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7297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PVC管,PVC管为多个,且首尾相连通呈环形,用于置于框架柱混凝土的顶部边缘处,PVC管上设置有内侧出水孔和底部出水孔,内侧出水孔分布在PVC管环形内侧,用于混凝土顶面养护,底部出水孔分布在PVC管环形底部,用于混凝土立面养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环形的PVC管置于框架柱混凝土的顶部边缘处,在PVC管通入自来水,即可进行混凝土顶面和四周立面的洒水养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滴水养护,能够加强补水,均匀保湿,减少因养护不到位而出现的裂纹、裂缝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成品质量与振捣、养护有着直接的关系,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初期水化热很高,水分蒸发较快,容易缺水,不能及时养护就会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框架柱混凝土采用常规的滴水养护不能均匀的保湿,混凝土成品往往部分干燥部分湿润,存在强度上升较慢,裂缝较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能够加强补水,均匀保湿,减少因养护不到位而出现的裂纹、裂缝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VC管,所述PVC管为多个,且首尾相连通呈环形,用于置于框架柱混凝土的顶部边缘处,所述PVC管上设置有内侧出水孔和底部出水孔,所述内侧出水孔分布在所述PVC管环形内侧,用于混凝土顶面养护,所述底部出水孔分布在所述PVC管环形底部,用于混凝土立面养护。进一步地,还包括蓄水桶,所述蓄水桶与所述PVC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桶通过连接软管与所述PVC管连通。进一步地,多个所述PVC管通过管接头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出水孔沿水平方向密布于所述PVC管环形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出水孔沿水平方向密布于所述PVC管环形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PVC管,PVC管为多个,且首尾相连通呈环形,用于置于框架柱混凝土的顶部边缘处,PVC管上设置有内侧出水孔和底部出水孔,内侧出水孔分布在PVC管环形内侧,用于混凝土顶面养护,底部出水孔分布在PVC管环形底部,用于混凝土立面养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环形的PVC管置于框架柱混凝土的顶部边缘处,在PVC管通入自来水,即可进行混凝土顶面和四周立面的洒水养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滴水养护,能够加强补水,均匀保湿,减少因养护不到位而出现的裂纹、裂缝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的PVC管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的对应关系为:1PVC管;11内侧出水孔;12底部出水孔;2框架柱混凝土;3蓄水桶;4连接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PVC管1,PVC管1为多个,且首尾相连通呈环形,用于置于框架柱混凝土2的顶部边缘处,PVC管1上设置有内侧出水孔11和底部出水孔12,内侧出水孔11分布在PVC管1环形内侧,用于混凝土顶面养护,底部出水孔12分布在PVC管1环形底部,用于混凝土立面养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环形的PVC管1置于框架柱混凝土2的顶部边缘处,在PVC管1通入自来水,即可进行混凝土顶面和四周立面的洒水养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滴水养护,能够加强补水,均匀保湿,减少因养护不到位而出现的裂纹、裂缝问题。同时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采用PVC材料,一方面,制作费用低,可批量制作;另一方面重量轻,安装、拆卸均十分方便,可重复利用。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蓄水桶3,蓄水桶3与PVC管1连通。具体地,蓄水桶3通过连接软管4与PVC管1连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环形的PVC管1置于框架柱混凝土2的顶部边缘处,将蓄水桶3装满水后置于混凝土顶部,即可进行混凝土顶面和四周立面的洒水养护。在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多个PVC管1通过相连通,使得本技术可根据混凝土的结构尺寸,通过管接头进行尺寸调整,从而便于各种类似结构的养护。即安装、拆卸方便,可重复利用。在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内侧出水孔11沿水平方向密布于PVC管1环形内侧。底部出水孔12沿水平方向密布于PVC管1环形底部。从而便于混凝土顶部和四周立面的养护。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VC管(1),所述PVC管(1)为多个,且首尾相连通呈环形,用于置于框架柱混凝土(2)的顶部边缘处,所述PVC管(1)上设置有内侧出水孔(11)和底部出水孔(12),所述内侧出水孔(11)分布在所述PVC管(1)环形内侧,用于混凝土顶面养护,所述底部出水孔(12)分布在所述PVC管(1)环形底部,用于混凝土立面养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VC管(1),所述PVC管(1)为多个,且首尾相连通呈环形,用于置于框架柱混凝土(2)的顶部边缘处,所述PVC管(1)上设置有内侧出水孔(11)和底部出水孔(12),所述内侧出水孔(11)分布在所述PVC管(1)环形内侧,用于混凝土顶面养护,所述底部出水孔(12)分布在所述PVC管(1)环形底部,用于混凝土立面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柱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桶(3),所述蓄水桶(3)与所述PVC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保东胡超杨青畅亨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