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轨机构,包含一个内轨单元、一个安装于该内轨单元上的中轨单元,及一个安装于该中轨单元上的外轨。该内轨单元包括一个内轨,及一个安装于该内轨的内轴承组,该内轴承组具有多个中滚轴与多个下滚轴。该中轨单元的中轨具有一个往下靠抵于所述中滚轴的中顶壁,及分别自该中顶壁的左右侧边往下突伸的一个第一中侧壁与一个第二中侧壁,该中轨单元的每一中轴承组具有多个左右相向滚扺于该第一中侧壁与该第二中侧壁的滚珠,该外轨的两个外侧壁则分别弯折设置有往上靠抵于该中轨单元的滚珠的一个第一抱持部与一个第二抱持部。通过该外轨的该第一抱持部与该第二抱持部结构设计能提高滑轨机构的滑移稳定性,且能提高整个滑轨机构的结构强度。
Slideway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轨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伸长展开的滑轨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滑轨机构大包括一个前后延伸的内轨、多个前后间隔设置于该内轨上的内轴承组、一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滑移地安装于所述内轴承组的中轨、多个前后间隔安装于该中轨上的中轴承组,及一个能前后滑移地安装于所述中轴承组上的外轨。虽然滑轨机构可通过在内轨、中轨与外轨间设置轴承与滚珠的结构设计,来提升整个滑轨机构于滑动伸长展开时的稳定性,但是上述滑轨机构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不够,当用于承载较重的物品时,容易在伸展拉长的时候产生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滑轨机构。本技术滑轨机构,包含一个内轨单元、一个安装于该内轨单元上的中轨单元,及一个安装中轨单元上的外轨。该内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的内轨,及一个安装于该内轨的内轴承组,该内轨具有上下间隔平行的一个内顶壁与一个内底壁,该内轴承组具有左右轴向设置且上下相向滚扺于该内顶壁的顶面与底面的多个中滚轴与多个下滚轴。该中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滑移地架设于所述内轴承组上的中轨,及两个前后间隔安装于该中轨的中轴承组,该中轨具有一个往下靠抵于所述中滚轴的中顶壁、分别自该中顶壁的左右侧边往下突伸的一个第一中侧壁与一个第二中侧壁,及一个水平连接于该第一中侧壁底边并往上靠抵于所述下滚轴的中底壁,每一中轴承组具有多个左右相向滚扺于该第一中侧壁与该第二中侧壁的滚珠。该外轨包括一个能前后位移地往下靠抵于所述中轴承组上的外顶壁,及两个分别自该外顶壁左右侧往下突伸且左右相向靠抵于所述滚珠的外侧壁;该内顶壁与该中底壁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一个沿其长向朝所述下滚轴侧凸折而凸抵于所述下滚轴外周面的凸折部。本技术所述的滑轨机构,其中一个外侧壁具有一个朝另一个外侧壁弯折突伸然后反向斜上回折延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一抱持部,该另一个外侧壁具有一个朝该其中一个外侧壁弧弯突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二抱持部。本技术所述的滑轨机构,每一外侧壁具有一个朝另一外侧壁弯折突伸然后反向斜上回折延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一抱持部。本技术所述的滑轨机构,每一外侧壁具有一个朝另一外侧壁弧弯突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二抱持部。本技术所述的滑轨机构,每一下滚轴的外周面具有一个沿其周缘径向内凹且供该凸折部嵌抵限位的环凹部。本技术所述的滑轨机构,该内顶壁与该中底壁各具有一个凸折部,且所述凸折部是相向凸抵于所述下滚轴的外周面。本技术所述的滑轨机构,每一下滚轴的外周面具有一个沿其周缘径向内凹且供所述凸折部嵌抵限位的环凹部。本技术滑轨机构,包含一个内轨单元、一个安装于该内轨单元上的中轨单元,及一个安装中轨单元上的外轨。该内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的内轨,及一个安装于该内轨的内轴承组,该内轨具有上下间隔平行的一个内顶壁与一个内底壁,该内轴承组具有左右轴向设置且上下相向滚扺于该内顶壁的顶面与底面的多个中滚轴与多个下滚轴。该中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滑移地架设于所述内轴承组上的中轨,及两个前后间隔安装于该中轨的中轴承组,该中轨具有一个往下靠抵于所述中滚轴的中顶壁、分别自该中顶壁的左右侧边往下突伸的一个第一中侧壁与一个第二中侧壁,及一个水平连接于该第一中侧壁底边并往上靠抵于所述下滚轴的中底壁,每一中轴承组具有多个左右相向滚扺于该第一中侧壁与该第二中侧壁的滚珠。该外轨包括一个能前后位移地往下靠抵于所述中轴承组上的外顶壁,及两个分别自该外顶壁左右侧往下突伸且左右相向靠抵于所述滚珠的外侧壁,所述外侧壁的其中的一具有一个朝其中另一弯折突伸然后反向斜上回折延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一抱持部,该其中另一外侧壁具有一个朝该其中一外侧壁弧弯突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二抱持部。本技术的功效在于:通过该外轨的所述外侧壁结构设计,以及该内轨的该凸折部或该中轨的该凸折部的结构设计,都能提高整个滑轨机构在长度方向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滑轨机构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局部立体放大剖视图;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滑轨机构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滑轨机构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滑轨机构的一个第四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滑轨机构的一个第五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及图8是本技术滑轨机构的一个第六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将就下面的实施例来做进一步说明,但是应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只是供例示说明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技术的实施上的限制,且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2、3,本技术滑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前后延伸的内轨单元3、一个能前后滑移地安装于该内轨单元3上的中轨单元4,及一个能前后滑移地安装于该中轨单元4上的外轨5。为方便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是以图3左侧与右侧分别定义为该滑轨机构的左方与右方。该内轨单元3包括一个前后延伸的内轨31,及一个能前后滑移限位地安装限位于该内轨31上的内轴承组32。该内轨31具有上下间隔平行且前后水平延伸的一个内顶壁311与一个内底壁313、一个前后延伸地直立连接于该内顶壁311与该内底壁313的右侧边间的直侧壁314,及一个前后延伸地自该内底壁313的左侧边往上直立突伸的固定壁315。该内顶壁311具有一个沿其长向地自其顶面往下凹折下凸的凸折部312。该内轴承组32包括一个能前后位移地安装于该内顶壁311的内轴承座321,及前后间隔安装于该内轴承座321的多个下滚轴322(因视角遮蔽关系只于图3示出一个)、多个滚轮325(因视角遮蔽关系只于图3示出一个)、多个中滚轴324,及多个侧滚轴326。每一下滚轴322是左右轴向地安装枢设于该内轴承座321下方,而往上滚扺于该内顶壁311的底面,且每一下滚轴322的外周面具有一个沿其周缘径向内凹的环状的环凹部323,该内顶壁311的该凸折部312是往下限位嵌抵于该环凹部323。每一滚轮325是上下轴向安装枢设于该内轴承座321下方,并滚扺于该直侧壁314左侧面与该中轨单元4间。每一中滚轴324是左右轴向地安装枢设于该内轴承座321上方,并往下滚扺于该内顶壁311的顶面。每一侧滚轴326是上下轴向地安装枢设于该内轴承座321右侧,并滚扺于该直侧壁314右侧面与该中轨单元4间。该中轨单元4包括一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滑移地跨设于所述内轴承组32上的中轨41,及多个前后间隔且能前后滑移限位地安装于该中轨41上的中轴承组42。该中轨41具有一个前后水平延伸并能前后滑移地往下靠抵于所述内轴承组32的所述中滚轴324上的中顶壁411、一个自该中顶壁411左侧边往下突伸越过该内顶壁311左侧边的第一中侧壁412、一个自该第一中侧壁412底边往右水平突伸至所述下滚轴322下方的中底壁413,及一个自该中顶壁411右侧边往下突伸而与该直侧壁314左右间隔相向的第二中侧壁415。该第一中侧壁412是往右靠抵于所述内轴承组32的所述滚轮325。该中底壁413具有一个沿其长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轨机构,包含一个内轨单元、一个安装于该内轨单元上的中轨单元,及一个安装中轨单元上的外轨,该内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的内轨,及一个安装于该内轨的内轴承组,该中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滑移地架设于所述内轴承组上的中轨,及两个前后间隔安装于该中轨的中轴承组,该中轨具有一个中顶壁,及分别自该中顶壁的左右侧边往下突伸的一个第一中侧壁与一个第二中侧壁,每一中轴承组具有多个左右相向滚扺于该第一中侧壁与该第二中侧壁的滚珠,该外轨包括一个能前后位移地往下靠抵于所述中轴承组上的外顶壁,及两个分别自该外顶壁左右侧往下突伸且左右相向靠抵于所述滚珠的外侧壁,其特征在于:该内轨具有上下间隔平行的一个内顶壁与一个内底壁,该内轴承组具有左右轴向设置且上下相向滚扺于该内顶壁的顶面与底面的多个中滚轴与多个下滚轴,该中轨的中顶壁往下靠抵于所述中滚轴,该中轨还具有一个水平连接于该第一中侧壁底边并往上靠抵于所述下滚轴的中底壁,该内顶壁与该中底壁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一个沿其长向朝所述下滚轴侧凸折而凸抵于所述下滚轴外周面的凸折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轨机构,包含一个内轨单元、一个安装于该内轨单元上的中轨单元,及一个安装中轨单元上的外轨,该内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的内轨,及一个安装于该内轨的内轴承组,该中轨单元包括一个前后延伸且能前后滑移地架设于所述内轴承组上的中轨,及两个前后间隔安装于该中轨的中轴承组,该中轨具有一个中顶壁,及分别自该中顶壁的左右侧边往下突伸的一个第一中侧壁与一个第二中侧壁,每一中轴承组具有多个左右相向滚扺于该第一中侧壁与该第二中侧壁的滚珠,该外轨包括一个能前后位移地往下靠抵于所述中轴承组上的外顶壁,及两个分别自该外顶壁左右侧往下突伸且左右相向靠抵于所述滚珠的外侧壁,其特征在于:该内轨具有上下间隔平行的一个内顶壁与一个内底壁,该内轴承组具有左右轴向设置且上下相向滚扺于该内顶壁的顶面与底面的多个中滚轴与多个下滚轴,该中轨的中顶壁往下靠抵于所述中滚轴,该中轨还具有一个水平连接于该第一中侧壁底边并往上靠抵于所述下滚轴的中底壁,该内顶壁与该中底壁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一个沿其长向朝所述下滚轴侧凸折而凸抵于所述下滚轴外周面的凸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外侧壁具有一个朝另一个外侧壁弯折突伸然后反向斜上回折延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一抱持部,该另一个外侧壁具有一个朝该其中一个外侧壁弧弯突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二抱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外侧壁具有一个朝另一外侧壁弯折突伸然后反向斜上回折延伸并往上靠抵于对应的所述滚珠的第一抱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外侧壁具有一个朝另一外侧壁弧弯突伸并往上靠抵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崇尧,
申请(专利权)人:陈崇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