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型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844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包括下托板、上模座、下模座、下脱板、第一螺栓、脱料板以及氮气弹簧;所述下托板的上侧面依次设置有下垫脚、气缸;所述下垫脚的上侧面设置有所述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设置有第一下斜楔、第二下斜楔;所述第一下斜楔、第二下斜楔之间通过所述下脱板连接;所述下脱板的上侧面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上模座的下侧面依次设置有上背板、上垫板、固定板;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氮气弹簧安装槽,所述氮气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氮气弹簧安装槽的槽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铆接冲头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使多工序生产变成一次冲压的单工序生产,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Internal molding rive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ld molding riveting device, including plate, upper die, lower die, lower stripper, the first bolt, the stripper and the nitrogen spring; the upper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arranged in sequence, under the stepping cylinder; on the side of the set under stepping with the die holder; the upper side of the die holde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late; the low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clined wedge, a lower wedge secon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inclined wedge oblique wedge through the removal of plate connection; the off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surface under the template;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upper mould seat are orderly arranged on the back plate, a pad and a fixed plate; the upper di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gas spring installation groove, one end of the nitrogen spring mount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nitrogen spring. The utility model optimizes the die structure by using riveting punches, making the multi process production become a stamping single process production,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内成型铆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内成型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同一个产品两边或多边成型后再把相邻成型边焊接在一起,是冲压产品中常见的工艺,此种工艺主要应用于同一个产品的相邻两边(如图1)或多边焊接等,传统工艺是分工序生产制作,不仅机台和人工成本高,也增加了其他辅材及能源的消耗。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使多工序生产变成一次冲压的单工序生产,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需求,同时降低辅助材料的消耗和降低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包括下托板、上模座、下模座、下脱板、脱料板、上斜楔、靠块、侧固定板、第一螺栓、铆接冲头以及氮气弹簧;所述下托板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脚、气缸;所述下垫脚的上侧面设置有所述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设置有第一下斜楔、第二下斜楔;所述第一下斜楔、第二下斜楔之间设置有所述下脱板;所述下脱板的上侧面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上模座的下侧面依次设置有上背板、上垫板、固定板;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氮气弹簧安装槽,所述氮气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氮气弹簧安装槽的槽底;另一端的活塞杆穿过所述上背板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垫板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板的第三通孔连接所述脱料板;所述上斜楔设置在所述靠块和所述侧固定板之间,所述铆接冲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侧固定板内;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靠块的第五通孔连接所述上斜楔;所述第一螺栓的外侧设有第一等高套筒;所述靠块的一外侧壁和套设在第一螺栓上的第一垫片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当所述上模座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上斜楔向下运动,通过所述侧固定板上的铆接冲头对所述下模板进行挤压,同时所述第一弹簧呈压缩状态;当所述上模座向上运动时,带动所述上斜楔脱离所述下斜楔;所述第一弹簧通过所述第一螺栓驱动所述侧固定板复位,进而将所述铆接冲头拉回。优选地,所述气缸的底端设置在所述下托板上侧面,活塞杆上连接有顶料块;所述顶料块的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座的第六通孔和所述下垫板的第七通孔设置在所述下脱板的第八通孔中,沿第八通孔上下移动;当所述上模座向上运动后,所述气缸中的活塞杆驱动所述顶料块顶起待加工产品,所述下模板脱离待加工产品后,所述顶料块复位。优选地,还包括机床顶杆,所述机床顶杆连接在所述下托板的下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铆接冲头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使多工序生产变成一次冲压的单工序生产,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2、本技术降低设备需求,同时降低辅助材料的消耗和降低能源消耗。3、本技术节能环保,降低人工成本。4、本技术造型简单、操作便捷、易于推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下托板;2为下垫脚;3为气缸;4为下模座;5为下垫板;6为第二下斜楔;7为第一下斜楔;8为下脱板;9为下模板;10为顶料块;11为上模座;12为上背板;13为上垫板;14为固定板;15为氮气弹簧;16为第一靠块;17为第一垫片;18为第一螺栓;19为第一弹簧;20为第一等高套筒;21为第一上斜楔;22为第二上斜楔;23为第一侧固定板;24为第二侧固定板;25为铆接冲头;26为脱料板;28为机床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包括下托板1、上模座11、下模座4、下脱板8、脱料板26、上斜楔、靠块、侧固定板、第一螺栓18、铆接冲头25以及氮气弹簧15;所述下托板1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脚2、气缸3;所述下垫脚2的上侧面设置有所述下模座4;所述下模座4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板5;所述下垫板5上设置有第一下斜楔7、第二下斜楔6;所述第一下斜楔7、第二下斜楔6之间设置有所述下脱板8;所述下脱板8的上侧面设置有下模板9;所述上模座11的下侧面依次设置有上背板12、上垫板13、固定板14;所述上模座11上设置有氮气弹簧安装槽,所述氮气弹簧1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氮气弹簧安装槽的槽底;另一端的活塞杆穿过所述上背板12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垫板13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板14的第三通孔连接所述脱料板26;所述上斜楔设置在所述靠块和所述侧固定板之间,所述铆接冲头2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侧固定板内;所述第一螺栓18穿过所述靠块的第五通孔连接所述上斜楔;所述第一螺栓18的外侧设有第一等高套筒20;所述靠块的一外侧壁和套设在第一螺栓18上的第一垫片17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9;当所述上模座11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上斜楔向下运动,通过所述侧固定板上的铆接冲头对所述下模板9进行挤压,同时所述第一弹簧19呈压缩状态;当所述上模座11向上运动时,带动所述上斜楔脱离所述下斜楔;所述第一弹簧19通过所述第一螺栓18驱动所述侧固定板复位,进而将所述铆接冲头拉回。所述气缸3的底端设置在所述下托板1上侧面,活塞杆上连接有顶料块10;所述顶料块10的上端穿过所述下模座4的第六通孔和所述下垫板5的第七通孔设置在所述下脱板8的第八通孔中,沿第八通孔上下移动;当所述上模座11向上运动后,所述气缸3中的活塞杆驱动所述顶料块10顶起待加工产品,所述下模板9脱离待加工产品后,所述顶料块10复位。还包括机床顶杆28,所述机床顶杆28连接在所述下托板1的下侧面。当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时,上模向下运动,首先脱料板26压住产品上表面,上模继续下行,脱料板26受力开始上行,产品开始成型,脱料板26继续上行至固定板14,成型完成。上模继续下行,下脱板8开始下行,上斜楔接触下斜楔带动侧固定板向内运动,侧固定板行程完成后,铆接冲头25开始工作,上模继续下行,直至模具完全闭模,铆接完成。上模开始上行,上斜楔、下斜楔开始分离,侧固定板后退直至靠到靠块,上模至开模状态后,气缸3开始工作,顶起已成型的产品,使其脱离下模成型块,取出产品,气缸3复位,至此,一次冲压完成成型、铆接。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模内成型铆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托板(1)、上模座(11)、下模座(4)、下脱板(8)、脱料板(26)、上斜楔、靠块、侧固定板、铆接冲头(25)、第一螺栓(18)以及氮气弹簧(15);所述下托板(1)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脚(2)、气缸(3);所述下垫脚(2)的上侧面设置有所述下模座(4);所述下模座(4)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板(5);所述下垫板(5)上设置有第一下斜楔(7)、第二下斜楔(6);所述第一下斜楔(7)、第二下斜楔(6)之间设置有所述下脱板(8);所述下脱板(8)的上侧面设置有下模板(9);所述上模座(11)的下侧面依次设置有上背板(12)、上垫板(13)、固定板(14);所述上模座(11)上设置有氮气弹簧安装槽,所述氮气弹簧(1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氮气弹簧安装槽的槽底;另一端的活塞杆穿过所述上背板(12)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垫板(13)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板(14)的第三通孔连接所述脱料板(26);所述上斜楔设置在所述靠块和所述侧固定板之间,所述铆接冲头(2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侧固定板内;所述第一螺栓(18)穿过所述靠块的第五通孔连接所述上斜楔;所述第一螺栓(18)的外侧设有第一等高套筒(20);所述靠块的一外侧壁和套设在第一螺栓(18)上的第一垫片(17)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9);当所述上模座(11)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上斜楔向下运动,通过所述侧固定板上的铆接冲头对所述下模板(9)进行挤压,同时所述第一弹簧(19)呈压缩状态;当所述上模座(11)向上运动时,带动所述上斜楔脱离所述下斜楔;所述第一弹簧(19)通过所述第一螺栓(18)驱动所述侧固定板复位,进而将所述铆接冲头拉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成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托板(1)、上模座(11)、下模座(4)、下脱板(8)、脱料板(26)、上斜楔、靠块、侧固定板、铆接冲头(25)、第一螺栓(18)以及氮气弹簧(15);所述下托板(1)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脚(2)、气缸(3);所述下垫脚(2)的上侧面设置有所述下模座(4);所述下模座(4)的上侧面设置有下垫板(5);所述下垫板(5)上设置有第一下斜楔(7)、第二下斜楔(6);所述第一下斜楔(7)、第二下斜楔(6)之间设置有所述下脱板(8);所述下脱板(8)的上侧面设置有下模板(9);所述上模座(11)的下侧面依次设置有上背板(12)、上垫板(13)、固定板(14);所述上模座(11)上设置有氮气弹簧安装槽,所述氮气弹簧(1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氮气弹簧安装槽的槽底;另一端的活塞杆穿过所述上背板(12)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垫板(13)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板(14)的第三通孔连接所述脱料板(26);所述上斜楔设置在所述靠块和所述侧固定板之间,所述铆接冲头(2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侧固定板内;所述第一螺栓(18)穿过所述靠块的第五通孔连接所述上斜楔;所述第一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绪光
申请(专利权)人:擎亚金属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