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186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毛刺冲击装置,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固定板、凹模板、下托料板、工件座板、毛刺冲击冲头和导向柱,上固定板上端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下端与凹模板固定连接,凹模板下端面上设有导向柱插孔和冲头插孔,导向柱插孔位于凹模板中心,导向柱插孔外周均布固定设有冲头插孔,下托料板下端与下模座固定连接,上端与工件座板固定连接,工件座板上端面设有导向柱和毛刺冲击冲头,导向柱位于工件座板板中心,导向柱外周均布设有毛刺冲击冲头,导向柱上部与导向柱凹槽相配合,毛刺冲击冲头上部与冲头插孔与毛刺冲头相配合,具有结构新颖、产品质量好、工作效率高、操作安全等优点。

Burr removal device for ring metal workpie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nular metal burr removing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burr impac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seat and a lower mold seat and an upper fixed plate, concave template and a lower support plate, the base plate, and a guide column impact burr punch, a fixed plate on the upp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die seat,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cave tem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concave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column and a guide column punch jack jack, Jack is positioned in the concave template center, a guide column jack is fixed with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punch hol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die base, the upper end of the seat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workpiece, the workpiece on the seat plate end a guide post is arranged and burr impact punch, guide column in the work seat plate, a guide column uniformly distributed at the periphery of a burr impact punch, matched with the guide column and a guide column upper groove, punching burr The upper punch of the punch is combined with the punch Jack and the burr punch.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good product quality,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and saf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机械工业化生产中,金属零件成型后会产生大量毛刺,毛刺的危害性越来越为人重视。结合齿环经车制后,定位孔内产生的车制毛刺不易去除,国外现在采用的技术为用装配在机台上的去毛刺刀具进行去除,但此方案加工后的产品,毛刺去除不彻底,残留毛刺大,而且定位孔内壁粗糙度差。传统去毛刺工艺通常采用振动研磨,其生产效率低,直径86mm,厚度为5.0mm的零件,双端面研磨后如果采用振动研磨工艺去除毛刺,生产效率仅为100件/每小时。而且,采用振动研磨工艺,零件混合放在振动研磨机内,表面容易碰伤,影响产品表面质量,易产生不合格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产品质量好、工作效率高、操作安全的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毛刺冲击装置,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固定板、凹模板、下托料板、工件座板、毛刺冲击冲头和导向柱,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下镜像设置,所述上固定板上端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下端与凹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凹模板下端面上设有导向柱插孔和冲头插孔,所述导向柱插孔位于凹模板中心,所述导向柱插孔外周均布固定设有冲头插孔,所述下托料板下端与下模座固定连接,上端与工件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座板上端面固定设有导向柱和毛刺冲击冲头,所述导向柱位于工件座板板中心,所述导向柱外周均布设有毛刺冲击冲头,所述导向柱上部与导向柱凹槽相配合,所述毛刺冲击冲头上部与冲头插孔与毛刺冲头相配合,当要去环形工件上的毛刺时,可将环形工件套在导向柱和毛刺冲击冲头上,然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驱动上模座垂直下移,通过上模座下端的凹模板对坐在工件座板上的工件进行冲击,进而对工件表面的毛刺进行去除,达到了产品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的作用。本技术可在下模座一侧设有工件接收装置,所述凹模板内嵌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工件座板为无磁性金属材质,所述工件接收装置包括摆动气缸、摆杆、接料盘和位置传感器,所述摆动气缸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摆动气缸与下模座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一端与摆动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接料盘固定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设在接料盘一侧,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当工件去除毛刺后,控制装置即指令电磁铁充电,通过凹模板吸合工件,并带着工件上移,离开工件座板,当工件离开工件座板后,操作工人即可将下一个待加工的工件套在在工件座板上的导向柱和毛刺冲击冲头上,在工件被带离的同时,摆动气缸开始动作,当工件被带到指定高度后,摆动气缸即带动接料盘水平旋转到凹模板下方,当位置传感器感应到位信息后,控制装置即指令电磁铁失电,工件即失去磁力而垂直落在接料盘上,接着,接料盘在摆动气缸的带动下再水平反向旋转移出,操作工人即可将去毛刺后的工件取出,避免了加工好的工件相互碰撞而导致的再次不合格,使加工出的工件的表面光滑、光洁度高,符合加工要求。本专利技术可在导向柱下端与工件座板间设有毛刺削吹扫装置,所述毛刺削吹扫装置包括吹气盘、吹气管和气泵,所述吹气盘是由上圆环、下圆环和上圆环与下圆环间圆周间隔设置的导气板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气泵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吹气管固定在下模座和工件座板上,所述吹气管下端经管路与气泵相连接,上端设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与吹气盘相连通,以使气体顺着导气板间的气体通道吹到工作模座上,将工作模座上端面的毛刺削快速吹除,达到了工作效率高、操作安全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接料盘侧壁设有取件凹槽,以达到快速取出环形的薄片式工件。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产品质量好、工作效率高、操作安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冲压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冲压后带动工件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上模座1、下模座2、上固定板3、凹模板4、下托料板5、工件座板6、毛刺冲击冲头7和导向柱8工件9电磁铁10摆动气缸11、摆杆12、接料盘13和位置传感器14吹气盘15、吹气管16、气泵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毛刺冲击装置,其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固定板3、凹模板4、下托料板5、工件座板6、毛刺冲击冲头7和导向柱8,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下镜像设置,所述上固定板3上端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下端与凹模板4固定连接,所述凹模板4下端面上设有导向柱插孔和冲头插孔,所述导向柱插孔位于凹模板中心,所述导向柱插孔外周均布固定设有冲头插孔,所述下托料板5下端与下模座2固定连接,上端与工件座板6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座板6上端面固定设有导向柱8和毛刺冲击冲头7,所述导向柱8位于工件座板6中心,所述导向柱8外周均布设有毛刺冲击冲头7,所述导向柱8上部与导向柱凹槽相配合,所述毛刺冲击冲头7上部与冲头插孔与毛刺冲头相配合,当要去环形工件上的毛刺时,可将环形工件9套在导向柱8和毛刺冲击冲头7上,然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驱动上模座1垂直下移,通过上模座1下端的凹模板4对坐在工件座板6上的工件进行冲击,进而对工件表面的毛刺进行去除,达到了产品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的作用。本技术可在下模座2一侧设有工件接收装置,所述凹模板4内嵌有电磁铁10,所述电磁铁10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工件座板6为无磁性金属材质,所述工件接收装置包括摆动气缸11、摆杆12、接料盘13和位置传感器14,所述摆动气缸11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摆动气缸11与下模座2固定连接,所述摆杆12一端与摆动气缸11的伸缩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接料盘13固定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14设在接料盘13一侧,所述位置传感器14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当工件去除毛刺后,控制装置即指令电磁铁10充电,通过凹模板4吸合工件,并带着工件上移,离开工件座板6,当工件离开工件座板6后,操作工人即可将下一个待加工的工件套在在工件座板6上的导向柱8和毛刺冲击冲头7上,在工件被带离的同时,摆动气缸11开始动作,当工件被带到指定高度后,摆动气缸11即带动接料盘13水平旋转到凹模板4下方,当位置传感器14感应到位信息后,控制装置即指令电磁铁10失电,工件即失去磁力而垂直落在接料盘13上,接着,接料盘13在摆动气缸11的带动下再水平反向旋转移出,操作工人即可将去毛刺后的工件取出,避免了加工好的工件相互碰撞而导致的再次不合格,使加工出的工件的表面光滑、光洁度高,符合加工要求。本专利技术可在导向柱8下端与工件座板6间设有毛刺削吹扫装置,所述毛刺削吹扫装置包括吹气盘15、吹气管16和气泵17,所述吹气盘15是由上圆环、下圆环和上圆环与下圆环间圆周间隔设置的导气板固定连接而成,以使相邻导气板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气泵17经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吹气管16固定在下模座2和工件座板6上,所述吹气管16下端经管路与气泵17相连接,上端设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与吹气盘相连通,以使气体顺着导气板间的气体通道吹到工作模座上,将工作模座上端面的毛刺削快速吹除,达到了工作效率高、操作安全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接料盘侧壁设有取件凹槽,以达到快速取出环形的薄片式工件。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的下模座外周设有毛刺削接收围槽,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毛刺冲击装置,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固定板、凹模板、下托料板、工件座板、毛刺冲击冲头和导向柱,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下镜像设置,所述上固定板上端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下端与凹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凹模板下端面上设有导向柱插孔和冲头插孔,所述导向柱插孔位于凹模板中心,所述导向柱插孔外周均布固定设有冲头插孔,所述下托料板下端与下模座固定连接,上端与工件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座板上端面固定设有导向柱和毛刺冲击冲头,所述导向柱位于工件座板板中心,所述导向柱外周均布设有毛刺冲击冲头,所述导向柱上部与导向柱凹槽相配合,所述毛刺冲击冲头上部与冲头插孔与毛刺冲头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毛刺冲击装置,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固定板、凹模板、下托料板、工件座板、毛刺冲击冲头和导向柱,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下镜像设置,所述上固定板上端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下端与凹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凹模板下端面上设有导向柱插孔和冲头插孔,所述导向柱插孔位于凹模板中心,所述导向柱插孔外周均布固定设有冲头插孔,所述下托料板下端与下模座固定连接,上端与工件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工件座板上端面固定设有导向柱和毛刺冲击冲头,所述导向柱位于工件座板板中心,所述导向柱外周均布设有毛刺冲击冲头,所述导向柱上部与导向柱凹槽相配合,所述毛刺冲击冲头上部与冲头插孔与毛刺冲头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金属工件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一侧设有工件接收装置,所述凹模板内嵌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春平刘淑真陈仁花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华邦精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