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170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一底座前表面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底座的出料盒,所述第二底座内部设置有研磨腔,所述研磨腔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底座的出料孔,所述第二底座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内侧靠近顶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抱箍,所述抱箍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抱箍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底部固定连接有磨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简单结构使中药药材进行二次研磨,从而使研磨更加彻底和颗粒大小更加均匀,增加药材使用效果,同时,节约资源,增加研磨效率。

A kind of grinding devi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dicine grind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base and a second base, the second base fixed on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base, the first before the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base is inserted into the discharge box, the base second is arranged inside the grinding chamber, the bottom of the ground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discharge hole through the second base, the top of the pedestal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pole, the pole side near the top position is fixed with a transverse rod, one end of the rod away from the vertical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hoop, the hoop on both sides by bolts. The hoop is arranged in the motor,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shaft, a grinding hea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shaft bottom.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grind for the two time by using a simpl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rinding is more thorough and the particle size is even more, and the effect of using medicinal materials is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resource is saved, and the grinding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研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中药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中西医的结合,对临床病人进行中药敷贴、敷脐等外用疗法逐渐增多,这就需要将中药研磨成细粉末。目前医院一般应用传统的碾药方法,首先将药物烘干,随后放进铁槽内,用脚蹬碾细粉末,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并且不能满足临床病人的用药需求,此时需要中药研磨机来研磨,然而,现有的中药研磨机,在研磨时,药材研磨后的颗粒不够均匀,影响药材使用效果,若需要对药材两次研磨,则需要两个或多个电机,其结构较为复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中药研磨装置,能够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一底座前表面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底座的出料盒,所述第二底座内部设置有研磨腔,所述研磨腔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底座的出料孔,所述第二底座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内侧靠近顶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抱箍,所述抱箍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抱箍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底部固定连接有磨头,所述电机轴上靠近所述电机位置处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外边缘开设有凸轮槽,所述立杆内侧靠近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空心杆,所述第一空心杆底部远离所述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空心杆内远离所述立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位移杆,所述位移杆靠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始终位于所述第一空心杆内部,所述位移杆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位移杆的一端通过滚轮轴连接有与所述凸轮槽相配合的滚轮,所述位移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空心杆,所述第二空心杆内顶部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顶部始终位于所述第二空心杆内部,所述短杆的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磨轮。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盒位于所述出料孔正下方,且所述出料盒前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磨头插入所述研磨腔,且所述磨头底部与所述研磨腔底部腔壁之间的空隙大小与所述出料孔直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磨轮与所述研磨腔腔壁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横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开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位移杆穿插于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心杆始终位于吊杆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磨轮在最高位置时,所述挡板底部与所述磨轮上边缘齐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二底座内部设置研磨腔,研磨腔底部设置贯穿第二底座的出料孔,第二底座顶部设置立杆,立杆内侧设置横杆,横杆一端利用抱箍固定电机,电机利用电机轴连接磨头,电机轴上设置带有凸轮槽的凸轮,立杆内侧靠近底部设置第一空心杆,第一空心杆末端底部连接有挡板,第一空心杆一端利用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位移杆,位移杆末端利用固定块安装有滚轮,滚轮在凸轮槽内滚动,位移杆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空心杆,第二空心杆利用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有短杆,短杆末端利用转轴连接有磨轮,使研磨装置在工作时,利用电机带动凸轮转动,从而使位移杆左右移动,使短杆末端的磨轮在研磨腔内滚动,进而使研磨腔内的药材被第一次研磨,同时,电机轴底部连接的磨头转动,从而使磨轮研磨后的药材颗粒第二次研磨,再从磨头底部的出料孔出料,通过一个电机的简单的结构使药材二次研磨,从而使药材研磨更加彻底和均匀,增加药材的使用效果,同时,节约资源,增加研磨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药研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药研磨装置的凸轮与滚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出料盒;4、研磨腔;5、出料孔;6、立杆;7、横杆;8、抱箍;9、吊杆;10、螺栓;11、电机;12、电机轴;13、磨头;14、凸轮;15、凸轮槽;16、第一空心杆;17、第一弹簧;18、位移杆;19、固定块;20、滚轮轴;21、滚轮;22、第二空心杆;23、第二弹簧;24、短杆;25、转轴;26、磨轮;27、把手;28、通孔;29、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所述第二底座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上表面,所述第一底座1前表面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底座1的出料盒3,所述第二底座2内部设置有研磨腔4,所述研磨腔4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底座2的出料孔5,所述第二底座2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6,所述立杆6内侧靠近顶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横杆7,所述横杆7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抱箍8,所述抱箍8两侧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抱箍8内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连接有电机轴12,所述电机轴12底部固定连接有磨头13,所述电机轴12上靠近所述电机11位置处设置有凸轮14,所述凸轮14外边缘开设有凸轮槽15,所述立杆6内侧靠近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空心杆16,所述第一空心杆16底部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9,所述第一空心杆16内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17固定连接有位移杆18,所述位移杆18靠近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始终位于所述第一空心杆16内部,所述位移杆18远离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远离所述位移杆18的一端通过滚轮轴20连接有与所述凸轮槽15相配合的滚轮21,所述位移杆1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空心杆22,所述第二空心杆22内顶部通过第二弹簧23固定连接有短杆24,所述短杆24顶部始终位于所述第二空心杆22内部,所述短杆24的底部通过转轴25连接有磨轮26。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底座2内部设置研磨腔4,研磨腔4底部设置贯穿第二底座2的出料孔5,第二底座2顶部设置立杆6,立杆6内侧设置横杆7,横杆7一端利用抱箍8固定电机11,电机11利用电机轴12连接磨头13,电机轴12上设置带有凸轮槽15的凸轮14,立杆6内侧靠近底部设置第一空心杆16,第一空心杆16末端底部连接有挡板29,第一空心杆16一端利用第一弹簧17固定连接有位移杆18,位移杆18末端利用固定块19安装有滚轮21,滚轮21在凸轮槽15内滚动,位移杆18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空心杆22,第二空心杆22利用第二弹簧23固定连接有短杆24,短杆24末端利用转轴25连接有磨轮26,使研磨装置在工作时,利用电机11带动凸轮14转动,从而使位移杆18左右移动,使短杆24末端的磨轮26在研磨腔4内滚动,进而使研磨腔4内的药材被第一次研磨,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药研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上表面,所述第一底座(1)前表面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底座(1)的出料盒(3),所述第二底座(2)内部设置有研磨腔(4),所述研磨腔(4)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底座(2)的出料孔(5),所述第二底座(2)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6),所述立杆(6)内侧靠近顶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横杆(7),所述横杆(7)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抱箍(8),所述抱箍(8)两侧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抱箍(8)内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连接有电机轴(12),所述电机轴(12)底部固定连接有磨头(13),所述电机轴(12)上靠近所述电机(11)位置处设置有凸轮(14),所述凸轮(14)外边缘开设有凸轮槽(15),所述立杆(6)内侧靠近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空心杆(16),所述第一空心杆(16)底部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9),所述第一空心杆(16)内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17)固定连接有位移杆(18),所述位移杆(18)靠近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始终位于所述第一空心杆(16)内部,所述位移杆(18)远离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远离所述位移杆(18)的一端通过滚轮轴(20)连接有与所述凸轮槽(15)相配合的滚轮(21),所述位移杆(1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空心杆(22),所述第二空心杆(22)内顶部通过第二弹簧(23)固定连接有短杆(24),所述短杆(24)顶部始终位于所述第二空心杆(22)内部,所述短杆(24)的底部通过转轴(25)连接有磨轮(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1)上表面,所述第一底座(1)前表面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底座(1)的出料盒(3),所述第二底座(2)内部设置有研磨腔(4),所述研磨腔(4)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底座(2)的出料孔(5),所述第二底座(2)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立杆(6),所述立杆(6)内侧靠近顶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横杆(7),所述横杆(7)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抱箍(8),所述抱箍(8)两侧通过螺栓(10)连接,所述抱箍(8)内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连接有电机轴(12),所述电机轴(12)底部固定连接有磨头(13),所述电机轴(12)上靠近所述电机(11)位置处设置有凸轮(14),所述凸轮(14)外边缘开设有凸轮槽(15),所述立杆(6)内侧靠近底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空心杆(16),所述第一空心杆(16)底部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9),所述第一空心杆(16)内远离所述立杆(6)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17)固定连接有位移杆(18),所述位移杆(18)靠近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始终位于所述第一空心杆(16)内部,所述位移杆(18)远离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远离所述位移杆(18)的一端通过滚轮轴(20)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恩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