包括左模和右模;其特征是:所述左模包括左主模和若干左子模;所述右模包括右主模和若干右子模;所述左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左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左模排列面;左子模设有与所述左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所述左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左模排列面上,左子模之间互相紧贴;所述右主模上形成有至少1个供右子模排列的半圆柱面,称为右模排列面;右子模设有与所述右模排列面可相贴合的匹配面;右子模排列且固定于右模排列面上,右子模之间互相紧贴;还包括有一个底模,所述底模与左模和右模配合,在底模、左模、右模合模后形成模具的成型内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注胚生产瓶桶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左子模包括:左瓶颈模、左瓶肩模、左花边模、左大板模和左瓶底模;所述右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添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