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刹车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41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稳定性刹车片,包括钢背,钢背上固定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将摩擦块固定于钢背上,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固定部和插入部,固定部为位于钢背内竖直设置的通孔,插入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插入部位于钢背外;插入部中空,其立面上开有斜向上的连通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孔,通孔有多个;通孔内设置插杆,还包括顶升装置,顶升装置能够将插杆顶入摩擦块中。该装置能够使摩擦块与钢背快速且稳定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刹车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片,具体涉及刹车片内钢背与摩擦块之间定位装置,该装置能够提供稳定的承载剪力而不变形的能力,且能够提高摩擦块与钢背之间正向之间的稳定性。
技术介绍
由于社会的发展,车辆的性能与行驶的速度与日俱增,为了增加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刹车制动的稳定性,盘式刹车已成为了目前主流的刹车系统。盘式刹车由钢背与摩擦基材组成,在汽车刹车片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钢背与摩擦基材的质量好换直接决定了刹车片的整体性能,但是钢背与摩擦基材的粘接强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刹车片的质量好坏。传统的汽车刹车片都是通过钢背与摩擦基材高温压制制成的,钢背与摩擦基材的贴合面通常呈平板状设置,因此使得钢背与摩擦基材之间的粘接强度不高,这种刹车片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因为粘接强度的不足使得摩擦基材松动甚至从钢背上面脱落,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行驶。因此人们在钢背表面增加了一种弯曲的铲钩,但是这种铲钩在钢背与摩擦基材压制时容易被压扁,从而影响了摩擦基材与钢背主体之间的粘接度。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种带孔结构的刹车片钢背,这种结构的钢背先在钢背表面打上通孔,然后将摩擦基材压制上去,这样虽然增大了钢背与摩擦基材之间的粘接度,但是这种钢背在与摩擦基材压制的时候容易产生变形,使得钢背表面的平面度太差,还使得在刹车时摩擦基材与制动片不能100%进行贴合制动,从而影响了制动性能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20457231.0,公告号:CN204025453U,名称“一种铲钩刹车片钢背”。公开了一种刹车片钢背,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钢背主体,所述钢背主体与摩擦基材相粘接的一面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铲钩,且钢背主体表面所设置的铲钩的形状为一侧面与钢背主体表面相垂直的梯台型、方锥型或半圆锥型,且铲钩与钢背主体表面相垂直的侧面的朝向相同。通过设置铲钩,由于设置有铲钩,在钢背主体与摩擦基材压制时铲钩嵌入摩擦基材内,且铲钩在摩擦基材压制时不会被压扁,因此能够有效提高钢背主体与摩擦基材之间的粘接度。但是,这种上尖下阔的插入结构在提供剪力支撑时会使摩擦块向上移动,有脱离钢背的倾向,长时间受到剪力后,容易在摩擦块与铲钩之间产生间隙,降低使用寿命,且会增加噪音。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0953964.2,公告号:CN206092760U,名称为“一种刹车片钢背”。其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该刹车片钢背的钢背本体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锥形,所述槽口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套状部、边沿部,所述套状部为喇叭状并与所述凹槽的槽口相对接,所述边沿部为弧形,所述边沿部的内端与套状部的上端相连接,所述边沿部的外端向下弯曲,且所述边沿部与钢背本体的表面之间设有具有一定的距离。其在钢背上设置喇叭装固定装置,用来固定摩擦块,但这种方式,在安装时,容易把喇叭口压扁,导致安装不成功,或后期固定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摩擦块与钢背稳定连接的高稳定性刹车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钢背,钢背上固定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将摩擦块固定于钢背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固定部和插入部,固定部为位于钢背内竖直设置的通孔,插入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插入部位于钢背外;插入部中空,其立面上开有斜向上的连通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孔,通孔有多个;插入部空腔为圆柱形,其与固定部连通且同轴,且直径相同,还包括一个插杆连接部,插杆连接部位于插入部与固定部连通的空腔内,插杆连接部包括一个固定座,固定座为圆柱形,其与插入部同轴,固定座的底端与螺栓固定连接,还包括一个螺母,螺栓穿过一个导向板中心,螺母在导向板与固定座相反的一侧与螺栓螺纹配合,并将固定座固定于导向板上,导向板的外圆周与插入部和固定部连通的空腔滑动配合;固定座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导槽,还包括插杆,插杆的数量与通孔相同,插杆的尾端位于导槽内,未使用时,插杆首端位于通孔内;还包括一个顶升筒,顶升筒位于固定部内,顶升筒用于顶升插杆连接部,固定部内设置限位块,限位块用于固定顶升筒顶升后的位置。摩擦块除了通过插入部与钢背固定外,通过顶升筒顶升固定座,固定座将插杆顶入摩擦块中,由于插杆是倾斜向上插入摩擦块的,能够正在更大的剪力,且能够保证摩擦块不会向脱离钢背的方向移动,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也能降低噪音。优选的,所述顶升筒与固定部螺纹配合。螺纹配合,顶升更稳定。优选的,所述插入部为锥台形。优选的,所述插入部与固定部螺纹配合。这样,能够在更换摩擦块时,便于同时更换插入部。进一步的,所述插入部顶面设置顶出通孔,顶出通孔顶端设置金属薄片,所述固定座的顶端中心固定一个插杆,未使用时,插杆的顶端位于顶出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插杆的首端为锥形,杆体上固定倒刺。首端为锥形,便于插入摩擦块中,倒刺能够防止摩擦块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图2是插入部为锥台形且与固定部螺纹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稳定性刹车片,一种高稳定性刹车片,包括钢背20,钢背20上固定连接装置30,连接装置30将摩擦块10固定于钢背20上,所述连接装置30包括一个固定部31和插入部32,固定部31为位于钢背20内竖直设置的通孔,插入部32与固定部31固定连接,插入部32位于钢背20外;插入部32中空,其立面上开有斜向上的连通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孔33,通孔33有多个;插入部32空腔为圆柱形,其与固定部31连通且同轴,且直径相同,还包括一个插杆连接部40,插杆连接部40位于插入部32与固定部31连通的空腔内,插杆连接部40包括一个固定座43,固定座43为圆柱形,其与插入部32同轴,固定座43的底端与螺栓41固定连接,还包括一个螺母42,螺栓41穿过一个导向板35中心,螺母42在导向板35与固定座43相反的一侧与螺栓41螺纹配合,并将固定座43固定于导向板35上,导向板35的外圆周与插入部32和固定部31连通的空腔滑动配合;固定座43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导槽431,还包括插杆50,插杆50的数量与通孔33相同,插杆50的尾端位于导槽431内,未使用时,插杆50首端位于通孔33内;还包括一个顶升筒34,顶升筒34位于固定部31内,顶升筒34用于顶升插杆连接部40,固定部31内设置限位块36,限位块36用于固定顶升筒34顶升后的位置。所述顶升筒34与固定部31螺纹配合。所述插入部32为锥台形。所述插入部32与固定部31螺纹配合。所述插入部顶面设置顶出通孔60,顶出通孔60顶端设置金属薄片61,所述固定座43的顶端中心固定一个插杆50,未使用时,插杆50的顶端位于顶出通孔60内。所述插杆50的首端为锥形,杆体上固定倒刺51。使用时,将摩擦块10与钢背30挤压在一起,使插入部32插入摩擦块,稳压状态下,外力作用推动顶升筒,将固定座向摩擦块10方向移动,使插杆50插入摩擦块10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稳定性刹车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刹车片,包括钢背(20),钢背(20)上固定连接装置(30),连接装置(30)将摩擦块(10)固定于钢背(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0)包括一个固定部(31)和插入部(32),固定部(31)为位于钢背(20)内竖直设置的通孔,插入部(32)与固定部(31)固定连接,插入部(32)位于钢背(20)外;插入部(32)中空,其立面上开有斜向上的连通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孔(33),通孔(33)有多个;插入部(32)空腔为圆柱形,其与固定部(31)连通且同轴,且直径相同,还包括一个插杆连接部(40),插杆连接部(40)位于插入部(32)与固定部(31)连通的空腔内,插杆连接部(40)包括一个固定座(43),固定座(43)为圆柱形,其与插入部(32)同轴,固定座(43)的底端与螺栓(41)固定连接,还包括一个螺母(42),螺栓(41)穿过一个导向板(35)中心,螺母(42)在导向板(35)与固定座(43)相反的一侧与螺栓(41)螺纹配合,并将固定座(43)固定于导向板(35)上,导向板(35)的外圆周与插入部(32)和固定部(31)连通的空腔滑动配合;固定座(43)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导槽(431),还包括插杆(50),插杆(50)的数量与通孔(33)相同,插杆(50)的尾端位于导槽(431)内,未使用时,插杆(50)首端位于通孔(33)内;还包括一个顶升筒(34),顶升筒(34)位于固定部(31)内,顶升筒(34)用于顶升插杆连接部(40),固定部(31)内设置限位块(36),限位块(36)用于固定顶升筒(34)顶升后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刹车片,包括钢背(20),钢背(20)上固定连接装置(30),连接装置(30)将摩擦块(10)固定于钢背(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0)包括一个固定部(31)和插入部(32),固定部(31)为位于钢背(20)内竖直设置的通孔,插入部(32)与固定部(31)固定连接,插入部(32)位于钢背(20)外;插入部(32)中空,其立面上开有斜向上的连通内部空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孔(33),通孔(33)有多个;插入部(32)空腔为圆柱形,其与固定部(31)连通且同轴,且直径相同,还包括一个插杆连接部(40),插杆连接部(40)位于插入部(32)与固定部(31)连通的空腔内,插杆连接部(40)包括一个固定座(43),固定座(43)为圆柱形,其与插入部(32)同轴,固定座(43)的底端与螺栓(41)固定连接,还包括一个螺母(42),螺栓(41)穿过一个导向板(35)中心,螺母(42)在导向板(35)与固定座(43)相反的一侧与螺栓(41)螺纹配合,并将固定座(43)固定于导向板(35)上,导向板(35)的外圆周与插入部(32)和固定部(31)连通的空腔滑动配合;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彬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相驰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