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924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包括用于与前车架相连接的回转支座、用于与后车架相连接的连接架、左转向驱动缸、以及右转向驱动缸,所述回转支座通过回转支承与连接架相连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和回转支座铰接,所述右转向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和回转支座铰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能驱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左转动,所述右转向驱动缸能驱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右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左转向驱动缸推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左转动,从而实现该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左转向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右转向驱动缸推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右转动,从而实现该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右转向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冶金行业中,会大量使用渣罐,并会利用抱罐车运输渣罐。且抱罐车以其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及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得以广泛使用。目前,常用的抱罐车的回转机构主要采用鹅颈式铰接结构,并通过液压转向油缸、转向连杆机构实现抱罐车的转向。现有的回转机构显示出转向半径小的优点。然而,现有的回转机构在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安装便捷性、及提高转向机构运行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运输车的转向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包括用于与前车架相连接的回转支座、用于与后车架相连接的连接架、左转向驱动缸、以及右转向驱动缸,所述回转支座通过回转支承与连接架相连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和回转支座铰接,所述右转向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和回转支座铰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能驱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左转动,所述右转向驱动缸能驱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右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上安装有左转向限位开关和右转向限位开关,所述回转支座上安装有左限位撞块和右限位撞块;当左转向驱动缸驱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左转动至设定位置时,左转向限位开关与左限位撞块相接触;当右转向驱动缸驱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右转动至设定位置时,右转向限位开关与右限位撞块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支座包括两个位于上方的回转上座和位于下方的回转下座,所述回转上座与回转下座固接,两个回转上座分别与左转向驱动缸和右转向驱动缸铰接,所述回转下座与回转支承相连接,且所述回转下座用于与前车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回转下座包括与回转支承的内圈相连接的下法兰和与下法兰固接的下耳板,所述下耳板上设有下铰接孔,且所述下铰接孔用于穿设下铰接销轴,所述下铰接销轴用于穿过前车架的前铰接部。进一步地,所述下耳板有多个,全部下耳板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两个下耳板之间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梁相连接,且连接梁与下耳板的连接处安装有下加强板,所述下加强板呈折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下法兰的外缘处设有与回转支承的内圈相连接的下连接部,所述下法兰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嵌在回转支承的内圈的内侧壁中,且所述定位凸台的上端面呈平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回转上座包括与回转下座固接的回转套管和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上耳板,所述上耳板套设在回转套管上、且与回转套管固接,所述上耳板上设有上铰接孔,且所述上铰接孔中穿设有上铰接销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包括两根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纵梁、多根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横梁、以及上法兰,所述横梁与纵梁固接,所述上法兰与纵梁固接,所述上法兰与回转支承的外圈固接,所述上法兰的外缘处设有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套设在回转支承的外圈的外侧壁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由于回转支座通过回转支承与连接架相连接,使得回转支座能相对于连接架自由转动,这样,利用左转向驱动缸推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左转动,从而实现该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左转向功能,进而实现前车架相对于后车架向左转动;利用右转向驱动缸推动回转支座相对于连接架向右转动,从而实现该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右转向功能,进而实现前车架相对于后车架向右转动。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运输车的转向机构,通过上述方式不但实现了其左转向和右转向功能,且操作非常灵活。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运输车的转向机构,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实施的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加工出回转支座、连接架、左转向驱动缸、以及右转向驱动缸;S2、将回转支座、连接架、左转向驱动缸、以及右转向驱动缸进行组装。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实现了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且操作简单、便于实施。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实施的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所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包括加工回转下座的方法,且加工回转下座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1、将下法兰的毛坯件和下耳板的毛坯件进行组装;S12、在下法兰的毛坯件上加工出所述定位凸台的上端面;S13、以定位凸台的上端面为基准,在下耳板的毛坯件上加工出所述下铰接孔。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其在加工上述回转下座的过程中,通过上述步骤S11至S13,特别是以定位凸台的上端面为基准,在下耳板的毛坯件上加工出上述下铰接孔,有效保证加工出的下铰接孔与定位凸台的上端面的相对位置达到设计要求,即有效保证下耳板的下铰接孔的加工精度更高,进而保证该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在使用时,能与前车架具有良好的配合关系。另外,该用于加工上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加工方法,基于其加工回转下座的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运输车的转向机构的正视图。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图5为图1中B-B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回转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回转支座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回转支座的正视图。图9为图6中C-C剖视图。图10为图8中D-D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E圈的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回转上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回转上座的俯视图。图14为图13中F-F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架的俯视图。图17为图16中G-G剖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回转支座211后固接孔11回转上座22横梁111回转套管23上法兰112上耳板231定位凸缘113上铰接销轴24缸体铰接座114上座加强板25缸体铰接销12回转下座26上加强板121下法兰27踏步组件122下耳板3左转向驱动缸123下铰接销轴4右转向驱动缸124连接梁5回转支承125下加强板51内圈126下连接部52外圈127定位凸台611左转向限位开关128螺栓612左限位撞块129锁紧螺母621右转向限位开关2连接架622右限位撞块21纵梁71前铰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前车架相连接的回转支座(1)、用于与后车架相连接的连接架(2)、左转向驱动缸(3)、以及右转向驱动缸(4),所述回转支座(1)通过回转支承(5)与连接架(2)相连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2)和回转支座(1)铰接,所述右转向驱动缸(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2)和回转支座(1)铰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3)能驱动回转支座(1)相对于连接架(2)向左转动,所述右转向驱动缸(4)能驱动回转支座(1)相对于连接架(2)向右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前车架相连接的回转支座(1)、用于与后车架相连接的连接架(2)、左转向驱动缸(3)、以及右转向驱动缸(4),所述回转支座(1)通过回转支承(5)与连接架(2)相连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2)和回转支座(1)铰接,所述右转向驱动缸(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2)和回转支座(1)铰接,所述左转向驱动缸(3)能驱动回转支座(1)相对于连接架(2)向左转动,所述右转向驱动缸(4)能驱动回转支座(1)相对于连接架(2)向右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上安装有左转向限位开关(611)和右转向限位开关(621),所述回转支座(1)上安装有左限位撞块(612)和右限位撞块(622);当左转向驱动缸(3)驱动回转支座(1)相对于连接架(2)向左转动至设定位置时,左转向限位开关(611)与左限位撞块(612)相接触;当右转向驱动缸(4)驱动回转支座(1)相对于连接架(2)向右转动至设定位置时,右转向限位开关(621)与右限位撞块(622)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座(1)包括两个位于上方的回转上座(11)和位于下方的回转下座(12),所述回转上座(11)与回转下座(12)固接,两个回转上座(11)分别与左转向驱动缸(3)和右转向驱动缸(4)铰接,所述回转下座(12)与回转支承(5)相连接,且所述回转下座(12)用于与前车架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下座(12)包括与回转支承(5)的内圈(51)相连接的下法兰(121)和与下法兰(121)固接的下耳板(122),所述下耳板(122)上设有下铰接孔,且所述下铰接孔用于穿设下铰接销轴(123),所述下铰接销轴(123)用于穿过前车架的前铰接部(7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运输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耳板(122)有多个,全部下耳板(122)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两个下耳板(122)之间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梁(124)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恒东杨琳郑峰耿会良李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