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均惠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364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包括车体、第一升降台、控制器和主平台,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声光报警器一侧的车体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车体的顶部安装有大功率升降支柱,所述大功率升降支柱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台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液压支柱,所述第一液压支柱两侧的第一升降平台上方安装有外剪叉臂与内剪叉臂,所述外剪叉臂与内剪叉臂通过螺栓安装有主平台,所述主平台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主平台的另一侧安装有搭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装置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较高的承载能力,以及高空作业情况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A lift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是指用于搬运或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升降机作为起重设备的一种,是可在垂直上下通道上载运人或货物升降的平台或半封闭平台的提升设备。随着地产开发行业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对于建筑用工程机械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所需的人力物力异常庞大,其中往往伴随着高空作业等高危作业环境,涉及人身安全方面。现有建筑工程机械一般存在设计结构不合理,工作不稳定等缺陷,在高空作业过程中,人力物力如何快速运输,如何保证人的生命安全,问题依旧严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包括车体、第一升降台、控制器和主平台,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一侧的车体底部安装有升降支腿,所述车体的表面安装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一侧的车体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车体的顶部安装有大功率升降支柱,所述大功率升降支柱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台的底部安装有油箱,所述油箱一侧的第一升降台底部依次安装有液压泵、防爆电磁阀与防爆软管,所述第一升降台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液压支柱,且第一液压支柱通过螺栓与防爆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柱两侧的第一升降平台上方安装有外剪叉臂与内剪叉臂,所述外剪叉臂与内剪叉臂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二液压支柱,所述外剪叉臂与内剪叉臂通过螺栓安装有主平台,所述主平台的内部暗转有第三液压支柱,所述第三液压支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下方的主平台内部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栓与移动台的底部连接,所述移动台的顶部安装有电阻应变片,所述电阻应变片两侧的移动台表面皆设置有限位孔,所述主平台的底部安装有小型电动伸缩杆,所述主平台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主平台的另一侧安装有搭板,且小型电动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搭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一侧的车体表面安装有电源按钮。优选的,所述主平台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红外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主平台的底部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内剪叉臂相连。优选的,所述主平台的顶部安装有护栏。优选的,所述护栏的一端表面安装有电磁吸附装置。优选的,所述车体的表面涂覆有防锈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为移动剪叉式升降机,底部设置有行走轮,利于整个装置的移动,底部同时设置有支腿,正常工作过程中,对整个装置起固定支撑的作用,车体上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增加整个装置作业高度的同时增强了稳定性,车体上方设置有凹台,在非工作状态下,利于电动升降平台的收缩,节省体积,整体采用双级剪叉式,增大提升高度的同时,设置多处支架增强其稳定性,同时采用第一第二液压支柱同时工作,增大了可工作载荷,同时,主平台上设置有红外感应器和重力感应电阻应变片,可在偏位或超载情况发生后进行声光报警,提前防范人身意外的发生,同时,主平台上还设置有独立的移动台,在运输工程用车或是大物料时刻起到纠正偏位和限位固定的作用,做到绝对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行走轮;2:升降支腿;3-声光报警器;4-第一升降台;5-外剪叉臂;6-第一液压支柱;7-支架;8-限位挡板;9-护栏;10-控制器;11-电源按钮;12-内剪叉臂;13-第二液压支柱;14-搭板;15-电磁吸附装置;16-电磁防爆阀;17-防爆软管;18-第三液压支柱;19-移动台;20-大功率升降支柱;21-油箱;22-液压泵;23-主平台;24-电动机;25-车体;26-支撑杆;27-红外传感器;28-电阻应变片;29-小型电动伸缩杆;30-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包括车体25、第一升降台4、控制器10和主平台23,车体25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行走轮1一侧的车体25底部安装有升降支腿2,车体25的表面安装有声光报警器3,声光报警器3一侧的车体25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10,且控制器10的表面安装有电源按钮11,车体25的顶部安装有大功率升降支柱20,此大功率升降支柱20型号可为LX600电动伸缩杆,大功率升降支柱2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升降台4,第一升降台4的底部安装有油箱21,油箱21一侧的第一升降台4底部依次安装有液压泵22、防爆电磁阀16与防爆软管17,此液压泵22可选型号为VP40液压泵,第一升降台4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液压支柱6,且第一液压支柱6通过螺栓与防爆软管17的一端连接,第一液压支柱6两侧的第一升降平台4上方安装有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杆26,支撑杆26上安装有第二液压支柱13,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通过螺栓安装有主平台23,主平台23表面的边缘处皆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7,主平台23的内部暗转有第三液压支柱18,第三液压支柱18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移动台19,移动台19下方的主平台23内部安装有电动机24,此电动机24型号可选为Y100L变频电动机,且电动机24的输出端通过螺栓与移动台19的底部连接,移动台19的顶部安装有电阻应变片28,电阻应变片28两侧的移动台19表面皆设置有限位孔30,主平台23的底部安装有小型电动伸缩杆29,此小型电动伸缩杆29型号可选为XTL100电动伸缩杆,主平台23的底部安装有支架7,且支架7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内剪叉臂12相连,主平台23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挡板8,主平台31的另一侧安装有搭板14,且小型电动伸缩杆2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搭板14连接,主平台23的顶部安装有护栏9,且护栏9的一端表面安装有电磁吸附装置15。工作原理:在工作过程中,支腿2固定于地面,对整个装置起固定支撑的作用,受操作台10控制,电磁吸附装置15失电,搭板14下放,所需要高空运输的人或物可通过搭板14进入主平台23,进入主平台23后,除了护栏9和限位挡板8对人或物限位外,当载物偏位后,设置主平台23上的红外感应器27将过位信息发送给操作台10,操作台10进行声光报警器3报警,相关人员会调节载物,防止偏位后产生安全隐患,在承载大物件或是小型建筑用车时,若是承载物重量过大,电阻应变片28将过载信号发送给操作台10,同时声光报警器3报警,这样杜绝过载造成装置损坏以及其他经济损失或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而当大物件或车辆过位,可主平台23空间狭小时,移动台19启用,利用独立的移动台19将车辆移位,或是由移动台19将车辆移动固定于限位孔30中,对运载车辆起到了固定和保护的作用,当一切正常后,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包括车体(25)、第一升降台(4)、控制器(10)和主平台(2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5)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所述行走轮(1)一侧的车体(25)底部安装有升降支腿(2),所述车体(25)的表面安装有声光报警器(3),所述声光报警器(3)一侧的车体(25)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10),所述车体(25)的顶部安装有大功率升降支柱(20),所述大功率升降支柱(2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升降台(4),所述第一升降台(4)的底部安装有油箱(21),所述油箱(21)一侧的第一升降台(4)底部依次安装有液压泵(22)、防爆电磁阀(16)与防爆软管(17),所述第一升降台(4)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液压支柱(6),且第一液压支柱(6)通过螺栓与防爆软管(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柱(6)两侧的第一升降平台(4)上方安装有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所述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杆(26),所述支撑杆(26)上安装有第二液压支柱(13),所述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通过螺栓安装有主平台(23),所述主平台(23)的内部暗转有第三液压支柱(18),所述第三液压支柱(18)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移动台(19),所述移动台(19)下方的主平台(23)内部安装有电动机(24),且电动机(24)的输出端通过螺栓与移动台(19)的底部连接,所述移动台(19)的顶部安装有电阻应变片(28),所述电阻应变片(28)两侧的移动台(19)表面皆设置有限位孔(30),所述主平台(23)的底部安装有小型电动伸缩杆(29),所述主平台(23)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挡板(8),所述主平台(31)的另一侧安装有搭板(14),且小型电动伸缩杆(2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搭板(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起重装置,包括车体(25)、第一升降台(4)、控制器(10)和主平台(2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5)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所述行走轮(1)一侧的车体(25)底部安装有升降支腿(2),所述车体(25)的表面安装有声光报警器(3),所述声光报警器(3)一侧的车体(25)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10),所述车体(25)的顶部安装有大功率升降支柱(20),所述大功率升降支柱(2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升降台(4),所述第一升降台(4)的底部安装有油箱(21),所述油箱(21)一侧的第一升降台(4)底部依次安装有液压泵(22)、防爆电磁阀(16)与防爆软管(17),所述第一升降台(4)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液压支柱(6),且第一液压支柱(6)通过螺栓与防爆软管(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柱(6)两侧的第一升降平台(4)上方安装有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所述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杆(26),所述支撑杆(26)上安装有第二液压支柱(13),所述外剪叉臂(5)与内剪叉臂(12)通过螺栓安装有主平台(23),所述主平台(23)的内部暗转有第三液压支柱(18),所述第三液压支柱(18)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移动台(19),所述移动台(19)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黎均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