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硫黄色干酪菌菌丝体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3760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用硫黄色干酪菌丝体及其浸提液的生产方法。特征是: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浸汁,蛋白脂,酵母浸汁,葡萄糖;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2-28℃,摇床转速为200rpm/min,发酵缸通气量为1∶1,暗培养,发酵周期为5-8天,经过常规的菌类培养工艺得到菌丝体和浸提液。优点是可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野生资源的数量与时间限制,可工业化生产此种硫黄色干酪菌丝体及其浸出液。(*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特别是。目前,有资料报道,硫黄色干酪菌系一种木生菌,幼嫩时可食,对木材有严重危害,但还没有报道如何利用该种菌为人类服务。最近十年人们尝试食用,发现该种菌对人们的消化系统的疾病有治疗、治愈的功能,效果极为显著。通过大量的硫黄色干酪菌丝体及其浸提液,经患者试验,均具有与真其菌菌实体相似的应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工业化生产药用硫黄色干酪菌丝体及其浸提液的生产方法,生产的硫黄色干酪菌丝体及浸提液均可作为原料用开发新的医药保健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完成的。,其特征在于A培养基配方(i)马铃薯浸汁20%,蛋白脂1%,酵母浸汁0.10%,PH自然;(ii)在(i)基础上,加K2HPO40.10%,KH2PO40.05%,MgSO40.05%;(iii)马铃薯浸汁20%,葡萄糖2%,酵母浸汁0.1%,KH2PO40.3%,M9SO40.15%,PH自然。B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2-28℃,摇床转速为200rpm/min,发酵缸通气量为1∶1,暗培养,发酵周期为5-8天。C工艺过程斜面菌种→液面静止培养→摇瓶振荡培养→摇瓶扩大培养→种子缸扩大培养→发酵缸深层发酵→固液分离(分离出发酵液)→菌丝体→浸提→固液分离(分离出浸提液)→菌丝体→低温干燥;浸提液与发酵液合并为浸提液。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法可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野生资源的数量与时间限制,可工业化生产此种硫黄色干酪菌丝体及其浸出液,经进一步加工可制成多种剂型的药品或保健食品,用以治疗人类相关疾病,增进人体健康。实施例11.按A(i)配方配制培养基,500ml摇瓶装培养基200ml,灭菌备用。2.取新配制的生产健壮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切取1.5×1.5cm2的种块(带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移植在摇瓶培养基表面,菌丝体向上暴露在空气中,包扎瓶口后置入24-26℃恒温箱内静止培养。3.3天后,菌丝长满摇瓶培养基表面,取出摇瓶置摇床上振荡培养,摇床转速200rpm/min,室温24-26℃,室内蔽光。4.50L种子缸装30L培养基,通蒸汽灭菌20min,按1∶10(v/v)接种量接入振荡培养5天(120hr)的摇瓶培养物,缸内温度24-26℃,通气量1∶1,培养5天(120hr)。5.500L发酵缸装300L培养基,通蒸汽灭菌20min,将种子培养物转入发酵缸,缸内温度24-26℃,通气量1∶1,发酵6天(144hr)后放缸。经测定,每立升发酵液含菌丝体180克。6.发酵产物用板框压滤机或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7.菌丝体加适量水煮沸20min后,再行固液分离。8.菌丝体低温(<40℃)干燥后贮存备用。9.0浸出液与发酵液合并后贮存备用。实施例2培养基按A(ii)配制,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培养基按A(iii)配制,静止培养6--7天,其余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A培养基配方(i)马铃薯浸汁20%,蛋白脂1%,酵母浸汁0.1%,PH自然;(ii)在(i)基础上,加K2HPO40.10%,KH2PO40.05%,M9SO40.05%;(iii)马铃薯浸汁20%,葡萄糖2%,酵母浸汁0.1%,KH2PO40.3%,M9SO40.15%,PH自然;B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2-28℃,摇床转速为200rpm/min,发酵缸通气量为1∶1,暗培养,发酵周期为5-8天;C工艺过程斜面菌种→液面静止培养→摇瓶振荡培养→摇瓶扩大培养→种子缸扩大培养→发酵缸深层发酵→固液分离(分离出发酵液)→菌丝体→浸提→固液分离(分离出浸提液)→菌丝体→低温干燥;浸提液与发酵液合并为浸提液。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特征是: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浸汁,蛋白脂,酵母浸汁,葡萄糖;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2—28℃,摇床转速为200rpm/min,发酵缸通气量为1∶1,暗培养,发酵周期为5—8天,经过常规的菌类培养工艺得到菌丝体和浸提液。优点是可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野生资源的数量与时间限制,可工业化生产此种硫黄色干酪菌丝体及其浸出液。文档编号C12N1/14GK1203944SQ98113850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卜宗式, 张久洲, 吴永吉, 李洋, 侯玉库 申请人:海城市农业生物工程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用硫黄色干酷菌丝体及其浸提液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A:培养基配方:(i)马铃薯浸汁20%,蛋白脂1%,酵母浸汁0.10%,PH自然;(ii)在(i)基础上,加K↓[2]HPO↓[4]0.10%,KH↓[2]PO↓[4]0 .05%,MgSO↓[4]0.05%;(iii)马铃薯浸汁20%,葡萄糖2%,酵母浸汁0.1%,KH↓[2]PO↓[4]0.3%,MgSO↓[4]0.15%,PH自然;B: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2-28℃,摇床转速为200rpm /min,发酵缸通气量为1∶1,暗培养,发酵周期为5-8天;C:工艺过程:斜面菌种→液面静止培养→摇瓶振荡培养→摇瓶扩大培养→种子缸扩大培养→发酵缸深层发酵→固液分离(分离出发酵液)→菌丝体→浸提→固液分离(分离出浸提液)→菌丝体→ 低温干燥;浸提液与发酵液合并为浸提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宗式张久洲吴永吉李洋侯玉库
申请(专利权)人:海城市农业生物工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