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230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向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包括锁紧件和解锁件;锁紧件包括锁杆;锁杆与轴箱滑动连接,锁杆的上部位于轴箱内,下部从轴箱伸出至轴箱外;解锁件包括底架,底架呈V字形,底架的两端分别与锁杆的下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列车经过不同轨距的铁路时,存在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解锁件,将该解锁件应用于转向架上,使车轮相对于车轴在轴向调节后可锁紧与解锁,从而实现变换转向架的轮对轮距以适应不同轨距的铁路。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铁路运输,必须面临铁路轨距不统一的问题。因此,开展可变轨距转向架系统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向架系统
,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
技术介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铁路采用了不同的轨距规格。目前,在列车经过不同轨距规格的铁路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转运货箱的方式,即将货箱从一种轨距规格的列车吊装至另一种轨距规格的列车上;二是更换转向架的方式,即将列车用支撑装置顶起悬空,再将一种轨距规格的转向架卸下,安装另一种轨距规格的转向架。这两种运输方式效率低下,给开展国际联运带来了诸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列车经过不同轨距的铁路时,存在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解锁件,将该解锁件应用于转向架上,使车轮相对于车轴在轴向调节后可锁紧与解锁,从而实现变换转向架的轮对轮距以适应不同轨距的铁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包括锁紧件和解锁件;所述锁紧件包括锁杆;所述锁杆与轴箱滑动连接,所述锁杆的上部位于所述轴箱内,下部从所述轴箱伸出至轴箱外;所述解锁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呈V字形,所述底架的两端分别与锁杆的下端连接。锁杆与轴箱滑动连接,其上部用于连接锁块实现锁紧与解锁,在车轮能够轴向移动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轴向锁紧与解锁的方式。然而,锁紧件的锁杆单独工作,容易发生运动不同步的问题。具体地,如果一个锁块运动行程过大,则会对其他部件造成机械损伤。而另一个锁块运动行程过小,则会导致解锁或锁紧不完全,锁紧不完全则造成车轮部稳固,带来脱轨等风险;解锁不完全则造成无法解锁,强行解锁的情况,进而对其他部件产生机械损伤。相比于锁紧件的锁杆单独进行解锁的方式,底架的上部连接锁杆,V形底架可通过中间最低点受力抬升,使左右两锁紧杆同布上升,同步解锁,完全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架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止挡复位弹簧的托盘,所述锁杆穿过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轴箱与所述托盘之间。安装时将复位弹簧坐落在托盘上,弹簧的另一端与轴箱底部接触,两者可实现在解锁后的自动锁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紧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锁杆的上端连接,形成一倒置的U形。定位杆与锁杆的上方连接,起到限制复位弹簧继续向下拉动锁杆的作用,定位杆辅助复位弹簧实现了自动解锁效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托盘上和所述锁杆的下端设置有互相匹配的螺孔,两者通过螺栓连接。在锁杆插入轴箱的通孔,伸出后可与解锁件的托盘相互安装。V形底架通过托盘与锁杆相连,故托盘中间设置螺孔,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到一起。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架的两端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为一弹性平板,且平板所在的平面水平。托盘通过弹性缓冲板与V形底架相连,在底架受力抬升时,若转向架进入变轨的速度过快,会受到较大冲击力,弹性缓冲板可发生一定应力形变,缓和冲击力,保护锁紧件及其他配套设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杆的截面为圆形。即锁杆为圆柱状,两侧垂向的锁杆采用圆柱形可更好的实现滑动的效果,不产生卡紧的现象。圆柱形杆在轴箱的圆孔中滑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相比于矩形或其他形状,圆柱形可防止冲力过大导致的卡紧现象。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铁路运输,必须面临铁路轨距不统一的问题。而解决铁路轨距规格不统一,最经济、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为列车配备可变轨距转向架。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轨距转向架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相比于传统轨距固定的转向架,本方案使列车转向架在经过不同轨距的铁路时,转向架车轮能够相对于车轴在轴向上调节,从而实现变换转向架的轮对轮距以适应不同轨距的铁路。这种运输方式效率极高,节省作业,给开展国际联运带来了重大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车轴的立体图,图2是车轴的剖面图,图3是轴承车轮一体安装座的立体图,图4是轴承车轮一体安装座的剖面图,图5是车轴组件的立体图,图6是车轴组件的主视图。图7是滑动件的立体图,图8是滑动件的主视图,图9是滑动件的侧视图,图10是滑动件的俯视图,图11是锁紧件的立体图,图12是锁紧件的主视图,图13是解锁件的立体图一,图14是解锁件的主视图,图15是解锁件的立体图二。图16是轴箱组件的立体图,图17是上轴箱的立体图,图18是下轴箱的立体图一,图19是下轴箱的立体图二,图20是轴箱的剖面立体图,图21是轴箱的剖面主视图,图22是裙板的立体图一,图23是裙板的立体图二。图24是滑动组件的剖面立体图一,图25是滑动组件的剖面立体图二,图26是锁紧组件的侧视图一,图27是锁紧组件的侧视图二,图28是锁紧组件的侧视图三,图29是锁紧组件的立体图一,图30是锁紧组件的立体图二,图31是锁紧组件的立体图三,图32是锁紧组件的立体图四,图33是锁紧组件的立体图五,图34是锁匙组件的主视图,图35是锁匙组件的立体图,图36是滑动锁匙组件的剖面立体图一,图37是滑动锁匙组件的剖面立体图二,图38是滑动锁匙组件的剖面立体图三,图39是滑动锁匙组件的剖面立体图四,图40是滑动锁匙组件的剖面立体图五。图41是支撑解锁轨的立体图,图42是支撑解锁轨的侧视图,图43是支撑解锁轨的A-A剖面图,图44是轨距转换装置的立体图,图45是轨距转换装置的俯视图,图46是轨距转换装置的俯视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7是轨距转换装置的主视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8是轮对的剖面立体图,图49是轮对的侧视图,图50是轮对的C-C剖面图一,图51是轮对的C-C剖面图二,图52是轮对的主视剖面图,图53是轮对的D-D剖面图。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为:A-车轴组件;A1-车轴,A11-移动副连接部,A12-凸肩,A13-端帽,A14-齿轮箱安装座;A2-轴承车轮一体安装座,A21-轴承安装座,A22-车轮安装座,A23-移动副接合部,A24-轴肩,A25-止挡螺母。B-滑动锁匙组件;B1-滑动件,B11-外侧壁,B12-内侧壁,B13-锁紧槽,B14-解锁槽,B15-定位槽,B16-凸块,B17-端盖;B2-锁紧件,B21-锁杆,B22-锁块,B23-定位杆;B3-解锁件,B31-底架,B32-复位弹簧,B33-托盘,B34-缓冲板,B35-滚轮。C-轴箱组件,C1-轴箱,C2-轴承,C3-裙板。D-轨距转换装置,D1-轨枕;D2-轨道;D3-支撑轨,31-支撑台,32-支撑前段、33-支撑中段,34-支撑后段,35-挡板,36-滚轮,D31-支撑预备轨,D32-支撑持续轨;D4-解锁轨,41-解锁前段,42-解锁中段,43-解锁后段,D41-解锁预备轨,D42-解锁持续轨;D5-导向轨;D6-夹持轨,D61-夹持段,D62-喇叭口段;a-支撑段,a’-支撑缓冲段,b-解锁段,b’-解锁缓冲段,c-导向段。F-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为例,以下实施例是基于现有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所做出的改进。诸如H形构架、轴箱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等配套设施均与现有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件(B2)和解锁件(B3);所述锁紧件(B2)包括锁杆(B21);所述锁杆(B21)与轴箱(C1)滑动连接,所述锁杆(B21)的上部位于所述轴箱(C1)内,下部从所述轴箱(C1)伸出至轴箱(C1)外;所述解锁件(B3)包括底架(B31),所述底架(B31)呈V字形,所述底架(B31)的两端分别与锁杆(B21)的下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件(B2)和解锁件(B3);所述锁紧件(B2)包括锁杆(B21);所述锁杆(B21)与轴箱(C1)滑动连接,所述锁杆(B21)的上部位于所述轴箱(C1)内,下部从所述轴箱(C1)伸出至轴箱(C1)外;所述解锁件(B3)包括底架(B31),所述底架(B31)呈V字形,所述底架(B31)的两端分别与锁杆(B21)的下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变轨距转向架的锁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B3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止挡复位弹簧(B32)的托盘(B33),所述锁杆(B21)穿过所述复位弹簧(B32)与所述托盘(B33)连接,所述复位弹簧(B32)位于所述轴箱(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运华邵亚堂张隶新张云龙许红江付茂海刘东坡刘晓妍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