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种蜱粘合蛋白的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63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蜱粘合蛋白在疫苗生产中的用途,该疫苗用于保护动物免受吸血性外寄生虫的叮咬并且对抗由该寄生虫造成的病毒、细菌和其它病原体的传播。当被用作为疫苗成分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蜱粘合蛋白带来了对抗多种外寄生虫的广泛的交叉反应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蜱粘合蛋白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该疫苗用于保护动物免受吸血体外寄生虫的叮咬并且免于由这些体外寄生虫进行的病毒、细菌及其它病原体的传播。吸血体外寄生虫,例如蚊子和蜱,是疾病的极端高效的传染者。例如,蜱R.appenddiculatus为在亚撒哈拉(sub-saharan)地区发展畜牧的一个主要障碍,它传播原生类寄生虫Theileria parva,该寄生虫导致通常致死的东海岸热。该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牛类最主要的疾病(Norval et al.,1992a;Norval et al.,1992b)。这种蜱还是导致内罗毕绵羊病(Nairobi sheep disease),该疾病在绵羊和山羊中是一种致残并且经常致死的疾病(Davies,1998)。进一步,R.appenddiculatus以及其它蜱害虫还可对动物皮肤造成严重损坏,由此而影响了皮革业。在传统上,用于控制蜱种群的工艺使用了以诸如acaracide这样的化学物质进行的动物治疗。这一策略已经导致了抗性蜱的形成,这表明必须引入新种类的化学物质。进一步,该化学物几乎不具有残留效能,这说明它们必须经常被应用。第二种方法是培育抗蜱动物,但是其所产生的抵抗力程度远不理想。在对抗寄生虫传播疾病的努力中已经进行了大量尝试以使用完整蜱抽提物或者蜱消化道来对动物进行抗蜱的免疫。一些特定的报道使用了重组蜱蛋白(例见,国际专利申请WO88/03929)。但是,尽管有了这样的进展,唯一的商业化蜱疫苗仅仅在对抗成体期的B.microlus才具有作用而且还根据该物种的地理分布而在效能上有所变化。尚未开发出能够提供对蜱动物的整个种群具有抗性或者对其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寄生虫具有抗性的疫苗。因此对于抵抗由吸血外寄生虫传播的疾病的疫苗具有巨大的需求。令人惊奇的是,现在已经发现蜱粘合(cement)蛋白可用作疫苗成分。专利技术概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了一种疫苗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一种免疫原性的蜱粘合蛋白、该蛋白的一个片段或者或其功能等价物,它们与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结合。在此证明以这样的疫苗对动物的免疫导致了抗体的产生,该抗体有效地对抗多种外寄生虫物种。在世界的多个部分存在着大量的外寄生虫物种,尽管它们的影响范围倾向于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那里它们以及它们所携带的疾病是地方性的疾病。这些物种的类型变化巨大并且广泛地适应于各异的进食策略,从短时的进食者如蚊子、马蝇、采采蝇、跳蚤、虱以及螨,一直到可能长期进食的水蛭和蜱。所有这些外寄生虫物种是本专利技术疾苗的合适的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疫苗特别有效于对抗蜱物种。靶蜱物种的例子为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R.sanguineus,R.bursa,Amblyomma variegatum,A.americanum,A. cajennense,A.hebraeum,Boophilusmicroplus,B.annulatus,B.decoloratus,Dermacentor reticulatus,D.andersoni,D.marginatus,D.variabilis,Haemaphysalis inermis,Ha.leachii,Ha.punctata,Hyalommaanatolicum anatolicum,Hy.dromedarii,Hy.marginatum margiatum,Ixodes ricinus,I.persulcatus,I.scapularis,I.hexagonus,Argas persicus,A.reflexus,Ornithodoroserraticus,O.moubata moubata,O.m.porcinus,和O.savignyi.上述外寄生虫物种中的共同点是它们吸食血液、淋巴液或者它们食用宿主的皮肤产物,这意味着任何存在于宿主中的抗体被自动内化进入外寄生虫。这为抗体的给药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并且自动化的路线,并且如果该抗体对抗一种外寄生虫的蛋白质,这意味着一种组织良好的免疫方案可导致该寄生虫在相关区域的完全消除。食血外寄生虫是本专利技术的疫苗的特别优选的目标。本专利技术者已经发现多种不同的蜱粘合蛋白,并且已经在多种情况下克隆出了它们的编码基因。例如,国际专利申请PCT/GB98/03397描述了多种组织粘合蛋白的分离并且讨论了它们在医药上作为组织粘合成分对于皮肤手术以及创伤愈合的应用以及应用于人类或者动物组织之间或者同其它生物材料的暂时或者永久连接,其内容在此全部引为参考。Ixodid(硬)蜱为吸血寄生虫,它们通过一种“粘合锥”将自身附着于一种脊椎动物宿主之上,该粘合锥源于蜱唾液腺的II型和III型腺泡(Kemp et al.,1982;Walker et al.,1985)。形成该锥的粘质(cement)为一种乳白色的分泌物,该分泌物被注射入这些寄生虫所吸食处的动物的皮肤。该粘质含有大量的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成分。该粘质被喷入该叮咬位点以及皮肤之上,并且在变硬之后确保该口器在进食期间保持牢固地锚定于该宿主,在典型的情况下这要持续4到8天。该粘合锥还可作为一种在进食期间防止液体从叮咬位点渗漏的密封垫而发挥作用。蜱粘合锥为一种分层结构,由两个主要类型的粘合物组成。第一类粘质在建立叮咬位点后仅仅几分钟内产生并且迅速硬化以形成该锥的坚硬“核心”。第二类粘质较迟分泌,约在附着后几个小时后进行,并且较为缓慢地硬化以形成一种较有弹性的“外层”。在成体蜱体内,粘质的产生在典型的情况下持续直至附着后的第3到第4天(Kempetal.,1982;Sonnenshine et al.,1991)。蜱粘质的成分在不同的硬蜱种类中显得互相类似。例如,已经表明一种针对褐耳蜱(brown ear tick)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的90kD唾液蛋白的抗血清能够识别来自于美洲狗蜱(American dogtick)Dermacenter variabilis、孤星蜱(lone star tick)Amblyommaamericanum、褐狗蜱(Brown dog tick)R.sanguineus的唾液腺的多肽(Jaworski et al.,1992)。未纯化的粘合成分在此之前已经作为宿主抗性的诱导剂而进行了测试(Brown et al.,1986;Shapiro et al.,1989),但未能产生基于这些蛋白质的可靠的疫苗。在某种意义上,这并非意外,因为序列关系表明粘合蛋白经设计而模拟了宿主的皮肤蛋白,其最有可能的目的在于避免皮肤通过宿主的自然免疫防御机制进行对蜱附着的排斥。特定的蜱蛋白同其周围的组织在组成上的近似还可以辅助该粘合锥同周围的皮肤组织紧密的结合。适于引入本专利技术的疫苗的蜱粘合蛋白可来自于任何适宜的蜱物种,例如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I.ricinus、Dermacenterreticulatus、Dermacenter variabilis、Amblyomma americanum、Rhipicephalus sanguineus、Amblyomma variegatum、Boophil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疫苗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一种免疫原性的蜱粘合蛋白、其片段或者其功能等价物,该蛋白、片段或者功能等价物与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R特林内尔GC佩森PA努塔尔
申请(专利权)人:梅瑞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