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进专利>正文

肿瘤抗原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疫苗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172381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肿瘤抗原疫苗,它包含来自肿瘤抗原的7个或7个以上氨基酸的序列和免疫球蛋白的CH3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上述两个序列相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编码该肿瘤抗原疫苗的DNA序列,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肿瘤抗原疫苗的疫苗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疫苗分子量比抗原抗体复合物小许多倍,易被树突状细胞吞噬,产生很强的免疫反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和医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肿瘤抗原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疫苗组合物
技术介绍
肿瘤至今仍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水平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方案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最终大部分病人仍难以逃脱死亡的厄运。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和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进一步的了解使得的研制和开发生物治疗方法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肿瘤疫苗的研制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最主要的方向之一。尽管体液免疫系统可能产生一定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但研究表明细胞毒(CD8+)和辅助(CD4+)T-细胞在肿瘤排斥反应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大多数肿瘤疫苗的目标都致力于诱导细胞的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T-细胞抗原受体(TCR)识别抗原的方式仅仅涉及到位于靶细胞表面并嵌于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I类和II类分子的多肽片断。I类MHC分子提呈内源性蛋白分解所产生的多肽。肿瘤细胞在合成肿瘤抗原的过程中,分解的多肽通过MHC I类分子被提呈致肿瘤细胞表面激活CD8+T-细胞。II类分子为CD4+T-细胞所识别,主要位于特殊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表面,包括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肿瘤细胞分泌或肿瘤溶解释放外源性蛋白被APCs俘获。在APC内,抗原被加工成多肽片断并由II类MHC提呈给CD4+细胞。CD4+T-细胞与体液的细胞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通过与B-细胞的直接相互作用刺激抗体的产生并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扩增CD8+T-细胞反应。激活的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最终成为细胞毒T细胞并溶解肿瘤细胞。APCs也能加工多肽并通过MHCI类分子提呈给CD8+T-细胞。理想的肿瘤-特异的抗原应具有免疫原性,为肿瘤细胞所表达但不表达于正常的细胞。不幸的是,大多数肿瘤抗原都没有足够的免疫原性以诱导有效的免疫反应,而且,许多肿瘤抗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于正常的组织,因此,这些抗原只是肿瘤相关的而不是真正的肿瘤特异的抗原。所设计的肿瘤疫苗就必须要克服机体的免疫耐受障碍。肿瘤疫苗主要分为全细胞疫苗、蛋白分子疫苗、多肽疫苗、重组分子疫苗和树突状细胞疫苗。而DNA疫苗和RNA疫苗实际上仍属于分子疫苗,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达系统。细胞疫苗过去,对肿瘤抗原与其临床的相关性方面并不十分清楚,采用全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可以提供那些未知的肿瘤抗原来激活免疫系统肿瘤抗原。小鼠肿瘤模型中,通常使用照射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以保护小鼠免受接种的肿瘤的侵袭。但当肿瘤细胞疫苗使用的时间推迟到接种肿瘤细胞后一周时,疫苗就失去了保护小鼠的能力。肿瘤细胞疫苗的临床治疗反应比较差,仅仅适用于无特殊肿瘤抗原的肿瘤病人的预防复发。对于进展期病人在临床研究方面很少获得良好效果。近年来,由于在识别分析肿瘤抗原方面的进展,特别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机制的深入了解,肿瘤抗原疫苗已基本取代细胞疫苗被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多肽和蛋白疫苗T-细胞识别MHC分子表面的抗原多肽表位一般为7-12个氨基酸,因此,抗原多肽可以与免疫佐剂混合应用以达到在体内装载于空虚的MHC分子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以多肽为基础的疫苗都是MHC I类抗原限制性多肽。当小鼠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后,多肽疫苗开始进入了临床研究。Marchandetal进行了I临床试验,12例表达MAGE-3,III或IV期黑色素细胞瘤病人,连续三个月给予合成的MAGE-3多肽。虽然有三例病人有部分肿瘤退缩,但没有检测到细胞毒T-细胞反应的证据。Rosenberg等用合成的A2-限制性gp100多肽免疫黑色素细胞瘤病人,11个接受了福氏完全佐剂的病人中有10例病人对多肽产生了反应,部分病人出现了肿瘤反应的T-细胞,但未发现明显临床效果。19例联合全身应用IL-2的病人,3例病人出现多肽-反应性T-细胞反应,7例病人有明显的临床效应,包括一例完全退缩,而单独应用IL-2的临床反应率为17%。多肽疫苗应用有一些限制。所应用的多肽疫苗必需与病人的MHC I类抗原分子相匹配,即所谓的个体化,不同的病人MHC I类分子的亚型不同,所使用的肿瘤抗原多肽的序列也不同,这给肿瘤抗原多肽的临床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重组分子疫苗肿瘤抗原蛋白疫苗的应用可以克服这种困难,但是单纯使用蛋白并不能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灵长类动物试验研究证实最佳的免疫效果需要将肿瘤蛋白与强免疫原性蛋白相绞联。弱抗原要诱导出有效的免疫反应,就必须联合使用免疫佐剂,提供一个非特异性的信号以激活免疫系统,许多免疫佐剂都有一定的毒性而不能应用于临床,所以抗原蛋白疫苗大都是以重组形式出现的。用重组形式增强肿瘤蛋白的免疫原性的方法就是将肿瘤抗原与细胞因子,如GM-CSF,白细胞介素等重组形成融合蛋白。肿瘤弱抗原与细菌或病毒抗原、毒素如白喉毒素、假单胞菌毒素等的重组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抗原的抗原性,促进DC对肿瘤抗原的吞噬提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肿瘤抗原与毒素的单独重组的方法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树突状细胞疫苗对于有效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T-细胞需要抗原被提呈并致敏原始T-细胞,致敏的T-淋巴细胞获得再刺激。要启动有效的T-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来源于体内任何部位的肿瘤抗原多肽必须被循环的T-细胞所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缺乏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无法激活T-细胞免疫。因此,抗原的提呈是获得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性步骤。疫苗刺激的免疫反应主要依赖于有效的APC对抗原的初加工和进一步的提呈。树突状细胞(DC)是最有效的APC。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Cs能够使免疫系统克服这一障碍。DCs目前可以从CD34+造血干细胞的或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的分离中大量获得。DCs在大多数组织内以未成熟状态存在,不能直接刺激T-细胞但具有特殊的俘获和加工抗原的能力。这些被俘获的抗原在DCs细胞内通过I类和II类MHC分子被有效地提呈致细胞表面。抗原的俘获作为刺激信号促进细胞成熟并向局部淋巴结迁移。这些成熟的DCs的细胞表面还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具有强大的激活T-淋巴细胞的功能。在体外大量产生的DCs用肿瘤抗原进行冲击制备的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采用肿瘤细胞溶解物,肿瘤抗原蛋白,肿瘤抗原多肽等冲击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临床研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采用自身的肿瘤细胞与DCs融合的细胞疫苗治疗转移性肾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7例病人中有7例有确切的临床反应,其中包括4例完全退缩。因此,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看,DCs为基础的疫苗是所有方案中最理想的疫苗。但是,DC的体外分离和培养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和费用,如果能在体内有效地完成向DC递送肿瘤抗原并激活DC则可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向DC递送抗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因为免疫球蛋白的Fc段与DC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可以促进DC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吞噬。用重组DNA疫苗的方式也证实免疫球蛋白的Fc段可以促进对B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反应,可以提高免疫活性细胞干扰素的产生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D8+的活性,这种DNA疫苗是否能在动物试验中得到满意的治疗肝炎的效果至今未有相关报道。由于肝炎病人的大部分肝细胞都不同程度被感染,如果这种DNA疫苗有很好的效果的话,将会导致免疫细胞对所有受感染的肝细胞的攻击,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肿瘤抗原疫苗,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来自肿瘤抗原的7个或7个以上氨基酸的序列和免疫球蛋白的CH3部分的氨基酸序列,上述两个序列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李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