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12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工作台座上按照内、外圈传输顺序依次设有取料机构、定位移栽机构和冲切组装机构,取料机构底部设有横移组件,顶部设有纵移组件,而吸附装置连接在纵移组件的端部,吸附装置为真空吸附装置,且其可围绕纵移组件作90°直角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内、外圈无法正面压入的问题,并且执行1对1组合模式,即将同模次同料次的产品进行装配,在同一个注塑机,模具、材料相同、温度相同等同等条件下的内、外圈组合可以保证产品契合度和灵活性,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追溯产品至模具,从而对模具的适应性维修提供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笔记本键盘标准内装件组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内圈与外圈的组合部件为笔记本键盘标准内装件,是键盘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组装后的整体性灵活性有较高要求,一个好的内外圈组合可以延长键盘的使用寿命,让用户有好的体验。传统的内外圈结合方式都是人工组合按压,工作效率慢并且人力成本的投资大,故而衍生出一种自动组装的方式。目前主流的自动组装方式为转盘挤压式,此方式为将内外圈冲切后收集起来,大批量的放置到两个振动盘内,将产品阵列出进行挤压式组装此方式的产品任意性,随机性较大不能保证产品的尺寸统一性,并且会产生对产品的损伤。并且转盘挤压式的自动组装方式会将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配料,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对内外圈的模具进行追溯,也不同对不同因素差别下的内、外圈质量进行追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解决了内、外圈无法正面压入的问题,并且执行1对1组合模式,即将同模次同料次的产品进行装配,在同一个注塑机,模具、材料相同、温度相同等同等条件下的内、外圈组合可以保证产品契合度和灵活性,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追溯产品至模具,从而对模具的适应性维修提供可行性。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革新现有的硬压式理念,从而充分利用产品的特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包括工作台座1和在工作台座1上按内、外圈传输顺序依次设有的取料机构2、定位移栽机构3和冲切组装机构4,取料机构2包括底部的横移组件21、上部的纵移组件22和设置在纵移组件22端部的吸附装置23;进一步地,吸附装置23为真空吸附装置,且其可围绕纵移组件22作90°直角旋转;当吸附装置23为水平方向设置时,此状态为放置内、外圈产品的状态,而其为竖直向设置时,为从模具上吸附内、外圈产品的状态,具体的纵移组件22控制吸附装置23伸出整个组装设备,横移组件21微调,控制吸附装置23能吸附整个内、外圈产品,同时横移组件21还是控制取料机构2将内、外圈产品放置在定位移栽机构3主要执行机构;进一步地,定位移栽机构3为往复运动的载盘,其上设有内圈预留孔31和外圈预留孔32,采料机构2输送的内、外圈产品上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内圈预留孔31和外圈预留孔32对应,以方便后续定位冲切;进一步地,冲切组装机构4包括上方的竖向气动组件41和底部的错位组件42,竖向气动组件41下侧设有冲切组装机构411,冲切组装机构411位于错位组件42正上侧;进一步地,冲切组装机构411上设有冲切杆和压合杆;进一步地,错位组件42包括内圈盘421和外圈盘422;载盘将内、外圈产品输送至冲切组装机构4中,具体位于错位组件42正上侧,冲切杆和压合杆的正下侧,此时内圈与内圈盘421位于同一竖直向,外圈与外圈盘422位于同一竖直向,在冲切杆的作用下,内圈与外圈分别与内圈盘421和外圈盘422契合,随后载盘回归初始位置,错位组件42工作,使得内圈和外圈契合呈最终未压合状态,并在压合杆的作用下最终完成内、外圈的组装成型;进一步地,吸附装置23用于整模吸附内、外圈产品,能够有效的保证为同一个注塑机、模具、材料相同、温度相同等同等条件下的内、外圈结合组装,从而保证产品契合度和灵活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追溯产品至模具,从而对模具的适应性维修提供可行性;进一步地,工作台座1底部同时设有固定基座11和滚轮12,固定基座11在工作是实现固定,滚轮12方便设备的移位,提高了整体的机动性;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解决了内、外圈无法正面压入的问题,并且执行1对1组合模式,即将同模次同料次的产品进行装配,在同一个注塑机,模具、材料相同、温度相同等同等条件下的内外圈组合可以保证产品契合度和灵活性,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追溯产品至模具,从而对模具的适应性维修提供可行性。并且本技术充分利用产品的特性,革新了现有的硬压式理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工作台座;2、取料机构;3、定位移栽机构;4、冲切组装机构;11、固定基座;12、滚轮;21横移组件;22、纵移组件;23、吸附装置;31、内圈预留孔;32、外圈预留孔;41、竖向气动组件;42、错位组件;411、冲切组装机构;421、内圈盘;422、外圈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如图1所示,工作台座1上按照内、外圈传输顺序依次设有取料机构2、定位移栽机构3和冲切组装机构4,取料机构2底部设有横移组件21,顶部设有纵移组件22,而吸附装置23连接在纵移组件22的端部,吸附装置23为真空吸附装置,且其可围绕纵移组件22作90°直角旋转。上文中,定位移栽机构3为往复运动的载盘,其上设有内圈预留孔31和外圈预留孔32,而冲切组装机构4包括上方的竖向气动组件41和底部的错位组件42,竖向气动组件41下侧设有冲切组装机构411,冲切组装机构411位于错位组件42正上侧。优选的,冲切组装机构411上设有冲切杆和压合杆,错位组件42包括内圈盘421和外圈盘422。具体的,当吸附装置23为水平方向设置时,此状态为放置内、外圈产品的状态,而其为竖直向设置时,为从模具上吸附内、外圈产品的状态,具体的纵移组件22控制吸附装置23伸出整个组装设备,横移组件21微调,控制吸附装置23能吸附整个内、外圈产品,同时横移组件21还是控制取料机构2将内、外圈产品放置在定位移栽机构3主要执行机构。在定位移栽机构3中,采料机构2输送的内、外圈产品上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内圈预留孔31和外圈预留孔32对应,以方便后续定位冲切。冲切与组装过程中,载盘将内、外圈产品输送至冲切组装机构4中,具体位于错位组件42正上侧,冲切杆和压合杆的正下侧,此时内圈与内圈盘421位于同一竖直向,外圈与外圈盘422位于同一竖直向,在冲切杆的作用下,内圈与外圈分别与内圈盘421和外圈盘422契合,随后载盘回归初始位置,错位组件42工作,使得内圈和外圈契合呈最终未压合状态,并在压合杆的作用下最终完成内、外圈的组装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吸附装置23用于整模吸附内、外圈产品,能够有效的保证为同一个注塑机、模具、材料相同、温度相同等同等条件下的内、外圈结合组装,从而保证产品契合度和灵活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追溯产品至模具,从而对模具的适应性维修提供可行性。优选的,冲切组装机构411上设有冲切杆和压合杆,错位组件42包括内圈盘421和外圈盘4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产品抓取:如附图1所示,吸附装置23处于水平状态,在内、外圈产品吸附过程中,吸附装置23旋转90°,处于竖直状态,具体的,纵移组件22控制吸附装置23伸出整个组装设备,并经横移组件21微调,吸附内、外圈产品,随后纵移组件22工作,并在横移组件21的作用下将吸附装置23置于载盘上侧,此时吸附装置旋转90°成为水平状态,并松开内、外圈产品,使其进入定位移栽机构3。移栽、冲切、压合:载盘将内、外圈产品输送至冲切组装机构4中,具体位于错位组件42正上侧,冲切杆和压合杆的正下侧,在冲切杆的作用下,内圈与外圈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座(1)和在所述工作台座(1)上按内、外圈传输顺序依次设有的取料机构(2)、定位移栽机构(3)和冲切组装机构(4),所述取料机构(2)包括底部的横移组件(21)、上部的纵移组件(22)和设置在所述纵移组件(22)端部的吸附装置(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座(1)和在所述工作台座(1)上按内、外圈传输顺序依次设有的取料机构(2)、定位移栽机构(3)和冲切组装机构(4),所述取料机构(2)包括底部的横移组件(21)、上部的纵移组件(22)和设置在所述纵移组件(22)端部的吸附装置(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23)为真空吸附装置,且其可围绕所述纵移组件(22)作90°直角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移栽机构(3)为往复运动的载盘,其上设有内圈预留孔(31)和外圈预留孔(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圈整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吉传张士勇王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霄汉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