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32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1:29
一种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涉及一种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道和壳体,在壳体的两端均焊接有空心圆锥段,发动机的排气口与壳体一端的空心圆锥段通过尾气排放管道连接,在壳体内设有二次燃烧装置,其包括钢板A、钢管A、钢管B和钢板B,钢板A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一侧,钢板A上设有多排钢管A,所述钢管A与钢板A为连通设置,在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钢板B,在钢板B的内面上设有多排钢管B,钢管B与钢板B连通设置,多排钢管A与多排钢管B交叉设置,壳体另一端的空心圆锥段与排放管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二次燃烧装置内将积碳进行再次燃烧,实现了减少对PM2.5排放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尤其是涉及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通常车辆在市区内行走时发动机一直处于低速运转状态,发动机窜入燃烧室的燃油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燃烧,未燃烧的油在200℃左右高温和氧的作用下形成胶质,400℃-500℃高温下形成积碳,且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日益严重,排放物中的浮游颗粒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因此,提出一种能够将柴油机的排放颗粒物进行二次燃烧,且二次燃烧后的尾气和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再次捕捉收集和定时排放的二次燃烧捕捉三元催化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通过设置二次燃烧装置,实现了减少对PM2.5排放量的目的。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道和壳体,在壳体的两端均焊接有空心圆锥段,发动机的排气口与壳体一端的空心圆锥段通过尾气排放管道连接,在壳体内设有二次燃烧装置,所述二次燃烧装置包括钢板A、钢管A、钢管B和钢板B,钢板A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一侧,钢板A上设有多排钢管A,所述钢管A与钢板A为连通设置,在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钢板B,在钢板B的内面上设有多排钢管B,钢管B与钢板B连通设置,多排钢管A与多排钢管B交叉设置,多排钢管A的外端与钢板B不接触,多排钢管B的外端与钢板A不接触,壳体另一端的空心圆锥段与排放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助燃捕捉催化器,在钢管A与钢管B上设有双层的过滤网。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在壳体的下部设有烟尘收集器,在烟尘收集器的下部设有烟尘排放器。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所述烟尘收集器与烟尘排放器通过螺钉连接或螺纹连接。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所述空心圆锥段、壳体、钢板A、钢管A、钢管B和钢板B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在尾气排放管道上设有消音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通过设置二次燃烧装置,发动机排出的颗粒物和未燃烧的油直接进入二次燃烧装置内,粘结在钢管上,气体依次经过钢管A4、钢管B6、通过钢管B6一端的钢板B7上的通孔进入排放管道8,在二次燃烧装置内将积碳进行再次燃烧,使其适应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同时减少对PM2.5的排放量。2、本技术的采用的二次燃烧装置,将积碳燃烧后的余烟和颗粒物通过烟尘收集器11的下部的烟尘排放器9进行集中排放,使用寿命可达16万公里车辆的正常运行,用户可直接降低成本60%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钢板B与钢管B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钢板A与钢管A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发动机;2、尾气排放管道;3、钢板A;4、钢管A;5、壳体;6、钢管B;7、钢板B;8、排放管道;9、烟尘排放器;10、过滤网;11、烟尘收集器。【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结合附图1-3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包括发动机1、尾气排放管道2和壳体5,在壳体5的两端均焊接有空心圆锥段,发动机1的排气口与壳体5一端的空心圆锥段通过尾气排放管道2连接,在壳体5内设有二次燃烧装置,所述二次燃烧装置包括钢板A3、钢管A4、钢管B6和钢板B7,钢板A3固定设置在壳体5的内部一侧,钢板A3上设有多排钢管A4,所述钢管A4与钢板A3为连通设置,在壳体5内部另一侧固定有钢板B7,在钢板B7的内面上设有多排钢管B6,钢管B6与钢板B7连通设置,多排钢管A4与多排钢管B6交叉设置,多排钢管A4的外端与钢板B7不接触,多排钢管B6的外端与钢板A3不接触,壳体5另一端的空心圆锥段与排放管道8固定连接。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助燃捕捉催化器,在钢管A4与钢管B6上设有双层的过滤网10。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在壳体5的下部设有烟尘收集器11,在烟尘收集器11的下部设有烟尘排放器9。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所述烟尘收集器11与烟尘排放器9通过螺钉连接或螺纹连接。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所述空心圆锥段、壳体5、钢板A3、钢管A4、钢管B6和钢板B7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在尾气排放管道2上设有消音器。实施本技术所述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在使用时,由于发动机1在运转时窜入燃烧室的燃油不会百分之百的燃烧,未燃烧的油在200℃左右高温和氧的作用下形成胶质,400℃-500℃高温下形成积碳,形成的积碳和废气烟尘随着发动机1的尾气排放管道2进入壳体5内的二次燃烧装置,一部分的废气烟尘通过钢板A3上的钢管A4流出,受到钢板B7的阻挡后返回至钢管B6内,进入排放管道8排放,而积碳在发动机1的高速运转下当自身温度达到700-800℃时再次燃烧,燃烧形成的尾气也依次通过钢管A4、钢管B6进入排放管道8,在钢管A4、钢管B6上设置双层的过滤网10,对即将进入排放管道8的烟尘进行进一步过滤,沉到壳体5下部的烟尘颗粒通过烟尘收集器11、烟尘排放器9定期排放;本技术通过二次燃烧装置、对颗粒物进行捕捉、收集,集中排放,收集率可达95%以上,使用寿命可达16万公里车辆的正常运行,用户可直接降低成本60%以上。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为了公开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技术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技术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道和壳体,其特征是:在壳体的两端均焊接有空心圆锥段,发动机的排气口与壳体一端的空心圆锥段通过尾气排放管道连接,在壳体内设有二次燃烧装置,所述二次燃烧装置包括钢板A、钢管A、钢管B和钢板B,钢板A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一侧,钢板A上设有多排钢管A,所述钢管A与钢板A为连通设置,在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钢板B,在钢板B的内面上设有多排钢管B,钢管B与钢板B连通设置,多排钢管A与多排钢管B交叉设置,多排钢管A的外端与钢板B不接触,多排钢管B的外端与钢板A不接触,壳体另一端的空心圆锥段与排放管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二次燃烧捕捉催化器,包括发动机、尾气排放管道和壳体,其特征是:在壳体的两端均焊接有空心圆锥段,发动机的排气口与壳体一端的空心圆锥段通过尾气排放管道连接,在壳体内设有二次燃烧装置,所述二次燃烧装置包括钢板A、钢管A、钢管B和钢板B,钢板A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一侧,钢板A上设有多排钢管A,所述钢管A与钢板A为连通设置,在壳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钢板B,在钢板B的内面上设有多排钢管B,钢管B与钢板B连通设置,多排钢管A与多排钢管B交叉设置,多排钢管A的外端与钢板B不接触,多排钢管B的外端与钢板A不接触,壳体另一端的空心圆锥段与排放管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华宝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