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992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其属于工程机械液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装载机液压系统存在的油缸沉降量大、动臂颠簸严重、多功能斗自动打开和振动的缺陷。包括主工作油路、先导油路、双联泵和油箱,主工作油路包括多路阀、多功能斗控制油缸、稳定模块蓄能器、稳定模块、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双联泵的左侧出油口P1与多路阀的进油口P4连接;转斗联阀的油口A6、B6分别与转斗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动臂联阀的油口A5、B5分别与动臂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多路阀中的动臂联阀的油口A5、B5还分别与稳定模块连接,稳定模块的油口P5与稳定模块蓄能器连接,油口T5与油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装载机上。

Working hydraulic system of loa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oader working hydraulic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hydraulic technology field of the engineering machiner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de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loader hydraulic system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uch as large settlement of the oil cylinder, serious bump of the boom, and automatic opening and vibration of the multifunctional bucket. The main work includes oil, oil, pilot double pump and fuel tank, the main work including multi valve, multi-function oil cylinder, bucket control module stable accumulator, stable module, boom cylinder and cylinder, double pump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oil outlet P1 and multi valve inlet P4 connection; transfer combined bucket valve ports A6 and B6 respectively with the cylinder rod cavity and a non rod chamber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arm valve, the oil port A5 and B5 respectively with the boom cylinder rod cavity and a non rod chamber connected with the valve; a movable arm in contact valve oil port A5, B5 with the stable connecting module, oil port P5 and stable module module stable accumulator connection, oil port T5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il tank. The invention is mainly used on the loa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液压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装载机是最为常用的工程机械之一,其主要用于铲掘作业和装载作业,对于差异化整机,会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加装第三联管路,而多功能铲斗就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特殊应用。多功能斗作为一种特殊应用,其结构包括前斗和后斗两部分组成,前斗和后斗的开合可以实现装卸、搬运、夹持、推铲等复合动作。鉴于上述工作需要,装载机的工作装置需要进行收斗、举升、卸料、下降以及特殊需求的动作,以上动作都是通过装载机液压工作系统控制并实现的。一般而言,装载机的工作液压系统由双联泵供油,分别供至工作装置主工作油路和先导控制油路。通过先导油路的小流量控制主工作油路的大流量,在主工作油路中,多路阀直接给动臂、转斗以及多功能斗的控制油缸供液压油。实际应用中,长距离行驶和转运时,由于多路阀直接供油,且动臂无动作,前车架及工作装置、动臂油缸等可视为刚性连接,受整机布置、路面状况影响,整机颠簸晃动比较频繁,操作舒适性降低,工作效率也随之下降。在多功能斗使用时,为实现多功能斗前斗和后斗的动作可靠,液压油路目前通常采用双向液压锁来控制油缸的动作,但是当多功能斗在高点时,后斗极易靠自重自动打开,如果第三联油缸补油不及时,则会产生真空,使液压锁中的单向阀瞬时关闭,当工作压力上升后再次开启单向阀,该过程就会出现自动打开或者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振动。在举升作业时,油缸的沉降量也是极易引起关注的指标,而油缸沉降量的评价受多路阀质量和先导油路的影响较大,抛开多路阀自身原因,现有主机厂家在先导油路中,一般采用压力选择阀实现先导压力的控制,在举升时,受油缸自重影响,压力选择阀容易出现一定量的泄漏,进而影响沉降量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存在的油缸沉降量大、长距离搬运时动臂颠簸严重以及多功能斗自动打开和振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别于现有技术的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其故障率低、操控舒适性高、后期维护成本低,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包括主工作油路、先导油路、双联泵和油箱,所述双联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双联泵的左侧出油口P1与主工作油路连接,双联泵的右侧出油口P2与先导油路连接,所述主工作油路包括多路阀、多功能斗控制油缸、稳定模块蓄能器、稳定模块、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双联泵的左侧出油口P1与多路阀的进油口P4连接;多路阀中的多功能斗联阀的油口A4、B4分别与多功能斗控制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转斗联阀的油口A6、B6分别与转斗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动臂联阀的油口A5、B5分别与动臂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多路阀中的动臂联阀的油口A5、B5还分别与稳定模块连接,稳定模块的油口P5与稳定模块蓄能器连接,油口T5与油箱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先导油路包括先导油源、小先导阀和先导阀,双联泵的右侧出油口P2与先导油源的油口P3连接,油口P6与小先导阀和先导阀连接;小先导阀的各个工作油口A1、B1分别向多路阀的先导油口xA1、xB1发送压力信号,先导阀的各个工作油口A2、B2、A3、B3分别向多路阀的先导油口xA2、xB2、xA3、xB3发送压力信号。进一步地,所述主工作油路包括平衡阀,多路阀中的多功能斗联阀的油口A4、B4分别通过平衡阀的油路K1、K2与多功能斗控制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先导油路还包括滤油器和先导蓄能器,滤油器的进油口与先导油源的油口P6连接,出油口分别与小先导阀和先导阀连接;先导蓄能器接入先导油源上。进一步地,所述主工作油路还包括回油滤芯,稳定模块的油口T5与多路阀的油口T3合流接入回油滤芯的进油口,回油滤芯的出油口与油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多路阀为先导控制式多路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中增加稳定模块,避免了动臂的颠簸,提升了操控舒适性,增加了作业效率;2、增加平衡阀控制多功能斗控制油缸,解决多功能斗的自动打开和振动问题,提升作业质量,增加设备的安全性,降低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的后期维护成本;3、增加先导油源,优化油缸的沉降量指标,增加了机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简图。图中:1、双联泵;2、先导油源;3、多路阀;4、回油滤芯;5、平衡阀;6、多功能斗控制油缸;7、稳定模块蓄能器;8、稳定模块;9、动臂油缸;10、转斗油缸;11、滤油器;12、先导蓄能器;13、小先导阀;14、先导阀;15、油箱;31、多功能斗联阀;32、转斗联阀;33、动臂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包括主工作油路、先导油路、双联泵1和油箱15,双联泵1的进油口与油箱15连通,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1与主工作油路连接,双联泵1的右侧出油口P2与先导油路连接,主工作油路包括多路阀3、多功能斗控制油缸6、稳定模块蓄能器7、稳定模块8、动臂油缸9和转斗油缸10,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1与多路阀3的进油口P4连接;多路阀3中的多功能斗联阀31的油口A4、B4分别与多功能斗控制油缸6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转斗联阀32的油口A6、B6分别与转斗油缸1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动臂联阀33的油口A5、B5分别与动臂油缸9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多路阀3中的动臂联阀33的油口A5、B5还分别与稳定模块8连接,稳定模块8的油口P5与稳定模块蓄能器7连接,油口T5与油箱15连通。实施例2:一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先导油路包括先导油源2、小先导阀13和先导阀14,双联泵1的右侧出油口P2与先导油源2的油口P3连接,油口P6与小先导阀13和先导阀14连接;小先导阀13的各个工作油口A1、B1分别向多路阀3的先导油口xA1、xB1发送压力信号,先导阀14的各个工作油口A2、B2、A3、B3分别向多路阀3的先导油口xA2、xB2、xA3、xB3发送压力信号;主工作油路包括平衡阀5,多路阀3中的多功能斗联阀31的油口A4、B4分别通过平衡阀5的油路K1、K2与多功能斗控制油缸6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先导油路还包括滤油器11和先导蓄能器12,滤油器11的进油口与先导油源2的油口P6连接,出油口分别与小先导阀13和先导阀14连接;先导蓄能器12接入先导油源2上;主工作油路还包括回油滤芯4,稳定模块8的油口T5与多路阀3的油口T3合流接入回油滤芯4的进油口,回油滤芯4的出油口与油箱15连接;多路阀3为先导控制式多路阀。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长距离行驶和转运时,操纵先导阀14至下侧A3位置时,双联泵1从油箱15中吸油,油液经出油口P2流出,依次经先导油源2的油口P3、油口P6和滤油器11后将油液传递到工作油口A3,并经工作油口A3动作将油液传递到多路阀3的先导油口xA3,在先导油口xA3的压力油作用下,多路阀3的动臂联阀芯动作,油液经双联泵1的出油口P1流出后,经多路阀3的进油口P4及内部油道,再从动臂联阀33的油口B5流出,分配到动臂油缸9的无杆腔,在提升动臂油缸9的同时,经稳定模块8的油口P5实现对稳定模块蓄能器7的充液;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包括主工作油路、先导油路、双联泵(1)和油箱(15),所述双联泵(1)的进油口与油箱(15)连通,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1与主工作油路连接,双联泵(1)的右侧出油口P2与先导油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工作油路包括多路阀(3)、多功能斗控制油缸(6)、稳定模块蓄能器(7)、稳定模块(8)、动臂油缸(9)和转斗油缸(10),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1与多路阀(3)的进油口P4连接;多路阀(3)中的多功能斗联阀(31)的油口A4、B4分别与多功能斗控制油缸(6)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转斗联阀(32)的油口A6、B6分别与转斗油缸(1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动臂联阀(33)的油口A5、B5分别与动臂油缸(9)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多路阀(3)中的动臂联阀(33)的油口A5、B5还分别与稳定模块(8)连接,稳定模块(8)的油口P5与稳定模块蓄能器(7)连接,油口T5与油箱(1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包括主工作油路、先导油路、双联泵(1)和油箱(15),所述双联泵(1)的进油口与油箱(15)连通,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1与主工作油路连接,双联泵(1)的右侧出油口P2与先导油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工作油路包括多路阀(3)、多功能斗控制油缸(6)、稳定模块蓄能器(7)、稳定模块(8)、动臂油缸(9)和转斗油缸(10),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1与多路阀(3)的进油口P4连接;多路阀(3)中的多功能斗联阀(31)的油口A4、B4分别与多功能斗控制油缸(6)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转斗联阀(32)的油口A6、B6分别与转斗油缸(1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动臂联阀(33)的油口A5、B5分别与动臂油缸(9)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多路阀(3)中的动臂联阀(33)的油口A5、B5还分别与稳定模块(8)连接,稳定模块(8)的油口P5与稳定模块蓄能器(7)连接,油口T5与油箱(1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油路包括先导油源(2)、小先导阀(13)和先导阀(14),双联泵(1)的右侧出油口P2与先导油源(2)的油口P3连接,油口P6与小先导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队朱博牛肇罗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