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99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安装于插头本体上的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电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及两个沿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插头本体上的卡钩部,卡钩部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插头本体上设有第一插孔,卡钩部位于插头本体内侧的一端穿过第一插孔后向外并向插头本体的两侧延伸形成第一引脚;第二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插头本体上的第一环抱臂,第一环抱臂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头,能够同时实现电流传输和信号传输,且能够避免插头和插座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破损,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A plu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ug comprises a plug body and a plug body mounted on the electrical terminals and the signal terminals; second fixed electrical symmetrical line terminal comprises a first fixed part and a fixing part two along the first set, second fixed part through a connecting pie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ing part first; the fixed part comprises a hook bent outward fold and clamped on the plug body on the outer surface and the card hook with the socket, the plu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socket, the hook part is position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plug body through the first socket outward to both sides of the plug body is extended to form a first fixing part comprises second pins; the first arm folded and bent outward by the card connected to the plug body, surrounded by the outer surface and the first arm with socket. The plug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current transmiss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at the same time, and can avoid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orce of plugs and sockets, and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头
本技术涉及连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插头。
技术介绍
目前,多数印刷线路板上都安装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焊接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插头和其他电子元器件连接,插头和插座配合连接,使得其他电子元器件通过连接装置和印刷线路板连接,以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但是,现有的插头存在以下缺陷:现有连接装置的配合连接,均是通过插头信号端子以及插座的信号端子相互结合,以确保信号的传递,这种仅仅通过插座信号端子的弹性夹持插头信号端子来固定插座以及插头的方式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当产品做的微型化的时候,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例如振动、晃动或搬运,常常会导致插头和插座松脱,使得插头信号端子脱离插座信号端子,而造成信号中断,甚至于造成破损;并且现有的连接装置无法同时具有不同等级电流和信号传输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其能够同时实现电流传输和信号传输,且能够避免插头和插座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破损,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插头,用于与插座配合,包括插头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电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及两个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卡钩部,所述卡钩部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所述插头本体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卡钩部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内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后向外并向所述插头本体的两侧延伸形成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第一环抱臂,所述第一环抱臂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抱臂的外侧面设有与插座相配合的第一凸部。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第二环抱臂,所述第二环抱臂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插头本体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环抱臂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内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插孔并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引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抱臂的外侧面设有与插座相配合的第二凸部。进一步地,所述电性端子呈U型结构,且两个所述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及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电性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性端子分别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电性端子的开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两个所述电性端子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所述信号端子形成两组信号端子组件,两组所述信号端子组件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子组件包括五个所述信号端子,五个所述信号端子沿所述插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插头本体上设置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的技术手段,达到了同时具有电流传输和信号传输的功能,且能够防止插头在与插座配合时,因外力作用而导致插头脱离插座,并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信号中断;通过在电性端子上设置卡钩部和第一环抱臂,使得电性端子与插头本体相卡接,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且能防止使用过程中刮伤插头和插座;通过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向外并向插头本体的两侧延伸而成的第一引脚,并在插头本体上设置相应的第一插孔的技术手段,使得电性端子与插头本体的固定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插头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插头本体;11、凹槽;20、电性端子;21、第一固定部;211、卡钩部;212、第一引脚;22、第二固定部;221、第一环抱臂;222、第一凸部;23、连接件;30、信号端子;31、第二环抱臂;32、第二引脚;33、第二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插头,用于与插座配合,包括插头本体10及安装于插头本体10上的电性端子20和信号端子30;电性端子20包括第一固定部21及两个沿第一固定部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部22,第二固定部22通过连接件23与第一固定部2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21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插头本体10上的卡钩部211,卡钩部211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插头本体10上设有第一插孔(未图示),卡钩部211位于插头本体10内侧的一端穿过第一插孔后向外并向插头本体10的两侧延伸形成第一引脚212;第二固定部22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插头本体10上的第一环抱臂221,第一环抱臂221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通过在插头本体10上设置电性端子20和信号端子30的技术手段,达到了同时具有电流传输和信号传输的功能,且能够防止插头在与插座配合时,因外力作用而导致插头脱离插座,并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信号中断;通过在电性端子20上设置卡钩部211和第一环抱臂221,使得电性端子20与插头本体10相卡接,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且能防止使用过程中刮伤插头和插座;通过在第一固定部21上设置向外并向插头本体10的两侧延伸而成的第一引脚212,并在插头本体10上设置相应的第一插孔的技术手段,使得电性端子20与插头本体10的固定更加可靠。插头插入插座时,第一环抱臂221和卡钩部211与插座上的卡位相配合,防止插头脱离插座造成信号中断,同时第一环抱臂221和卡钩部211作为电性端子20,用于传输电流,保证了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一环抱臂221的外侧面设有与插座相配合的第一凸部222,保证插头可以牢固地固定于插座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电性端子20呈U型结构,且两个连接件23、两个第二固定部22及第一固定部21一体成型。插头本体10呈方形结构,插头本体10的中部设置有与插座相配合的凹槽11,使得插头与插座配合后的结构更加紧凑。具体地,电性端子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性端子20分别位于插座本体的两端,两个电性端子20的开口相对设置。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信号端子30设置于两个电性端子20之间,信号端子30的数量为十个,十个信号端子30形成两组信号端子组件,两组信号端子组件沿第一固定部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信号端子组件包括五个信号端子30,五个信号端子30沿插头本体10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信号端子30。具体地,如图4所示,信号端子30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插头本体10上的第二环抱臂31,第二环抱臂31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插头本体10上设有第二插孔(未图示),第二环抱臂31位于插头本体10内侧的一端穿过第二插孔并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引脚32。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第二环抱臂31插入插座上与之配合的卡位内,同时第二引脚32与该卡位的外侧抵触,信号端子30用于传递信号,一方面保证了插头能够牢固地固定于插座内,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刮伤插头和插座。优选地,第二环抱臂31的外侧面设有与插座相配合的第二凸部33,进一步保证了插头与插座配合的可靠性,使得插头能够牢固地固定于插座内。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插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用于与插座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电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及两个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卡钩部,所述卡钩部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所述插头本体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卡钩部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内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后向外并向所述插头本体的两侧延伸形成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第一环抱臂,所述第一环抱臂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用于与插座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电性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电性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及两个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卡钩部,所述卡钩部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所述插头本体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卡钩部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内侧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后向外并向所述插头本体的两侧延伸形成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第一环抱臂,所述第一环抱臂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抱臂的外侧面设有与插座相配合的第一凸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第二环抱臂,所述第二环抱臂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