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36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包括开口向上的长方体框形的主框体、位于主框体的上端面前后两端的支撑件、位于主框体上端面中央的起吊板、位于支撑件和起吊板之间的2块加强板和位于主框体的下端面两侧中央的下连接板;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板、平支撑板、竖支撑板,限位板与平支撑板呈120°连接;支撑件由其竖支撑板及辅助支撑板与主框体焊接连接,且2个支撑件对称设置在主框体的底框板的上方两端,限位板位于外侧;起吊板位于主框体的底框板的上方中央;加强板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支撑件与起吊板之间;2个下连接板位于底框板的下方前后两端。所述起吊件即可用于起吊又可用于层叠堆放,较为方便。

A lifting part of a hood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unit housing, includes an open frame shaped main frame,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frame before and after the support, both ends of the main frame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lifting plate, located between the central support and the lifting plate 2 to strengthen the board and is located in the main frame.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plate to both sides of the central on the cuboid; support comprises a limiting plate, connecting the flat support plate, vertical support plate, limiting plate and flat support plate have 120 degrees of connection; support the vertical support plate and support plate and the main body frame welding connection, and 2 a supporting member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main frame body ends at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a limiting plate located outside; lifting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main frame of the bottom frame above the center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support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fting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2 lower connecting plate positioned on the bottom frame plate Both ends of the front and back. The lifting parts can be used for lifting and stacking,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机组罩壳的起吊件。
技术介绍
目前柴油发电机组通常采用集装箱式的外形设计,在机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机组罩壳,在机组运输或移动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机组罩壳上的吊耳起吊,然后移动,吊耳设计顶部时,两个柴油发电机组就无法上下层叠堆放,在对空间要求比较高的情形下,空间浪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起吊又能层叠堆放的机组罩壳的起吊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是钢制一体件,包括开口向上的长方体框形的主框体、位于主框体的上端面前后两端的支撑件、位于主框体上端面中央的起吊板、位于支撑件和起吊板之间的2块加强板和位于主框体的下端面两侧中央的下连接板,其中,主框体包括呈90°一次连接的左框板、底框板、右框板;底框板的前后两端各设有2个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板、平支撑板、竖支撑板,限位板与平支撑板呈120°连接,平支撑板与竖支撑板呈90°连接,支撑件还包括与平支撑板、竖支撑板均垂直连接的辅助支撑板,辅助支撑板位于平支撑板的下方,与平支撑板、竖支撑板均焊接连接;起吊板是一块矩形板,设有前后贯通的起吊孔;加强板水平设置;支撑件由其竖支撑板及辅助支撑板与主框体焊接连接,且2个支撑件对称设置在主框体的底框板的上方两端,限位板位于外侧;起吊板由其左、下、右端面与主框体焊接连接,且位于主框体的底框板的上方中央;加强板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支撑件与起吊板之间;下连接板插入主框体的底框板并与底框板焊接,2个下连接板位于底框板的下方前后两端,下连接板与底框板同轴向。进一步的,下连接板是矩形板,其上设有4个第二连接孔;加强板由其前后左右四个端面分别与起吊板、主框体的左框板和右框板、支撑件的竖支撑板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左框板和右框板上设有左右贯通的用于起吊的辅助连接孔;加强板的中部设有圆形的第一工艺孔,两端设有开口向外的半腰圆形第二工艺孔。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分成限位部分和起吊部分,不仅能实现相当于吊耳的起吊功能,且限位部分凸起,在双层层叠堆放时起到限位作用,由位于下方的机组的起吊件的限位板对位于上方的机组进行支撑。另外,起吊件的起吊板设置在罩壳两端中间部分,起吊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起吊件的机组罩壳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起吊件的机组罩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起吊件的机组罩壳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起吊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起吊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起吊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前侧组件1,第一前控制柜门11,第一前连接支撑板12,第二前控制柜门13,连接板14,第三前控制柜门15,第二前连接支撑板16,前右侧板17,右侧组件2,后侧组件3,后左侧板31,第一后连接支撑板32,第一后控制柜门33,后连接板34,第二后控制柜门35,第二后连接支撑板36,后右侧板37,左侧组件4,第一上盖板5,第二上盖板6,第三上盖板7,起吊件8,主框体81,左框板81-1,底框板81-2,第一连接孔81-2-1,右框板81-3,支撑件82,限位板82-1,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辅助支撑板82-4,起吊板83,起吊孔83-1,加强板84,下连接板85,第二连接孔85-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是钢制一体件,包括开口向上的长方体框形的主框体81、位于主框体81的上端面前后两端的支撑件82、位于主框体81上端面中央的起吊板83、位于支撑件82和起吊板83之间的2块加强板84和位于主框体81的下端面两侧中央的下连接板85,其中,主框体81包括呈90°一次连接的左框板81-1、底框板81-2、右框板81-3,左框板81-1和右框板81-3上设有左右贯通的用于起吊的辅助连接孔;底框板81-2的前后两端各设有2个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81-2-1。支撑件82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板82-1、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限位板82-1与平支撑板82-2呈120°连接,平支撑板82-2与竖支撑板82-3呈90°连接,支撑件82还包括与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均垂直连接的辅助支撑板82-4,辅助支撑板82-4位于平支撑板82-2的下方,与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均焊接连接。起吊板83是一块矩形板,设有前后贯通的起吊孔83-1。加强板84水平设置,加强板84的中部设有圆形的第一工艺孔,两端设有开口向外的半腰圆形第二工艺孔。下连接板85是矩形板,其上设有用于与长方体主框连接的4个第二连接孔85-1。支撑件82由其竖支撑板82-3及辅助支撑板82-4与主框体81焊接连接,且2个支撑件82对称设置在主框体81的底框板81-2的上方两端,限位板82-1位于外侧。起吊板83由其左、下、右端面与主框体81焊接连接,且位于主框体81的底框板81-2的上方中央。加强板84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支撑件82与起吊板83之间,具体来讲,加强板84由其前后左右四个端面分别与起吊板83、主框体的左框板81-1和右框板81-3、支撑件82的竖支撑板82-3焊接。下连接板85插入主框体81的底框板81-2并与底框板81-2焊接,2个下连接板85位于底框板81-2的下方前后两端,下连接板85与底框板81-2同轴向。(应用例)见图1至图3,本应用例具有起吊件的机组罩壳包括呈90°环形连接的前侧组件1、右侧组件2、后侧组件3及左侧组件4组成的长方体主框以及固定在长方体主框上端面的第一上盖板5、第二上盖板6、第三上盖板7,前侧组件1包括从左到右依次通过紧固件连接的第一前控制柜门11、第一前连接支撑板12、第二前控制柜门13、前连接板14、第三前控制柜门15、第二前连接支撑板16以及前右侧板17,其中第一前控制柜门11、第二前控制柜门13与第一前连接支撑板12通过铰链连接,第三前控制柜门15与第二前连接支撑板16通过铰链连接;第一前连接支撑板12和第二前连接支撑板16的上端面各设有2个上下贯通的通孔。右侧组件2由两块上下设置的矩形板组成。后侧组件3包括从左到右依次通过紧固件连接的后左侧板31、第一后连接支撑板32、第一后控制柜门33、后连接板34、第二后控制柜门35、第二后连接支撑板36和后右侧板37,第一后控制柜门33与第一后连接支撑板32通过铰链连接;第二后控制柜门35与第二后连接支撑板36通过铰链连接;第一后连接支撑板32和第二后连接支撑板36的上端面各设有2个上下贯通的通孔。左侧组件4由两块上下设置的矩形板组成。第一上盖板5、第二上盖板6、第三上盖板7均由矩形板组成,第一上盖板5与第二上盖板6之间设有空隙,空隙的宽度与宽度一致的第一前连接支撑板12、第一后连接支撑板32对应;第二上盖板6与第三上盖板7之间设有空隙,空隙的宽度与宽度一致的第二前连接支撑板16、第二后连接支撑板36对应。仍见图1至图3,本应用例的具有起吊件的机组罩壳还包括2个由实施例1得到的2个机组罩壳的起吊件(下简称起吊件8),1个起吊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其特征在于:是钢制一体件,包括开口向上的长方体框形的主框体(81)、位于主框体(81)的上端面前后两端的支撑件(82)、位于主框体(81)上端面中央的起吊板(83)、位于支撑件(82)和起吊板(83)之间的2块加强板(84)和位于主框体(81)的下端面两侧中央的下连接板(85),其中,主框体(81)包括呈90°一次连接的左框板(81‑1)、底框板(81‑2)、右框板(81‑3);底框板(81‑2)的前后两端各设有2个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81‑2‑1);支撑件(82)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板(82‑1)、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限位板(82‑1)与平支撑板(82‑2)呈120°连接,平支撑板(82‑2)与竖支撑板(82‑3)呈90°连接,支撑件(82)还包括与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均垂直连接的辅助支撑板(82‑4),辅助支撑板(82‑4)位于平支撑板(82‑2)的下方,与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均焊接连接;起吊板(83)是一块矩形板,设有前后贯通的起吊孔(83‑1);加强板(84)水平设置;支撑件(82)由其竖支撑板(82‑3)及辅助支撑板(82‑4)与主框体(81)焊接连接,且2个支撑件(82)对称设置在主框体(81)的底框板(81‑2)的上方两端,限位板(82‑1)位于外侧;起吊板(83)由其左、下、右端面与主框体(81)焊接连接,且位于主框体(81)的底框板(81‑2)的上方中央;加强板(84)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支撑件(82)与起吊板(83)之间;下连接板(85)插入主框体(81)的底框板(81‑2)并与底框板(81‑2)焊接,2个下连接板(85)位于底框板(81‑2)的下方前后两端,下连接板(85)与底框板(81‑2)同轴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组罩壳的起吊件,其特征在于:是钢制一体件,包括开口向上的长方体框形的主框体(81)、位于主框体(81)的上端面前后两端的支撑件(82)、位于主框体(81)上端面中央的起吊板(83)、位于支撑件(82)和起吊板(83)之间的2块加强板(84)和位于主框体(81)的下端面两侧中央的下连接板(85),其中,主框体(81)包括呈90°一次连接的左框板(81-1)、底框板(81-2)、右框板(81-3);底框板(81-2)的前后两端各设有2个上下贯通的第一连接孔(81-2-1);支撑件(82)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板(82-1)、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限位板(82-1)与平支撑板(82-2)呈120°连接,平支撑板(82-2)与竖支撑板(82-3)呈90°连接,支撑件(82)还包括与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均垂直连接的辅助支撑板(82-4),辅助支撑板(82-4)位于平支撑板(82-2)的下方,与平支撑板(82-2)、竖支撑板(82-3)均焊接连接;起吊板(83)是一块矩形板,设有前后贯通的起吊孔(83-1);加强板(84)水平设置;支撑件(82)由其竖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冬梅岑玉柱周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雅柯斯电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