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永春专利>正文

智能型渔用起重抓放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749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0:13
一种智能型渔用起重抓放锚装置,由抓拔锚装置、摆放锚装置、收舱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优点是:抓拔锚装置采用滚帮拔锚结构,减低设备运行高度,提高了安全性。收舱装置解决渔船作业面狭小问题。摆放锚装置总体结构采用传输带方式,使渔锚有序排列。节点处全部设置位置检测装置,最优化程序控制设计,动作环节全部自动定位完成。系统设置自动、手动控制切换功能。手动控制采用电气遥控装置遥控操作,远方控制,减省船员数量。系统设置语音自动广播功能。装置动力系统选用液压执行机构,辅以电控元件控制,满足渔船工况环境。无需另配动力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渔船捕鱼生产作业中使用的起重装置,特别是锚网渔船在捕鱼作业收、放渔网时,使用的智能型渔用起重抓放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渔船捕鱼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锚网渔船在捕鱼作业时,在渔网的收、放过程中,渔网由机械收、放,而用于沉坠渔网的锚体非常沉重,收、放过程全部都由专人完成,劳动强度非常大,作业的动作重复性强。而渔船上作业面积有限,非常狭小,这就要求物品要摆放有序。为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为此多配备1~2名员工,增加了作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随着渔业资源越来越匮乏,要求渔网越来越长,需要锚体越来越重,现在100公斤的锚体已经不能满足沉网的要求,而100公斤的锚体已经是人工拔锚的极限,传统的起锚方式严重制约了渔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效率,达到减员增效的智能型渔用起重抓放锚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装置由抓拔锚装置、摆放锚装置、收舱装置三部分组成。油缸一端连接油缸支架,并固定在船舱板上,一端连接主体架,主体架通过安装架连接固定在船舱弦板上,主体架上端T型头一侧连接正向旋转体,正向旋转体一端连接L型角型旋转架,角型旋转架另一端连接侧向旋转体,侧向旋转体另一端连接叶轮片,在L型角型旋转架斜上有支架,用以安装定位轮,以上构成抓拔锚装置。底座支架上安装滑道,N个托锚单元相互连接组成传输带安装在滑道上,马达与变速装置、牵引钢索、牵引主动轮、牵引被动轮组成牵引装置,安装在底座支架上,以上构成摆放锚装置;活动舱板通过转轴与油缸连接,油缸与底座连接并安装在舱板上,以上构成收舱装置。本技术的优点是:1、抓拔锚装置总体结构采用滚帮拔锚方式,减低设备运行高度,避免海上风浪对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2、抓拔锚装置总体结构采用滚帮拔锚方式,并与收舱装置相互配合,将液压装置、油箱、电控系统、执行元件、储能装置等全部安装在船舱内,减少设备占地,解决渔船作业面狭小问题;3、摆放锚装置总体结构采用传输带方式,使渔锚有序排列,满足‘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工作方式;4、节点处全部设置位置检测装置,配以最优化程序控制设计,动作环节全部自动定位完成,减少操作环节;5、系统设置自动、手动控制切换功能。手动控制采用电气遥控装置遥控操作,能够进行远方控制,操作简单易懂。由渔船驾驶员在驾驶舱内操作,减省船员数量;6、系统设置语音自动广播功能,满足操作提示、安全警示、故障报警等功能要求;7、装置动力系统选用液压执行机构,辅以电控元件控制,满足渔船工况环境。无需另配动力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抓拔锚装置示意图:图3-1、图3-2、图3-3为本技术之摆放锚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收舱装置示意图:图5为抓拔锚装置油缸及安装支架示意图:图6为抓拔锚装置主支架及主体安装架示意图:图7-1、图7-2、图7-3为抓拔锚装置正向旋转体示意图:图8为抓拔锚装置角型旋转架示意图:图9为抓拔锚装置定位轮示意图:图10-1、图10-2、图10-3为抓拔锚装置侧向旋转体示意图:图11-1、图11-2、图11-3为抓拔锚装置叶轮片示意图:图12-1、图12-2为摆放锚装置底座支架及滑道示意图:图13为摆放锚装置托锚单元示意图:图14为摆放锚装置U型连接环示意图:图15为摆放锚装置牵引被动轮(剖面)示意图:图16为摆放锚装置马达及变速装置示意图:图17为液压装置图:图18为电控装置图:图19为电气遥控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包括A:抓拔锚装置,B:摆放锚装置,C:收舱装置构成。另外,还配有电气遥控装置、液压装置、电控装置、广播报警装置。如图2所示,油缸1、主体架2、正向旋转体3、角型旋转架4、定位轮5、侧向旋转体6、叶片轮7连接构成抓拔锚装置。如图3-1、图3-2、图3-3所示,底座支架8、托锚单元9、U型连接环10、牵引被动轮11、牵引主动轮12、牵引钢索13、变速装置14连接构成摆放锚装置。牵引钢索13通过牵引被动轮11、牵引主动轮12与托锚单元9连接,组成闭环传输带。变速装置14的轴14-4穿插在主动轮轴中,形成闭合的动力传输系统,完成对牵引钢索的牵引动作,带动传输带运行。如图4所示,收舱装置15包括活动舱板15-1、底座15-2、油缸15-3、转轴15-4、转轴15-5连接构成。具体结构为,活动舱板15-1以转轴15-5为轴,上下开启、关闭。底座15-2下接舱底板,上接油缸15-3。油缸15-2的杆端与活动舱板15-1经转轴15-4连接。通过油缸15-2的伸缩,带的活动舱板15-1的开启、关闭,完成收舱动作。如图5所示,油缸1包括油缸体1-1、安装支架1-2、轴孔1-3、安装孔1-4、轴梢1-5构成。油缸体1-1为一标准件,上有单耳轴孔1-3,用以与主体安装架2的轴孔2-3连接;安装支架1-2上双耳轴孔与油缸体1-1上双耳轴孔经轴梢1-5连接。安装支架1-2上配有安装孔1-4,用以固定油缸及安装支架1安装在船甲板上。如图6所示,主支架2包括主支架体2-1、主体安装架2-2、轴孔2-3、定法兰盘2-4、安装孔2-5、轴梢2-6构成。主支架体2-1为一T型钢管体,下端单耳轴孔2-3用以连接油缸1的单耳轴孔1-3。中部双耳轴孔与主体安装架2-2的轴孔经轴梢2-6连接。顶部T头一侧有法兰盘2-4,用以连接正向旋转体3的定法兰盘3-4。主支架体支承全部抓拔锚设备装置。主体安装架2-2上有多个安装孔2-5,用以将主体架安装在船甲板上,用以支承主支架。如图7-1、图7-2、图7-3所示,正向旋转体3包括回转体3-1、蜗杆蜗轮3-2、动法兰盘3-3、定法兰盘3-4、马达3-5、连接构成。正向旋转体3的具体结构为,回转体3-1侧面接有蜗轮蜗杆3-2,马达3-5与蜗轮蜗杆3-2通过键子连接,完成正向旋转体的动力驱动。动法兰盘3-3连接角型旋转架4的动法兰盘4-3。定法兰盘4-4连接主支架及主体安装架2的法兰盘2-4。以上部件完成正向旋转,滚帮拔锚动作。在回转体外侧还配有位置传感器3-6、3-7,用以检测旋转角度,便于自动控制。如图8所示,角型旋转架4包括角型架体4-1、定位轮支架4-2、动法兰盘4-3、定法兰盘4-4、定位轮支架螺纹孔4-5构成。角型旋转架4的具体结构为,角型架体4-1为一L型管状体,一端设有动法兰盘4-3,连接正向旋转体3的动法兰盘3-3,完成正向旋转的拔锚动作。一端设有定法兰盘4-4,连接侧向旋转体6的定法兰盘6-4,支承侧向旋转体完成侧向旋转动作。在角型架体4-1上还焊有定位轮支架4-2,在其上端设有螺纹孔4-5,用以安装定位轮。如图9所示,定位轮5包括外轮5-1、架体5-2、轴套5-3、轴套5-4、推力滚子轴承5-5、推力滚子轴承5-6、螺栓5-7连接构成。具体结构为,外轮5-1焊接在架体5-2上,架体5-2焊接在轴套5-3、5-4的外侧,组成轮式滚体。轴套5-3、5-4内侧装有推力滚子轴承5-5、5-6。螺栓5-7插入推力滚子轴承5-5、5-6内孔,并通过螺纹与角型旋转架4的定位轮支架螺纹孔4-5连接。定位轮5完成对网绳、锚绳的定位。如图10-1、图10-2、图10-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型渔用起重抓放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型渔用起重抓放锚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抓拔锚装置、摆放锚装置、收舱装置三部分组成;抓拔锚装置的油缸一端连接油缸支架,并固定在船舱板上,一段连接主体架;主体架通过安装架连接固定在船舱弦板上,主体架上端T型头一侧连接正向旋转体,正向旋转体一端连接L型角型旋转架,角型旋转架另一端连接侧向旋转体,侧向旋转体另一端连接叶轮片,在L型角型旋转架斜上有支架,用以安装定位轮,构成抓拔锚装置;底座支架上安装滑道,N个托锚单元相互连接组成传输带安装在滑道上,马达与变速装置、牵引钢索、牵引主动轮、牵引被动轮组成牵引装置安装在底座支架上,构成摆放锚装置;活动舱板通过转轴与油缸连接,油缸与底座连接并安装在舱板上,构成收舱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渔用起重抓放锚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抓拔锚装置、摆放锚装置、收舱装置三部分组成;抓拔锚装置的油缸一端连接油缸支架,并固定在船舱板上,一段连接主体架;主体架通过安装架连接固定在船舱弦板上,主体架上端T型头一侧连接正向旋转体,正向旋转体一端连接L型角型旋转架,角型旋转架另一端连接侧向旋转体,侧向旋转体另一端连接叶轮片,在L型角型旋转架斜上有支架,用以安装定位轮,构成抓拔锚装置;底座支架上安装滑道,N个托锚单元相互连接组成传输带安装在滑道上,马达与变速装置、牵引钢索、牵引主动轮、牵引被动轮组成牵引装置安装在底座支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春杜磊韩文生韩永来曹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韩永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