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38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水泵,具有泵体、泵盖以及底座,泵盖内具有安装叶轮的内腔,所述内腔分别连通有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泵体内设有定子、转子和中心轴,定子与转子之间设有隔套,中心轴底端与隔套底部固定,中心轴前端通过支撑套与泵盖固定,定子安装在隔套外壁与泵体内壁之间,转子与中心轴转动配合,叶轮与转子端面卡接而跟随转子同步转动,转子与隔套内壁、隔套内底面之间形成将内腔内的冷水通向中心轴底端的水道,中心轴上开设有贯通水道底端与内腔的轴向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冷水始终处于连续循环流动状态,从而源源不断地带走水泵底部电控电路板产生工作热量,更好地提高了水泵的散热效果,为电子水泵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水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水泵。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子水泵运行过程中,位于泵体底部的电控部分会产生大量的工作热量,这些热量的存在容易烧坏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给水泵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水泵电机内部通常设置有循环的冷却水系统,通过冷却水循环流动而达到散热效果。现有采用的冷却水循环方式,大多是在转子与中心轴之间的支撑套上开设能通过流水的若干条轴向槽,在水泵运行过程中,由于轴向槽跟随转子同步转动,常使得轴向槽中流过的冷却水流动不畅甚至中断,从而降低了冷却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提高水泵运行稳定性的电子水泵。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水泵,具有泵体、泵盖以及底座,泵盖内具有安装叶轮的内腔,所述内腔分别连通有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泵体内设有定子、转子和中心轴,定子与转子之间设有隔套,中心轴底端与隔套底部固定,中心轴前端通过支撑套与泵盖固定,定子安装在隔套外壁与泵体内壁之间,转子与中心轴转动配合,叶轮与转子端面卡接而跟随转子同步转动,所述的转子与隔套内壁、隔套内底面之间形成将内腔内的冷水通向中心轴底端的水道,所述的中心轴上开设有贯通水道底端与内腔的轴向凹槽。为提高冷却水流动效果,所述的中心轴上开设有三条周向均布的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截面为圆弧形。为提高水泵内部密封性,所述的隔套与泵体、中心轴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由于水泵的中心轴采用固定设计,冷水流过开设在中心轴上的轴向凹槽时,不会因水泵运转而受到停滞或中断现象,可以确保内腔内的冷水经水道、轴向凹槽回流到内腔始终处于连续循环流动状态,源源不断地带走水泵底部电控电路板产生工作热量,从而更好地提高了散热效果,为电子水泵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泵体、隔套与中心轴的一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体2.泵盖3.底座4.叶轮5.内腔6.进水通道7.排水通道8.定子9.转子10.中心轴11.隔套12.水道13.轴向凹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电子水泵,具有泵体1、安装在泵体1上端的泵盖2以及安装在泵体1底端的底座3,泵体1包括外壳体、位于外壳体中心位置的隔套11,外壳体与隔套11的上端面之间通过环形板连接成一体,位于隔套11底部中心设有与隔套为一体结构的中心轴10,所述的环形板与泵盖2内壁形成的内腔5内安装有叶轮4,内腔5分别连通与泵盖2一体结构的进水通道6和排水通道7。所述泵体1内设有定子8和转子9,隔套11位于定子8与转子9之间,定子8安装在隔套11外壁与泵体1内壁之间,转子9通过其间距布置的两个支撑块与中心轴10转动配合,两个支撑块之间具有容纳冷却水的空腔,中心轴10底端与隔套11底部一体固定,中心轴10前端通过支撑套与泵盖2固定,所述支撑套具有周向均布的三个支撑爪,通过三个支撑爪与泵盖2内壁卡接而固定支撑套。所述的叶轮4与转子9端面卡接而跟随转子9同步转动,所述的转子9与隔套11内壁、隔套11内底面之间形成将内腔5内的冷水通向中心轴10底端的水道12,所述的中心轴10上开设有贯通整个中心轴10的三条轴向凹槽13,轴向凹槽13连通水道12底端与内腔5,所述轴向凹槽13的截面为圆弧形,三条轴向凹槽13沿中心轴10周向均布。上述中心轴10上的轴向凹槽13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五个或更多,其截面形状也可以随设计加工的需要而进行变化,可以是圆弧形的、方形的、三角行等任意变化的形状。上述结构的电子水泵在运转过程中,叶轮4所在的内腔5内的冷水,经过水道12流到中心轴10底端,再顺着中心轴10上的轴向凹槽13回流到内腔5,由于轴向凹槽13开设在中心轴10上,而中心轴10在水泵工作时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冷水流过轴向凹槽13时,不会因水泵运转而受到停滞或中断现象,确保内腔5内的冷水经水道12、轴向凹槽13回流到内腔5处于连续循环流动状态,以源源不断地带走水泵底部电控电路板产生工作热量,从而更好地提高了水泵的散热效果,为电子水泵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水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水泵,具有泵体(1)、泵盖(2)以及底座(3),泵盖(2)内具有安装叶轮(4)的内腔(5),所述内腔(5)分别连通有进水通道(6)和排水通道(7),泵体(1)内设有定子(8)、转子(9)和中心轴(10),定子(8)与转子(9)之间设有隔套(11),中心轴(10)底端与隔套(11)底部固定,中心轴(10)前端通过支撑套与泵盖(2)固定,定子(8)安装在隔套(11)外壁与泵体(1)内壁之间,转子(9)与中心轴(10)转动配合,叶轮(4)与转子(9)端面卡接而跟随转子(9)同步转动,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子(9)与隔套(11)内壁、隔套(11)内底面之间形成将内腔(5)内的冷水通向中心轴(10)底端的水道(12),所述的中心轴(10)上开设有贯通水道(12)底端与内腔(5)的轴向凹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水泵,具有泵体(1)、泵盖(2)以及底座(3),泵盖(2)内具有安装叶轮(4)的内腔(5),所述内腔(5)分别连通有进水通道(6)和排水通道(7),泵体(1)内设有定子(8)、转子(9)和中心轴(10),定子(8)与转子(9)之间设有隔套(11),中心轴(10)底端与隔套(11)底部固定,中心轴(10)前端通过支撑套与泵盖(2)固定,定子(8)安装在隔套(11)外壁与泵体(1)内壁之间,转子(9)与中心轴(10)转动配合,叶轮(4)与转子(9)端面卡接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诺曼数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