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220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6:52
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属于中厚板轧钢技术领域。采用双机架中厚板生产线,利用轧机HGC快速的响应功能,粗轧机将板坯轧至待温厚度,精轧机经过1‑3道次,将钢板轧制成为需求斜度的钢板,轧后ACC进行水冷,可采用TMCP工艺生产低合金变厚度钢板。优点在于,解决了钢板轧制过程中程序设置、楔形成形轧制方法以及轧制后水冷工艺设定的方法。可采用TMCP方法生产低合金变厚度钢板。

Production method of a low alloy longitudinal variable thickness steel plate

A production method of low alloy longitudinal variable thickness steel plate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um and thick plate rolling technology. Using the dual plate production line, using the fast response function of HGC rolling mill, roughing mill rolling slab to be temperature and thickness of finishing mill after 1 3 times, will become the demand of steel plate rolling angle, ACC water cooling after rolling, can use TMCP technolo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low alloy steel plate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The advantages are that the program setting, the wedge forming roll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setting the water cooling process after rolling are solved. The TMCP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low alloy variable thickness steel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厚板轧钢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通过加热、除鳞、粗轧、精轧、水冷等工序,将连铸坯轧制成为沿长度方向具有不同厚度的钢板。流程如图1。
技术介绍
现阶段,中厚板一般都是普通的物理性状,即通板厚度一致。随着桥梁、钢结构等使用要求的升级,普通物理性状的中厚板逐渐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提出了纵向变厚度的钢板,根据钢板使用的情况,分为单楔形与多楔形钢板。这种钢板在使用过程中显著减轻了结构重量、减少了焊缝,提升了钢结构的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解决了钢板轧制过程中程序设置、楔形成形轧制方法以及轧制后水冷工艺设定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机架中厚板生产线,利用轧机HGC快速的响应功能,粗轧机将板坯轧至待温厚度,精轧机经过1-3道次,将钢板轧制成为需求斜度的钢板,轧后ACC进行水冷,可采用TMCP工艺生产低合金变厚度钢板。具体工艺步骤及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1)钢板PDI设定,钢板长度方向设定7个以内变厚度位置点,设置点为头尾位置厚度、厚度发生变化位置点。如图2.2)铸坯加热。将铸坯从室温加热至1160℃-1180℃,加热时间2倍铸坯厚度;保温时间单位:分钟,铸坯厚度单位:mm。3)粗轧阶段:采用道次压下量逐渐减小的轧制方法,压下量从40mm到10mm范围内选取,防止粗轧阶段产生翘钢,粗轧结束后,钢坯厚度大于钢板最终厚度5mm-20mm。4)精轧阶段:所有道次均采用变厚度轧制,变厚度成型量为20mm到6mm,按照厚度成型量逐渐变小的原则进行轧制,根据斜度情况分为1-3道次将钢板轧至需要尺寸。5)钢板轧后水冷。采用ACC冷却,实现钢板的控制冷却工艺,冷却工艺的制定原则为:按照变厚度段中间位置点的厚度设定。即:厚度设定值H0=(H1+H2)/2,如图2。冷却工艺设定示意图如图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提供一种变厚度低合金钢板的轧制方法,可根据钢板的要求生产不同形状的钢板;2)提供一种变厚度钢板水冷方法,可采用TMCP工艺生产变厚度钢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厚度设定原则示意图。1、2、4、5表示各节点位置代号,位置点3代表变厚度段中间位置点。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冷工艺设定原则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选择板坯尺寸为厚*宽*长=180mm*1800*2675mm。钢板轧后尺寸H1=40mm,H2=55mm,L1=1000mm,L2=8515mm,L3=1000mm,L2部分为变厚度段长度,宽度设定为1800mm。轧制后钢板如图2。1)钢板PDI设定,1点厚度设定40mm,2点厚度40mm,3点为L2中间点位置,厚度为47.5mm,4点厚度55mm,5点厚度55mm。如示意图2。2)铸坯加热。将铸坯从室温加热至1180℃,加热时间360min。3)粗轧阶段:粗轧压下量分别为38mm、32mm、24mm、16mm、10mm,待温厚度60mm。4)精轧阶段:两道次轧制成最终形状,第一道次轧制斜度Ld1=9mm,第二道次轧制斜度Ld2=15mm。5)钢板轧后水冷。采用ACC冷却,冷却工艺按照47.5mm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及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1)钢板PDI设定,钢板长度方向设定7个以内变厚度位置点,设置点为头尾位置厚度、厚度发生变化位置点;2)铸坯加热:将铸坯从室温加热至1160℃‑1180℃,加热时间2倍铸坯厚度;保温时间单位:分钟,铸坯厚度单位:mm;3)粗轧阶段:采用道次压下量逐渐减小的轧制方法,压下量从40mm到10mm范围,防止粗轧阶段产生翘钢,粗轧结束后,钢坯厚度大于钢板最终厚度5mm‑20mm;4)精轧阶段:所有道次均采用变厚度轧制,变厚度成型量为20mm到6mm,按照厚度成型量逐渐变小的原则进行轧制,根据斜度情况分为1‑3道次将钢板轧至需要尺寸;5)钢板轧后水冷:采用ACC冷却,实现钢板的控制冷却工艺,按照变厚度段中间位置点的厚度设定,即:厚度设定值H0=(H1+H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合金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及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1)钢板PDI设定,钢板长度方向设定7个以内变厚度位置点,设置点为头尾位置厚度、厚度发生变化位置点;2)铸坯加热:将铸坯从室温加热至1160℃-1180℃,加热时间2倍铸坯厚度;保温时间单位:分钟,铸坯厚度单位:mm;3)粗轧阶段:采用道次压下量逐渐减小的轧制方法,压下量从40mm到1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士平李群王志勇邱志宏王彦锋杨永达顾林豪马长文田鹏王海宝张苏渊樊星辰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