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适用于螺旋藻培养中对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污染的治理。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污染是螺旋藻培养中经常遇到的同题,国内外螺旋藻生产厂家均受这一问题的困扰,已经引起螺旋藻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生产实践表明,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污染是螺旋藻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其繁殖速率快,危害大,治理不善会严重影响螺旋藻产量,甚至使全部培养液报废。随着螺旋藻培养规模的逐步扩大,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已经严重地干扰了螺旋藻的正常生产。在此情况下,对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污染进行治理就成为各螺旋藻生产厂家的迫切需要。目前有些厂家对螺旋藻培养中污染的治理采用的方法是当污染发生后,向培养液中加入大量的食用盐(NaCl),虽然对污染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将其杀灭,效果不明显。由于大幅度地增加了培养液中食用盐(NaCl)的浓度,原有的营养平衡被破坏,螺旋藻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盐度加大,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经检索未发现国内外对螺旋藻培养中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污染的治理方法被公开使用,也未发现有效的治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在螺旋藻培养池中加入铵盐(NH4+),有效地杀灭了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螺旋藻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时,向螺旋藻培养池中以逐步稀释的方式按比例加入溶解的铵盐(NH4+),充分搅拌均匀。螺旋藻生长不受影响,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则被杀灭。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成本低,对丝状菌类、轮虫、原生动物的杀灭强,治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藻培养中污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是在螺旋藻培养池中按比例加入溶解的铵盐(NH↓[4]↑[+]),搅拌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夜光,李中奎,胡鸿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