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08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销售装置中可顺利地排出的筒状的容器。容器(100)具备:第一外壳(110)以及第二外壳(120),其等分别具有开口,且形成在该开口相互对接的状态下两端封闭的筒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铰链(130),其将第一外壳(110)以及第二外壳(120)可开闭地连结;且第一外壳(110)以及第二外壳(120)的各自的开口包含直线状的缘部(114a、124a),弹性铰链(130)架设在缘部(114a、124a)之间,且沿着第一外壳(110)以及第二外壳(120)所形成的筒体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本案是分案申请。该分案的母案是申请日为2015年1月7日、申请号为201510007505.5、专利技术名称为“容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
技术介绍
存在如下销售装置,其收纳多个收容有玩具等物品的容器,如果购买者投入硬币并操作旋转手柄则排出一个收容有物品的容器,在此种销售装置中收容物品的容器典型的是使用球状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鉴于在球状容器中可收容的物品的大小或形状受限制,也提出有收纳筒状的容器并将其排出的销售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559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3415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9028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球状容器是将半球状的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利用弹性铰链可开闭地连结而构成。在半球状的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的各自的开口为圆形状时,由于如果弹性铰链的截面沿着开口而描绘圆弧,则弹性铰链的弯曲刚性变大,所以弹性铰链架设在被竖立设置在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的各自的外表面的肋的直线状的突端部之间。因此,弹性铰链从容器的外表面突出。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销售装置所使用的筒状的容器与球状的容器相比,在装置内的姿势的转换被限制。因此,如果在容器的外表面存在突出部,则有该突出部卡在例如配置在周围的其他容器或销售装置的排出机构的机构零件而妨碍容器排出的顾虑。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开发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销售装置中可顺利地排出的筒状的容器。[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等分别具有开口,形成在该开口相互对接之状态下两端封闭之筒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铰链,其将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可开闭地连结;且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开口包含直线状的缘部,所述弹性铰链架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之间,且沿着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也可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设置有缺口,所述弹性铰链在所述缺口架设在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缘部之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所述弹性铰链也可设置有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的所述缺口针对每个所述弹性铰链而个别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中相邻的缺口之间的端面,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开口相互对接的状态下相互抵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由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而构成的所述筒体的两端的盖壁,也可形成得较该筒体的圆周壁更厚。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也可在除架设有所述弹性铰链的所述缘部以外的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口的缘部的端面竖立设置有肋,该肋沿着该缘部延伸,且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开口相互对接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重叠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缘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也可在所述肋的各自的对向面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止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也可在除架设有所述弹性铰链的所述缘部以外的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口的缘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止突起,在除架设有所述弹性铰链的所述缘部以外的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开口的缘部的端面竖立设置有卡止爪,该卡止爪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开口相互对接的状态下收容在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凹部,且与所述卡止突起卡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中,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弹性铰链利用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所述弹性铰链形成得较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更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具备: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等分别具有开口,且形成在该开口相互对接的状态下两端封闭的圆筒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铰链,其将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可开闭地连结;且该容器的直径为50mm~70mm。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具备: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等分别具有开口,且形成在该开口相互对接的状态下两端封闭的圆筒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铰链,其将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可开闭地连结;且该容器的轴方向长度为90mm~110mm。[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在销售装置中可顺利地排出的筒状的容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销售装置的一例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图1的销售装置的内部构成图。图3是表示图1的销售装置的内部构成图。图4(A)、图4(B)是表示用于图1的销售装置的容器的构成图,图4(A)是表示容器打开的状态的图,图4(B)是表示容器关闭的状态的图。图5(A)、图5(B)是表示图4(A)、图4(B)的容器的弹性铰链的图,图5(A)是表示容器打开的状态时的弹性铰链的图,图5(B)是表示容器关闭的状态时的弹性铰链的图。图6(A)、图6(B)是表示将图4(A)、图4(B)的容器保持为关闭状态的卡止部的图,图6(B)是将由虚线圆VIB包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7(A)、图7(B)是表示图4(A)、图4(B)的容器的变化例的构成图,图7(B)是表示VIIB-VIIB线截面的图。图8(A)、图8(B)是表示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其他例的构成图,图8(A)是表示容器打开的状态的图,图8(B)是表示容器关闭的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容器的其他例的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销售装置的一例的构成。销售装置1具有箱型的框体2。在框体2的上部设置有收纳箱3,该收纳箱3收纳多个收容有玩具等物品的筒状的容器100,在收纳箱3下部的前表面设置有将收纳在收纳箱3中的容器排出的排出口4。容器100在图示的例中形成为圆筒状。另外,在框体2下部的前表面设置有:硬币投入口5,其供投入硬币;旋转手柄6,其用以使容器100排出;返还按钮7,其用以返还被投入至硬币投入口5的硬币;以及硬币接盘8,其供返还的硬币排出。此外,销售装置1的框体2除了收纳箱3以外,可使用与收纳、排出球状的容器的现有销售装置的框体相同的部件,该销售装置1是将现有的销售装置中收纳球状的容器的收纳箱更换为收纳箱3而构成。图2以及图3表示销售装置1的内部构成。收纳箱3的内部通过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分隔部件10而在左右被分隔为两个收纳室11A、11B。收纳室11A、11B的各者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与容器100的轴方向尺寸大致相同,容器100是将其轴方向配置在收纳箱3的左右方向而收纳在各个收纳室11A、11B。而且,在收纳箱3的内侧面以及分隔部件10的两侧面,设置有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引突起12。在各个收纳室11A、11B中,容器100是通过导引突起12而在上下方向重叠从而形成列,且在前后方向排列为多列(图示的例中为5列)而收纳。在收纳箱3的下部设置有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是与旋转手柄6的操作连动,且以相对于操作一次旋转手柄6而排出一个收纳在收纳箱3中的容器100的方式动作。关于排出机构的构成以及动作记载在日本专利第4902807号公报中,以下简单地进行说明。所述排出机构具备:袋部20,其连接在排出口4的后方,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其具备: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等分别具有开口,且形成在该开口相互对接之状态下两端封闭之筒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铰链,其将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可开闭地连结;且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开口包含直线状的缘部,所述弹性铰链架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之间,且沿着所述筒体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14 JP 2014-0046461.一种容器,其具备: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其等分别具有开口,且形成在该开口相互对接之状态下两端封闭之筒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铰链,其将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可开闭地连结;且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开口包含直线状的缘部,所述弹性铰链架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之间,且沿着所述筒体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设置有缺口,且所述弹性铰链在所述缺口架设在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缘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弹性铰链设置有多个,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的所述缺口,针对每个所述弹性铰链而个别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缘部中相邻的缺口之间的端面,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各自的所述开口相互对接的状态下相互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由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构成的所述筒体的两端的盖壁形成得较该筒体的圆周壁更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在除架设有所述弹性铰链的所述缘部以外的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口的缘部的端面竖立设置有肋,该肋沿着该缘部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信夫
申请(专利权)人:万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