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21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包括罩壳,所述罩壳的敞口端向外设有翻边A,所述翻边A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安装通孔,所述罩壳的侧表面上、位于翻边A的一端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穿线通孔,所述穿线通孔与安装通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罩壳的内径大于编码器的直径。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对编码器进行了保护,避免铠装的时候一旦断线,断线会由于运动惯性不停地甩动,而对编码器造成损坏,延长了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
本技术涉及铠装机的主轴编码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
技术介绍
钢带铠装机是电线电缆厂成缆电力电缆、塑力电缆、控制电缆的必用设备,通过铠装材料将芯线进行包裹铠装,以对芯线进行保护。用于芯线的铠装材料一般为:铜带、钢带、铝带等。铠装材料在利用铠装机对芯线进行铠装的时候,铠装材料都是绕置于线盘上,然后线盘在安装于铠装机上,从而对铠装材料进行放料。铠装材料通过导向机构经过压线轮压扁之后对芯线进行铠装。而铠装机的主轴转速则是根据编码器来进行调节,而由于铠装机的结构所限,编码器一般都位于铠装区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断线,现在市面上的铠装机一般都会有断线刹车装置,但是即使有刹车装置,也不能使转轴立刻停下,导致断线仍会在减速的过程中不断甩动,断线甩动过程中就会对编码器造成损坏,导致编码器的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对编码器进行了保护,避免铠装的时候一旦断线,断线会由于运动惯性不停地甩动,而对编码器造成损坏,延长了编码器的使用寿命;多个穿线通孔的设置,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的铠装机上不同安装角度的编码器;通过内筒的结构,将其余并未有线穿过的穿线通孔堵住,避免断线从其余并未有线穿过的穿线通孔对编码器造成损坏;翻边A对应于安装通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与穿线通孔连通的槽口,从而便于直接在安装固定好的编码器上安装保护罩;内筒的外侧壁、对应于穿线槽口的槽口边沿向外设有挡边,从而对编码器的电线以及电线与编码器的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翻边A背向罩壳一侧的端面上、对应于翻边B设有定位槽,便于内筒的定位和固定;罩壳的外侧壁、与翻边A连接处之间设有多根筋条,提高了罩壳的机械强度,延长了罩壳的使用寿命;罩壳背向翻边A的一端端面设有透明观察板便于观察编码器的使用状况。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包括罩壳,所述罩壳的敞口端向外设有翻边A,所述翻边A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安装通孔,所述罩壳的侧表面上、位于翻边A的一端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穿线通孔,所述穿线通孔与安装通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罩壳的内径大于编码器的直径。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A对应于安装通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穿线通孔连通,并且槽口的槽宽与穿线通孔的宽度匹配。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罩壳的内壁与内筒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内筒对应于罩壳的翻边A的一端向外设有翻边B,所述内筒的侧壁、位于翻边B的一侧设有穿线槽口,所述穿线槽口延伸至翻边B,所述内筒位于罩壳内的一端与罩壳背向翻边A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穿线通孔与罩壳背向翻边A一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内筒的内径大于等于编码器的直径。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筒的外侧壁、对应于穿线槽口的槽口边沿向外设有挡边。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挡边向外伸出罩壳的外侧壁。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B外侧边沿与轴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通孔与轴心之间的最小距离。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翻边A背向罩壳一侧的端面上、对应于翻边B设有定位槽。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罩壳的外侧壁、与翻边A连接处之间设有多根筋条,所述筋条沿罩壳的外侧壁均匀分布。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罩壳背向翻边A的一端端面设有透明观察板。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透明观察板与罩壳同轴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对编码器进行了保护,避免铠装的时候一旦断线,断线会由于运动惯性不停地甩动,而对编码器造成损坏,延长了编码器的使用寿命。第二、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多个穿线通孔的设置,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的铠装机上不同安装角度的编码器。第三、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通过内筒的结构,将其余并未有线穿过的穿线通孔堵住,避免断线从其余并未有线穿过的穿线通孔对编码器造成损坏。第四、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翻边A对应于安装通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与穿线通孔连通的槽口,从而便于直接在安装固定好的编码器上安装保护罩。第五、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内筒的外侧壁、对应于穿线槽口的槽口边沿向外设有挡边,从而对编码器的电线以及电线与编码器的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第六、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翻边A背向罩壳一侧的端面上、对应于翻边B设有定位槽,便于内筒的定位和固定。第七、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罩壳的外侧壁、与翻边A连接处之间设有多根筋条,提高了罩壳的机械强度,延长了罩壳的使用寿命。第八、本技术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罩壳背向翻边A的一端端面设有透明观察板便于观察编码器的使用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3可知,本技术包括罩壳1,所述罩壳1的敞口端向外设有翻边A2,所述翻边A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安装通孔3,所述罩壳1的侧表面上、位于翻边A2的一端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穿线通孔4,所述穿线通孔4与安装通孔3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罩壳1的内径大于编码器的直径;所述翻边A2对应于安装通孔3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槽口5,所述槽口5与穿线通孔4连通,并且槽口5的槽宽与穿线通孔4的宽度匹配;所述罩壳1的内壁与内筒8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内筒8对应于罩壳1的翻边A2的一端向外设有翻边B9,所述内筒8的侧壁、位于翻边B9的一侧设有穿线槽口11,所述穿线槽口11延伸至翻边B9,所述内筒8位于罩壳1内的一端与罩壳1背向翻边A2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穿线通孔4与罩壳1背向翻边A2一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内筒8的内径大于等于编码器的直径;所述内筒8的外侧壁、对应于穿线槽口11的槽口边沿向外设有挡边12;所述挡边12向外伸出罩壳1的外侧壁;所述翻边B9外侧边沿与轴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通孔3与轴心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翻边A2背向罩壳1一侧的端面上、对应于翻边B9设有定位槽10;所述罩壳1的外侧壁、与翻边A2连接处之间设有多根筋条6,所述筋条6沿罩壳1的外侧壁均匀分布;所述罩壳1背向翻边A2的一端端面设有透明观察板7;所述透明观察板7与罩壳1同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

【技术保护点】
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1),所述罩壳(1)的敞口端向外设有翻边A(2),所述翻边A(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安装通孔(3),所述罩壳(1)的侧表面上、位于翻边A(2)的一端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穿线通孔(4),所述穿线通孔(4)与安装通孔(3)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罩壳(1)的内径大于编码器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1),所述罩壳(1)的敞口端向外设有翻边A(2),所述翻边A(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安装通孔(3),所述罩壳(1)的侧表面上、位于翻边A(2)的一端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穿线通孔(4),所述穿线通孔(4)与安装通孔(3)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罩壳(1)的内径大于编码器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A(2)对应于安装通孔(3)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槽口(5),所述槽口(5)与穿线通孔(4)连通,并且槽口(5)的槽宽与穿线通孔(4)的宽度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铠装机的主轴转速编码器的保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内壁与内筒(8)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内筒(8)对应于罩壳(1)的翻边A(2)的一端向外设有翻边B(9),所述内筒(8)的侧壁、位于翻边B(9)的一侧设有穿线槽口(11),所述穿线槽口(11)延伸至翻边B(9),所述内筒(8)位于罩壳(1)内的一端与罩壳(1)背向翻边A(2)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穿线通孔(4)与罩壳(1)背向翻边A(2)一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内筒(8)的内径大于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加宝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城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