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73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20:39
一种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具有轮箍、前弹性圈、后弹性圈、轮心,所述轮箍的腔为由前腔、中腔和后腔组成的H形腔,前、后腔内分别设有前、后压环,前压环的后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后压环的前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轮心的外周面上且位于中腔的部位设有梯形凸环,前、后压环的凹陷区的内壁面分别与轮心梯形凸环前、后侧面之间设有前、后空间,所述前弹性圈处于前空间中且被前压环和轮心梯形凸环所夹持,后弹性圈处于后空间中且被后压环和轮心梯形凸环所夹持,前、后弹性圈成内八字形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前、后压环作为制动磨损件,更换方便且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弹性圈和后弹性圈成内八字形布置,提高了轮心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适用小轮径弹性车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
技术介绍
低地板轨道车辆以其无需设置站台、方便旅客上下车等优点而备受乘客欢迎。小轮径轮对转向架是实现低地板结构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839199.8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剪切型弹性车轮,包括两侧具有安装环槽的轮箍、具有缺口的轮心及压环和两个橡胶圈,压环设置在轮心的缺口处并与轮心紧固件连接,橡胶圈为两侧部嵌接有内金属板和外金属板的弹性体,两橡胶圈侧面的内凸块分别与轮箍连接盘对应的内凹槽相配扣合、外凸块分别与轮心侧面上对应的外凹槽和压环侧面上对应的外凹槽相配扣合,将两橡胶圈对称压接在轮心与轮箍之间及压环与轮箍之间,橡胶圈的外周与轮箍的外孔壁之间具有外径向间隙h1,橡胶圈的内周与轮心轴颈及压环轴颈之间具有内径向间隙h2,橡胶圈与垂直切面之间的夹角α在0-20°。中国专利号201520788687.X的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用弹性车轮,它包括轮心、轮辋、弹性块,所述弹性块设置在轮心和轮辋之间,所述轮辋的两侧表面为与制动夹钳配合的制动面。上述两技术由于轮辋(轮箍)侧表面为制动面,所以轮辋(轮箍)是磨损件,材料选取局限性大,更换成本高,同时难以实现更小轮径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降低磨损件更换成本且适用于小轮径的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具有轮箍、前弹性圈、后弹性圈以及处于轮箍内的轮心,所述轮箍的腔为由前腔、中腔和后腔组成的H形腔,前、后腔内分别设有前、后压环,前压环的后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后压环的前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轮心的外周面上且位于中腔的部位设有梯形凸环,前、后压环的凹陷区的内壁面分别与轮心梯形凸环前、后侧面之间设有前、后空间,所述前弹性圈处于前空间中且被前压环和轮心梯形凸环所夹持,后弹性圈处于后空间中且被后压环和轮心梯形凸环所夹持,前、后弹性圈成内八字形布置。所述前压环的前端伸出于轮箍的前侧面。所述后压环的后揣伸出于轮箍的后侧面。所述轮心的前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从而将轮心的前侧形成内圈和外圈。所述轮心的外圈与前压环上各连接有接地螺钉,两接地螺钉之间连接导线。所述前、后压环与轮箍之间由螺栓连接。所述前、后压环为合金钢。所述弹性圈为橡胶圈。在轮箍的前腔和中腔之间、中腔和后腔之间分别形成前台阶面和后台阶面。所述前压环靠在轮箍的前台阶面上,后压环靠在轮箍的后台阶面上。本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①.本技术利用前、后压环作为制动面,制动磨损的是前、后压环,前、后压环作为磨损件,更换方便且能降低更换成本。②.本技术结构紧凑,前弹性圈和后弹性圈成内八字形布置,提高了轮心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适用于不同车轮直径,特别适用小轮径弹性车轮。③.本技术无需另外在车轮的两侧安装制动盘,节省了转向架系统的空间。④.车轮在旋转时,受到轨道的冲击,使得夹持于前、后压环与轮心之间的前、后弹性圈发生变形,从而实现减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轮箍的视图。图3是前压环的视图。图4是后压环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具有轮箍1、前压环2、后压环3、前弹性圈4、后弹性圈5和处于轮箍内的轮心6。所述轮箍1的腔由前腔1-1、中腔1-2和后腔1-3组成的H形腔,从而在前腔1-1和中腔1-2之间、中腔1-2和后腔1-3之间分别形成前台阶面1-1a和后台阶面1-3a。所述轮心6的外周面上且位于轮箍中腔的部位上设有梯形凸环6-3。梯形凸环6-3的转角均为圆弧角。前腔1-1内设有所述前压环2,前压环2靠在轮箍1的前台阶面1-1a上,由前台阶面1-1a限位,前压环2的前端伸出于轮箍1的前侧面。后腔1-2内设有所述后压环3,后压环3靠在轮箍1的后台阶面1-3a上,由后台阶面1-3a限位,后压环3的后端伸出于轮箍1的后侧面。所述前、后压环与轮箍1之间由螺栓7连接。所述前压环2的后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2-1,后压环3的前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3-1。各凹陷区的内侧面形状与轮心6的梯形凸环的侧面形状相似,使前压环2上凹陷区的内侧面2-a与轮心6的梯形凸环前侧面6-3a之间具有基本等间距的前空间,后压环3上的环形凹陷区内侧面3-b与轮心6的梯形凸环6-3后侧面6-3b之间具有基本等间距的后空间。所述前弹性圈4处于前空间中,被前压环2和轮心梯形凸环6-3所夹持,后弹性圈5处于后空间中,被后压环3和轮心凸环6-3所夹持,前弹性圈4和后弹性圈5成内八字形布置。所述前弹性圈4和后弹性圈均为橡胶弹性圈。所述前、后压环的腔壁与轮心3的外周面之间可以无间隙,也可以设有间隙f。所述轮心6的前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从而将轮心6的前侧形成内圈6-1和外圈6-2。所述轮心6的外圈6-2上连接有接地螺钉8,前压环2上连接有接地螺钉8,两接地螺钉8设有之间连接有导线。本技术应用时,利用前、后压环的两侧外表面作为制动面,即前压环2伸出于轮箍1的前侧面和后压环3伸出于轮箍1的后侧面,无需另外在车轮的两侧安装制动盘,通过制动夹钳夹紧前、后压环的两侧外表面来实施制动,制动磨损的仅仅是前、后压环,需要更换前、后压环,只需松开螺栓7即可,更换方便。本技术由于采取前、后压环作为制动磨损件,所以有利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具有轮箍(1)、前弹性圈(4)、后弹性圈(5)以及处于轮箍(1)内的轮心(6),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箍(1)的腔为由前腔(1‑1)、中腔(1‑2)和后腔(1‑3)组成的H形腔,前、后腔内分别设有前、后压环(2、3),前压环(2)的后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2‑1),后压环(3)的前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3‑1),轮心(6)的外周面上且位于中腔(1‑2)的部位设有梯形凸环(6‑3),前、后压环(2、3)的凹陷区的内壁面分别与轮心梯形凸环(6‑3)前、后侧面之间设有前、后空间,所述前弹性圈(4)处于前空间中且被前压环(2)和轮心梯形凸环(6‑3)所夹持,后弹性圈(5)处于后空间中且被后压环(3)和轮心梯形凸环(6‑3)所夹持,前、后弹性圈(4、5)成内八字形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具有轮箍(1)、前弹性圈(4)、后弹性圈(5)以及处于轮箍(1)内的轮心(6),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箍(1)的腔为由前腔(1-1)、中腔(1-2)和后腔(1-3)组成的H形腔,前、后腔内分别设有前、后压环(2、3),前压环(2)的后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2-1),后压环(3)的前侧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陷区(3-1),轮心(6)的外周面上且位于中腔(1-2)的部位设有梯形凸环(6-3),前、后压环(2、3)的凹陷区的内壁面分别与轮心梯形凸环(6-3)前、后侧面之间设有前、后空间,所述前弹性圈(4)处于前空间中且被前压环(2)和轮心梯形凸环(6-3)所夹持,后弹性圈(5)处于后空间中且被后压环(3)和轮心梯形凸环(6-3)所夹持,前、后弹性圈(4、5)成内八字形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环(2)的前端伸出于轮箍(1)的前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双压环式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压环(3)的后揣伸出于轮箍(1)的后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涛戚援侯传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