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thium battery, in particular to lithium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lithium battery catho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battery, the lithium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including cathode material and organic solvent, wherein the anode material including anode active material, conductive agent and binder; th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includes a lithium iron phosphate, the the lithium iron phosphat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D50 is 0.5 ~ 2 m; the tap density of the lithium iron phosphate is 0.8 1.5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产品越来越丰富,但是大多数纯电动汽车在-20℃以下的充放电性能较差,在中国北方地区,纯电动汽车在严冬时经常“趴窝”的尴尬问题。研究表明,当气温从25℃下降到-20℃,汽车动力电池所能释放的电量会降低30%,充电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运行通常会出现充电困难、续航里程大幅缩水的问题。低温性能作为考量电池环境适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显得尤为重要。普通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大电流充放电使用时,电池极化增大,平台降低,过早达到充放电电压,导致电池充放电容量过少或直接放不出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它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采用磷酸铁锂做为正极活性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铁锂,所述磷酸铁锂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D50为0.5~2μm;所述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为0.8~1.5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铁锂,所述磷酸铁锂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D50为0.5~2μm;所述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为0.8~1.5g/cm3;所述磷酸铁锂的比表面积为6~12m2/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其中,所述磷酸铁锂的粒径分布D50为0.6~1.8μm;和/或所述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为0.85~1.26g/cm3;和/或所述磷酸铁锂的比表面积为8~10m2/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其中,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含量为94~98重量%、导电剂的含量为1.0~3.5重量%、粘结剂的含量为1.0~3.5重量%;和/或所述导电剂选自乙炔黑、导电炭黑、石墨稀中的至少两种;和/或所述粘结剂为PVDF。4.一种锂电池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正极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正极,其中,所述锂电池正极的压实密度为1.5~3g/cm3,面密度为120~150g/cm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正极,其中,所述锂电池正极的压实密度为2~2.5g/cm3,面密度为130~140g/cm2。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在真空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材料;2)、将正极材料和第一部分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正极合浆膏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彦,张慕蓉,沙永香,王兴威,胡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