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70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2:48
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包括带有对接裙的透明载人舱,对接裙裙口围住的载人舱舱体上设有可启闭的人员进出口;载人舱与对接裙裙口二者相接处的外周包裹有浮力材壳体,浮力材壳体、被浮力材壳体包裹的载人舱及对接裙的外壁面共同形成一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内设有环形压载水舱、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环形压载水舱设在载人舱与对接裙相接处的外壁面的外周,氧气罐组件、电池舱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径向外侧的空间内;所述中空壳体上固设有垂向推进器;载人舱上方横跨有连接框架,连接框架与对接裙分别位于浮力材壳体的两侧,连接框架的两端对称固接在浮力材壳体上,载人舱顶部与连接框架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框架上对称设有水平推进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水下随艇研究等工作人员近距离观察需求。

Full - pass pervious downloader observation submersible

Can be equipped with full download type permeable observation submersible, including manned cabin docking with transparent skirt, skirt mouth surrounded by a manned docking cabin i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personnel; the manned cabin and docking skirt mouth two connecting points of the peripheral parcel buoyancy material shell, shell, buoyancy material the outer wall and the manned cabin docking apron shell wrapped buoyancy material together to form a hollow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ballast water tank, an oxygen tank assembly, battery compartment, annular ballast water tank in the manned cabin and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mating skirt peripheral, radially outwardly of the ballast tank of oxygen the tank assembly, a battery compartment is arranged in the annular pressure space; the hollow shell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vertical thrusters; a connecting frame across the manned cabin above the frame and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ting skirt are located in buoyancy material shell, connection The two ends of the frame are firmly attached to the buoyancy shell, and the top of the manned cabin is fixed to the connecting frame, and a horizontal thruster is symmetrical on the connecting frame.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meet the close observation requirement for the crew of the underwater boat stu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载人潜器
,具体涉及可搭载于水下母艇上的360度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深海领域的不断探索,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生物资源研究、大型水下作业艇研究设计工作等深海探测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不能满足于以往的借助于无人遥控观察设备对定点区域的近距离观察,更需要身临其境的全方位近距离水下观察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水下随艇研究等工作人员近距离观察需求的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包括带有对接裙的载人舱,载人舱为透明舱体,对接裙裙口围住的载人舱舱体上设有人员进出口,人员进出口通过舱盖密封盖合;载人舱与对接裙裙口二者相接处的外周包裹有浮力材壳体,浮力材壳体、被浮力材壳体包裹的载人舱及对接裙的外壁面共同形成一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内设有环形压载水舱、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环形压载水舱设在载人舱与对接裙相接处的外壁面的外周,氧气罐组件、电池舱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径向外侧的空间内;所述中空壳体上固设有垂向推进器;载人舱上方横跨有连接框架,连接框架与对接裙分别位于浮力材壳体的两侧,连接框架的两端对称固接在浮力材壳体上,载人舱顶部与连接框架固定连接;连接框架上对称设有水平推进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载人舱为球形舱体。所述载人舱采用强化有机玻璃制成,载人舱内壁面涂覆有防雾涂层。两个所述水平推进器对称设置在连接框架的两端;浮力材壳体上沿周向均布有四个垂向推进器。所述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氧气罐组件和两个电池舱在环形压载水舱外壁面与浮力材壳体内壁面之间的空间内成平行四边形布置,四个垂向推进器分别布置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部。所述浮力材壳体内设有高压空气罐组件,所述氧气罐组件、电池舱的数量分别为一个、两个,一个氧气罐组件、一个高压空气罐组件和两个电池舱在环形压载水舱外壁面与浮力材壳体内壁面之间的空间内成平行四边形布置,四个垂向推进器分别布置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部。所述连接框架为拱形结构,且连接框架上设有多个减轻孔。所述浮力材壳体整体为圆环形结构,且浮力材壳体的底部为带中部通孔的水平面板,浮力材壳体的顶部为带中部通孔的斜置面板,所述斜置面板在径向上自中部至外侧向下倾斜。所述载人舱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金属密封盖板盖合,金属密封盖板与连接框架固定连接,金属密封盖板上设有应急通气阀。所述环形压载水舱内部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舱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360°全通透载人舱,可以最大化观察者视角,满足科学家和工程师水下科学考察和作业研究的需求,且载人舱有机玻璃内部涂防雾涂层,可有效减少舱内冷凝水雾对有机玻璃清晰度的影响。2、本专利技术所述环形压载水舱、氧气罐组件、电池舱、高压空气罐组件这些重力大于浮力的舷外设备通过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优选为方形)布置的方式对称布置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潜器底部,提高了潜器稳性,改善了潜器初浮态。3、推进器的布置方式可完成潜器的上浮、下潜、前进、后退和回转,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且水平推进器安装位置可沿着连接框架上下调整高度,安装于水动力中心,保证本专利技术所述潜器前进和后退时不产生倾斜,稳定浮态。4、环形压载水舱舱内设多个分隔的独立舱,即沿环形分部多个水舱,可通过自动或手动压载水调节装置多角度调整浮态,包括浮力调节和横倾,纵倾调节;进一步通过高压空气罐组件的设置与协作,可进一步调节本专利技术所述潜器的姿态。5、横跨在载人舱上方的连接框架在不破坏有机玻璃载人舱的前提下有效固定了载人舱的顶部和底部,使载人舱和外部设备连接成一体,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除了应用于海洋科考或水下作业,也可用于母艇内工作人员的应急逃生,还可用于未来海洋水下的旅游观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载人舱内的座椅和计算机控制台。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中连接框架和水平推进器未示出。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拆除浮力材壳体后的仰视图。其中:1、载人舱;101、人员进出口;2、对接裙;3、舱盖;4、浮力材壳体;5、环形压载水舱;6、氧气罐组件;7、电池舱;8、垂向推进器;9、连接框架;901、减轻孔;10、水平推进器;11、高压空气罐组件;12、金属密封盖板;13、应急通气阀;14、座椅;15、计算机控制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图2、图3、图4,本专利技术包括带有对接裙2的载人舱1,载人舱1为透明舱体,对接裙2裙口围住的载人舱1舱体上设有人员进出口101,人员进出口101通过可启闭的舱盖3密封盖合;载人舱1与对接裙2裙口二者相接处的外周包裹有浮力材壳体4,载人舱1、对接裙2及浮力材壳体4三者固定连接为一体,浮力材壳体4、被浮力材壳体4包裹的载人舱1外壁面及被浮力材壳体4包裹的对接裙2的外壁面三者共同形成一中空壳体,见图5,所述中空壳体内设有环形压载水舱5、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环形压载水舱5设在载人舱1与对接裙2二者相接处的外壁面的外周,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5径向外侧的空间内,具体地,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通过可平衡重力的方式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5外壁面与所述中空壳体外环内壁面之间的空间内,具体地,可平衡重力的方式指根据氧气罐组件6和电池舱7的数量和总重量布置在载人舱1的径向两侧或者四周或周向上;所述中空壳体上固设有垂向推进器8;载人舱1上方横跨有连接框架9,连接框架9与对接裙2分别位于浮力材壳体4的上、下两侧,连接框架9的两端对称固接在浮力材壳体4上,载人舱1顶部与连接框架9固定连接;连接框架9上对称设有水平推进器10。本专利技术所述“上、下两侧”和“顶部”,其中,下侧指代载人舱1安装对接裙2的一侧,与下侧相反的一侧即为上侧,顶部则指代上侧方向上的顶部。其中,浮力材壳体4本身仅是为了产生正浮力,因此,所述中空壳体并不要求是密封的壳体,只要保证安装在所述中空壳体内部的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环形压载水舱5以及下文记载的高压空气罐组件11等舷外设备满足其自身密封性要求即可。具体地,所述载人舱1为球形舱体,载人舱1采用强化有机玻璃制成,强化有机玻璃的厚度等指标根据最大下潜深度计算,保证高透光率,载人舱1内壁面涂覆有防雾涂层。可有效减少舱内冷凝水雾对有机玻璃清晰度的影响。在推进器的设置上,两个水平推进器10对称设置在连接框架9的两端;浮力材壳体4上沿周向均布有四个垂向推进器8,水平推进器10和垂向推进器8的布置可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潜器的上浮、下潜、前进、后退和回转,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所述潜器稳性,改善本专利技术所述潜器的初浮态,所述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的数量均设为两个,两个氧气罐组件6和两个电池舱7在环形压载水舱5外壁面与浮力材壳体4内壁面之间的空间内成平行四边形布置,四个垂向推进器8分别布置在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部。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所述环形压载水舱5同时能够用来调节本专利技术所述潜器的浮态,见图2、图5,在浮力材壳体4内设有高压空气罐组件11,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的数量分别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

【技术保护点】
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包括带有对接裙(2)的载人舱(1),其特征在于,载人舱(1)为透明舱体,对接裙(2)裙口围住的载人舱(1)舱体上设有人员进出口(101),人员进出口(101)通过舱盖(3)密封盖合;载人舱(1)与对接裙(2)裙口二者相接处的外周包裹有浮力材壳体(4),浮力材壳体(4)、被浮力材壳体(4)包裹的载人舱(1)及对接裙(2)的外壁面共同形成一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内设有环形压载水舱(5)、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环形压载水舱(5)设在载人舱(1)与对接裙(2)相接处的外壁面的外周,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5)径向外侧的空间内;所述中空壳体上固设有垂向推进器(8);载人舱(1)上方横跨有连接框架(9),连接框架(9)与对接裙(2)分别位于浮力材壳体(4)的两侧,连接框架(9)的两端对称固接在浮力材壳体(4)上,载人舱(1)顶部与连接框架(9)固定连接;连接框架(9)上对称设有水平推进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包括带有对接裙(2)的载人舱(1),其特征在于,载人舱(1)为透明舱体,对接裙(2)裙口围住的载人舱(1)舱体上设有人员进出口(101),人员进出口(101)通过舱盖(3)密封盖合;载人舱(1)与对接裙(2)裙口二者相接处的外周包裹有浮力材壳体(4),浮力材壳体(4)、被浮力材壳体(4)包裹的载人舱(1)及对接裙(2)的外壁面共同形成一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内设有环形压载水舱(5)、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环形压载水舱(5)设在载人舱(1)与对接裙(2)相接处的外壁面的外周,氧气罐组件(6)、电池舱(7)布置在环形压载水舱(5)径向外侧的空间内;所述中空壳体上固设有垂向推进器(8);载人舱(1)上方横跨有连接框架(9),连接框架(9)与对接裙(2)分别位于浮力材壳体(4)的两侧,连接框架(9)的两端对称固接在浮力材壳体(4)上,载人舱(1)顶部与连接框架(9)固定连接;连接框架(9)上对称设有水平推进器(10)。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1)为球形舱体。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舱(1)采用强化有机玻璃制成,载人舱(1)内壁面涂覆有防雾涂层。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水平推进器(10)对称设置在连接框架(9)的两端;浮力材壳体(4)上沿周向均布有四个垂向推进器(8)。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搭载式全通透水下载人观察潜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马灿陈伟华张文忠邢福周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