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包括固定单元、连接件和滑动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内管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固定单元与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用于通过连接件和固定单元带动内管在外管的内表面上沿外管的轴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在大管套小管操作时既能避免管道臂损伤,又能提高套装与抽取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
本技术涉及工程项目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无保温层、无外护层的普通钢管或无缝钢管,在进行大管套小管操作时一般都是直接进行套装、抽取。对于直埋保温管道(从内至外依次由工作管、保温层和外护管构成整体保温结构)的套装、抽取,普遍采用对内管的外表面采用软性保护材料作为保护层进行二次保护,然后进行套装、抽取。在外管(即大管)与内管(即小管)的套装、抽取过程中,内管的保护层因与外管的内表面相互摩擦易造成破损,导致管道保护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外管与内管的摩擦系数较高,套装、抽取过程工作效率较低。此外,大管套小管操作时一般采用吊车进行大小管的垂直套装、抽取,或采用铲车、叉车进行大小管的水平套装、抽取。但是,采用吊车进行垂直套装操作极为不便、费时费工,且吊车作业过程必须严控斜拉硬拽;采用铲车、叉车进行水平套装操作时会因管道长度过长而导致外管的工作管(钢质)与内管的外护管(塑料材质)接触面不断摩擦,极易造成破坏。可见,现有的大管套小管操作时在套装、抽取、运输等环节均因其空间不能得以有效利用、重量大不易操作、管道之间易摩擦等原因造成管道臂易损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在大管套小管操作时既能避免管道臂损伤,又能提高套装与抽取的工作效率。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包括固定单元、连接件和滑动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内管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固定单元与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用于通过连接件和固定单元带动内管在外管的内表面上沿外管的轴向滑动。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采用至少一个,每个固定单元包括紧固螺栓、卡口定位件和托板,所述卡口定位件采用倒L形板状结构,其包括端部相连的第一板状件和第二板状件,所述第一板状件与内管的内表面平行且向管道内部延伸,其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二板状件位于内管的端面之外且底端固定在托板上,紧固螺栓向下穿过第一板状件上的螺孔紧固在内管的内表面上,而内管的外表面与托板的上表面接触。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采用两个。可选地,所述托板采用弧形板状结构,其内径等于内管的外径。可选地,所述托板沿内管轴向的长度为25-35cm。可选地,所述紧固螺栓的底面与内管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衬垫;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与内管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衬垫。可选地,所述连接件采用弧形板状结构,其固定在托板底部,且弧形连接件的内径等于弧形托板的外径。可选地,所述滑动单元采用至少一个,每个滑动单元包括支撑件和定向滑轮,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固定在连接件的底部、支撑件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定向滑轮,且所述定向滑轮的滚动方向与内管和外管的轴向一致。可选地,所述支撑件采用三角形架状结构。可选地,所述滑动单元采用两个;每个滑动单元中的定向滑轮的数量为四个,这四个定向滑轮排成矩形阵列。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能够解决不同直径的管道在套装、抽取、运输等环节存在的技术问题,既能避免管道臂损伤,又能提高套装与抽取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的后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与内外管的装配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与内外管的装配示意图之二。图中:1-紧固螺栓;2-卡口定位件;3-托板;4-连接板;5-支撑件;6-定向滑轮;7-内管;8-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所述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主要应用于管道加工、运输等领域,适用于金属、塑料等材质的管道,或者表面包覆有其它柔性材料的管道的套装、抽取、运输等环节,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包括固定单元、连接件和滑动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内管7的一端,以固定内管7,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固定单元与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用于通过连接件和固定单元带动内管7在外管8的内表面上沿外管的轴向滑动,以实现内管的支撑与定向移动。其中,内管7即小管、外管8即大管。内管7的外径小于外管8的内径,以使得外管8能够套装在内管7上;内管7和外管8的轴线方向相同;内管7和外管8从内至外依次由工作管、保温层和外护管构成。所述固定单元采用至少一个。如图1和2所示,每个固定单元包括紧固螺栓1、卡口定位件2和托板3,所述卡口定位件2采用倒L形板状结构,其包括端部相连的第一板状件和第二板状件,所述第一板状件与内管7的内表面平行且向管道内部延伸,其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二板状件与第一板状件垂直(即二者呈90°夹角),其位于内管7的端面之外且底端固定(如焊接)在托板3上。紧固螺栓1向下穿过第一板状件上的螺孔紧固在内管7的内表面上,而内管7的外表面与托板3的上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采用两个。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个。如图1和3所示,所述托板3采用弧形板状结构,其内径等于内管7的外径,以保证托板3的内表面与内管7的外表面(外壁)紧密贴合,从而有足够的接触面支撑内管。可选择适当厚度的金属板材,例如长方体的钢板,再根据内管的外径将该钢板加工成弧形板材,以形成弧形托板3。相应地,为了与弧形托板的形状相配合,所述连接件也采用弧形板状结构(即连接板4),其固定(如焊接)在托板3底部。弧形连接件与弧形托板的中心线重合,且弧形连接件的内径等于弧形托板的外径,以使二者紧密贴合。所述托板3沿内管轴向的长度为25-35cm。较优地,所述托板3沿内管轴向的长度为30cm。在内外管的套装、抽取、运输环节中,可以根据紧固螺栓对内管内壁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特殊设计,因为在内外管的套装、抽取、运输环节中对内管内壁保护质量要求较高,可以在紧固螺栓与内管内壁接触位置设置专用橡胶衬垫,防止紧固螺栓在紧固过程中对内管内壁造成损伤。因此,较优地,所述紧固螺栓1的底面与内管7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衬垫(图中未示出)。类似地,在内外管的套装、抽取、运输环节中,可以根据卡口定位件对内管外壁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特殊设计,因为在内外管的套装、抽取、运输环节中对内管外壁保护质量要求也较高,可以在托板的上表面与内管外壁接触位置设置专用橡胶衬垫,防止紧固螺栓在紧固过程对内管外壁造成损伤。因此,较优地,所述托板3的上表面与内管7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衬垫(图中未示出)。所述滑动单元采用至少一个。如图1和2所示,每个滑动单元包括支撑件5和定向滑轮6,所述支撑件5的顶部固定(如焊接)在连接件的底部、支撑件5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定向滑轮6,且所述定向滑轮6的滚动方向与内管和外管的轴向一致。较优地,所述支撑件5采用三角形架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单元采用两个,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个。每个滑动单元中的定向滑轮6的数量为四个,从而形成定向滑轮组,这四个定向滑轮6排成矩形阵列。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单元、连接件和滑动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内管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固定单元与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用于通过连接件和固定单元带动内管在外管的内表面上沿外管的轴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单元、连接件和滑动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内管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固定单元与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用于通过连接件和固定单元带动内管在外管的内表面上沿外管的轴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采用至少一个,每个固定单元包括紧固螺栓、卡口定位件和托板,所述卡口定位件采用倒L形板状结构,其包括端部相连的第一板状件和第二板状件,所述第一板状件与内管的内表面平行且向管道内部延伸,其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二板状件位于内管的端面之外且底端固定在托板上,紧固螺栓向下穿过第一板状件上的螺孔紧固在内管的内表面上,而内管的外表面与托板的上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采用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采用弧形板状结构,其内径等于内管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套装与抽取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小龙,刘坚栋,王衍福,修雅山,赵元斌,薛玉辉,王少波,王晶,林丹,贾余山,罗斌,戚双成,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