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及烧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505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及烧嘴结构,该新型烧嘴旋流结构是在烧嘴内燃烧介质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螺旋形隔板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螺旋形隔板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螺旋线式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直流撞击式结构,具有雾化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满足近些年各类煤化工工艺的工艺要求,有效提高了煤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及烧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气化
,涉及烧嘴技术,尤其是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及烧嘴结构。
技术介绍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一系列装置及化学工艺流程,使煤炭中的有效成分转化为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以及相关化学品的过程。煤的气化是煤化工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粉煤烧嘴是煤气化技术的核心。煤化工中的粉煤烧嘴燃烧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将煤加工成粉状,伴随一定比例的“流化”气体(如CO2或N2等),经粉煤烧嘴以一定速度和方向喷人燃烧室(炉膛)进行燃烧,是气、固两相介质。其二是将粉状煤中加入油或水等,混合搅拌均匀形成乳状煤浆,具有流动性,经粉煤烧嘴喷入燃烧室(炉膛)进行燃烧,是液、固两相介质。因此粉煤的燃烧相对于气、油等单一介质燃烧而言,粉煤燃烧机理复杂。粉煤烧嘴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烧嘴的煤粉介质的雾化结构直接决定了粉煤的燃烧效率,即粉煤烧嘴的经济性。因此企业们都对粉煤燃烧的雾化结构进行了探索研究。就烧嘴本身而言,影响粉煤烧嘴使用性能的因素有:粉煤的雾化效果,喷射角度,粉煤与氧气的混合形式和流速等。而粉煤的雾化效果是关系到粉煤燃烧效率的核心因素,直接决定了烧嘴的经济效益。目前绝大部分粉煤烧嘴的雾化形式均为直流撞击式,即粉煤伴随着“流化”气体或油、水等乳化剂以直流流动形式从烧嘴喷出,氧气(氧化剂)或其它高速介质以一定角度撞击粉煤等介质,将煤粉等介质“打散”,形成细小的雾化粉末。直流撞击式具有加工制造简单等优点,因此广泛在烧嘴(燃烧器)领域里应用,但近些年随着各类煤化工工艺的不断涌现,直流撞击式粉煤烧嘴已经不能满足多种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及烧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在烧嘴内燃烧介质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所述螺旋形隔板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所述螺旋形隔板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进一步,上述螺旋形隔板布设在燃烧介质通道内壁至烧嘴喷头处截止。进一步,上述螺旋形隔板为GH188隔板。进一步,上述螺旋形隔板为UMCo50隔板。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烧嘴结构,包括轴线与烧嘴本体中轴线重合的氧化剂通道以及设置在氧化剂通道外层的燃烧介质通道;所述燃烧介质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所述螺旋形隔板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条形板;所述螺旋形隔板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进一步,所述氧化剂通道的外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鼓包,所述氧化剂通道的内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鼓包相对应的缩径口。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另一种烧嘴结构,包括轴线与烧嘴本体中轴线重合的第一氧化剂通道,在第一氧化剂通道的外层设置有燃烧介质通道,在所述燃烧介质通道的外层设置有第二氧化剂通道,所述燃烧介质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所述螺旋形隔板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所述螺旋形隔板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氧化剂通道的外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鼓包,所述燃烧介质通道的内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鼓包相对应的缩径口;所述第二氧化剂通道的内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燃烧介质通道的缩径相对应的缩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螺旋线式的隔板结构将燃烧介质(如粉煤+气或油、水等介质)的流动形式变为旋转流动,增加了燃烧介质的旋转动力,燃烧介质以旋流形式喷出烧嘴。同时氧化剂(氧气或其他氧化介质)从燃烧介质中间、外侧或中间及外侧喷出。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线式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直流撞击式结构,具有雾化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满足近些年各类煤化工工艺的工艺要求,有效提高了煤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烧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烧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烧嘴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燃烧介质通道;2为氧化剂通道;2-1为第一氧化剂通道;2-2为第二氧化剂通道;3为螺旋形隔板;4为鼓包;A为燃烧介质;B为氧化剂;B1为第一氧化剂;B2为第二氧化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该结构具体为:在烧嘴内燃烧介质通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A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3,由于燃烧介质A对隔板具有较强的磨损腐蚀作用,因此,螺旋形隔板3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采用以上新型烧嘴旋流结构的烧嘴可以使多种结构形式,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具体介绍以下三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烧嘴旋流结构不限于使用以下三种结构,任何使用本新型烧嘴旋流结构的烧嘴均包括在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一种烧嘴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轴线与烧嘴本体中轴线重合的氧化剂通道2以及设置在氧化剂通道2外层的燃烧介质通道1;燃烧介质通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A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3,螺旋形隔板3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螺旋形隔板3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二种烧嘴结构如图1所示,其是在第一种烧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为:氧化剂通道2的外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鼓包4,氧化剂通道2的内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与鼓包4相对应的缩径口。本的第三种烧嘴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轴线与烧嘴本体中轴线重合的第一氧化剂通道2-1,在第一氧化剂通道2-1的外层设置有燃烧介质通道1,在燃烧介质通道1的外层设置有第二氧化剂通道2-2,燃烧介质通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A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3,螺旋形隔板3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螺旋形隔板3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第一氧化剂通道2-1的外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鼓包4,燃烧介质通道1的内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与鼓包4相对应的缩径口;第二氧化剂通道2-2的内管壁于烧嘴头部位置处设置有与燃烧介质通道1的缩径相对应的缩径。以上的螺旋形隔板3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螺旋形隔板3布设在燃烧介质通道内壁至烧嘴喷头处截止。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螺旋形隔板3可以选择GH188隔板或者UMCo50隔板。本专利技术中,在燃烧介质通道1中的燃烧介质A为粉煤+气或者油、水等,在氧化剂通道2中的氧化剂B为O2或者其他氧化剂。特别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烧嘴结构中,处于第一氧化剂通道2-1中的第一氧化剂B1或者处于第二氧化剂通道2-2中的第二氧化剂B2均可以是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及烧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烧嘴内燃烧介质通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A)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3),所述螺旋形隔板(3)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所述螺旋形隔板(3)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23 CN 20162142254521.一种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烧嘴内燃烧介质通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A)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3),所述螺旋形隔板(3)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所述螺旋形隔板(3)向烧嘴喷头方向螺旋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隔板(3)布设在燃烧介质通道内壁至烧嘴喷头处截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隔板(3)为GH188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嘴旋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隔板(3)为UMCo50隔板。5.一种烧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与烧嘴本体中轴线重合的氧化剂通道(2)以及设置在氧化剂通道(2)外层的燃烧介质通道(1);所述燃烧介质通道(1)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燃烧介质(A)旋转流动的螺旋形隔板(3),所述螺旋形隔板(3)为耐磨损和耐腐蚀的螺旋条形板;所述螺旋形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晋平刘保荣廖红春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远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