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泉专利>正文

一种竖缝尾排水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1204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缝尾排水漂,包括排水漂本体,排水漂本体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漂尾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漂尾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漂尾长度方向的竖缝,竖缝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外部,漂身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漂身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漂身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漂身的中上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嵌设有第一滤网,漂身的中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嵌设有第二滤网,所述漂身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进水孔,漂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圆形挡板,所述圆形挡板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一柱形腔。该排水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适合在市场上推广。

A vertical sewerage drif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it tail drainage drift, including drainage floating body, drainage float body comprises sequentially connected floating, floating body and floating feet, floating inside the first cavity, the side wall of the floa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ircumferentially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loat slits, vertical slot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loat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avity, the top of float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of the floating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connection part of floating body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p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ircumferential annular groove, the first ring groove is embedded with a the first screen, the inner side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leach to the week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annular grooves, second annular grooves are provided with second symmetrical filter,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float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 joint float body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A cylindrical baffle is formed between the circular baffl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and a cylindrical cavity is formed. The drainage bleaching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in the mar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缝尾排水漂
本技术涉及渔具
,具体为一种竖缝尾排水漂。
技术介绍
目前在渔具行业中,无论是渔具的经营者,还是垂钓爱好者,在销售或垂钓时,为了钓到大鱼,为了钓得更远,往往会加粗鱼漂的漂尾,但是加粗了漂尾的鱼漂,灵敏度大大降低,识别鱼讯能力降低,如果不加大浮漂尾,则在远处很难看清漂尾鱼讯的情况。因此,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的排水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缝尾排水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竖缝尾排水漂,包括排水漂本体,所述排水漂本体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漂尾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漂尾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漂尾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漂尾长度方向的竖缝,且所述竖缝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外部,所述漂身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延伸至所述漂身的底部,所述漂身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且所述漂身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漂尾的下端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漂身的中上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嵌设有第一滤网,所述漂身的中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且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嵌设有第二滤网,所述漂身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进水孔,且所述漂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圆形挡板,所述圆形挡板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一柱形腔,所述柱形腔的内侧壁上绕设有第二内螺纹,且所述漂脚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漂尾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加强套,且所述漂脚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加强套,所述漂脚的底部设有尖端。进一步的,所述漂身采用纳米材料制作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漂尾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竖缝。进一步的,所述漂尾的侧壁上设有两条竖缝,且两条竖缝相互间隔180°。进一步的,所述漂尾的侧壁上设有三条竖缝,且两相邻竖缝之间间隔120°。进一步的,所述漂尾的侧壁上设有四条竖缝,且两相邻竖缝之间间隔9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网为100目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为200目滤网。进一步的,所述漂身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先增大后减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漂尾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漂尾长度方向的竖缝,这样使得漂尾重量更轻更灵敏,排出的空气和水更加的多,漂尾向下沉的速度更快,观察鱼讯时浮漂上下浮动易于观察,同时解决了想钓大鱼在远处看不清楚浮漂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排水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排水漂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漂尾上设有一条竖缝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漂尾上设有两条竖缝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漂尾上设有三条竖缝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漂尾;2-漂身;3-漂脚;4-第一空腔;5-竖缝;6-第二空腔;7-第一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9-第一内螺纹;10-第一外螺纹;11-第一环形凹槽;12-第一滤网;13-第二环形凹槽;14-第二滤网;15-进水孔;16-圆形挡板;17-柱形腔;18-第二内螺纹;19-第二外螺纹;20-第一加强套;21-第二加强套;22-尖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竖缝尾排水漂,包括排水漂本体,所述排水漂本体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1、漂身2和漂脚3,所述漂尾1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漂尾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4,所述漂尾1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漂尾1长度方向的竖缝5,且所述竖缝5连通所述第一空腔4和外部,所述漂身2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4相连通的第二空腔6,且所述第二空腔6延伸至所述漂身2的底部,所述漂身2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7,且所述漂身2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8,所述漂尾1的下端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9,且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9相配的第一外螺纹10,所述漂身2的中上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1,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1内嵌设有第一滤网12,所述漂身2的中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3,且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3内嵌设有第二滤网14,所述漂身2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进水孔15,且所述漂身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8的连接处设有圆形挡板16,所述圆形挡板16与第二连接部8之间形成一柱形腔17,所述柱形腔17的内侧壁上绕设有第二内螺纹18,且所述漂脚3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8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19,所述漂尾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加强套20,且所述漂脚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8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加强套21,所述漂脚3的底部设有尖端22。进一步的,所述漂身2采用纳米材料制作而成;纳米材料具有质量轻和硬度强等优点,从而使得减轻了排水漂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漂尾1的侧壁上设有一条竖缝5;该结构使得钓鱼者观看浮漂时更容易掌握鱼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网12为100目滤网,所述第二滤网14为200目滤网;该结构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了污染物进入漂身2堵住进水孔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所述漂身2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先增大后减小;该结构的设置便于漂身2进入水中。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漂尾1的侧壁上设有两条竖缝5,且两条竖缝5相互间隔180°。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漂尾1的侧壁上设有三条竖缝5,且两相邻竖缝5之间间隔120°。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漂尾1的侧壁上设有四条竖缝5,且两相邻竖缝5之间间隔90°。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技术中的排水漂抛入水中,池塘中的水会通过漂身2底部的进水孔15进入第二空腔6内,由于第二空腔6和第一空腔4连通,水会通过第一滤网12和第二滤网14进入第一空腔4内,由于本技术中漂尾1的侧壁上设有竖缝5,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减轻了整个排水漂的重量,另一方面使得整个排水漂下沉的速度更快,当有鱼上钩时,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快速的将第一空腔4和第二空腔6内的水排完;本技术还在漂身2的内部设置第一滤网12和第二滤网14,该结构可以避免污染物进入第二空腔6堵住进水孔15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排水漂的灵敏度,因此,该排水漂的实用性极强,适合在市场上推广和应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竖缝尾排水漂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缝尾排水漂,包括排水漂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漂本体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1)、漂身(2)和漂脚(3),所述漂尾(1)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漂尾(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4),所述漂尾(1)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漂尾(1)长度方向的竖缝(5),且所述竖缝(5)连通所述第一空腔(4)和外部,所述漂身(2)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4)相连通的第二空腔(6),且所述第二空腔(6)延伸至所述漂身(2)的底部,所述漂身(2)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7),且所述漂身(2)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8),所述漂尾(1)的下端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9),且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9)相配的第一外螺纹(10),所述漂身(2)的中上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1),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1)内嵌设有第一滤网(12),所述漂身(2)的中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3),且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3)内嵌设有第二滤网(14),所述漂身(2)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进水孔(15),且所述漂身(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8)的连接处设有圆形挡板(16),所述圆形挡板(16)与第二连接部(8)之间形成一柱形腔(17),所述柱形腔(17)的内侧壁上绕设有第二内螺纹(18),且所述漂脚(3)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18)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19),所述漂尾(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加强套(20),且所述漂脚(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8)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加强套(21),所述漂脚(3)的底部设有尖端(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缝尾排水漂,包括排水漂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漂本体包括顺序连接的漂尾(1)、漂身(2)和漂脚(3),所述漂尾(1)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漂尾(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4),所述漂尾(1)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漂尾(1)长度方向的竖缝(5),且所述竖缝(5)连通所述第一空腔(4)和外部,所述漂身(2)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4)相连通的第二空腔(6),且所述第二空腔(6)延伸至所述漂身(2)的底部,所述漂身(2)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部(7),且所述漂身(2)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8),所述漂尾(1)的下端内侧设有第一内螺纹(9),且所述第一连接部(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9)相配的第一外螺纹(10),所述漂身(2)的中上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1),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1)内嵌设有第一滤网(12),所述漂身(2)的中部内侧周向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3),且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3)内嵌设有第二滤网(14),所述漂身(2)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进水孔(15),且所述漂身(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8)的连接处设有圆形挡板(16),所述圆形挡板(16)与第二连接部(8)之间形成一柱形腔(17),所述柱形腔(17)的内侧壁上绕设有第二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泉
申请(专利权)人:甘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