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59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机身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透光孔,透光孔的内部设置有灯带,灯带的外表面设置有光源,光源的输入端设置有控制器,机身的底面还设置有支架,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侧开设有灯槽,灯槽的内部也安装有灯带,灯槽的外表面覆盖有灯罩;本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资源传输更加有效,生产成本更低,机身在光源的照射作用下发出光亮,机身的侧面和底面均展示出一定强度的光亮,从而使得机身在夜间便于观察,机身在黑暗中展露无遗,操作者更易捕捉光源信息,了解机身的实时情况,夜间施工时,更容易操作,工作安全性更高。

A kind of plant protec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hat is convenient for night 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nient night work, plant protection UAV,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hole interval, light hol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lamp with a lamp,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source, the light inpu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ler,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frame, the bottom bracket a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the outer support bar is equipped with a light tank, interior light tank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lamp with a lamp, the slot is cover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ampshade; for night work, plant protection UAV, resource transmission more efficient, lower production cost, in the body irradiation under a bright light, side and bottom the fuselage surface shows a certain intensity of light, so that the body to facilitate the observation at night in the dark, the fuselage accentuates the operator more easily capture source information, real-tim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fuselage of the nigh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it is easier to operate, and the safety of work is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
技术介绍
植保无人机是一种专攻于农业植物生产、保护的高智能化设备仪器,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用于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其为我们的生产制造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高度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并且可以高空喷洒农药,工作时不会对操作人员产生危险性,提高工作安全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然而部分农业操作中,为了提高生长率,需要夜间进行施肥操作,植保无人机夜间视线较差,操作相对白天较为困难,操作难度略有提升,现有的植保无人机夜间工作时,很难识别工作路线,工作状态,这就会使得工作效率较低,具体操作难以实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具备适用于夜间工作,结构稳定,易于维护的特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由机身、旋翼轴、滚动支座、主旋翼和尾桨组成,机身的顶部设置有旋翼轴,旋翼轴与机身之间设置有滚动支座,所述滚动支座与机身固定焊接,滚动支座与旋翼轴活动连接,旋翼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主旋翼,所述机身的尾部也设置有旋翼轴,旋翼轴的一端伸出机身并安装有尾桨,尾桨与旋翼轴固定套接,所述机身的外表面搭载有原料箱,原料箱通过螺丝与无人机主体可拆卸安装,所述原料箱的外表面安装有喷射管,原料箱与喷射管相互连通;所述机身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透光孔,透光孔在机身的外表面等距间隔设置,透光孔的内壁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外圈与透光孔的内圈固定嵌合,透光孔的内部设置有灯带,灯带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组亮度一致的光源,所述光源相互之间并联连接,光源的输入端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光源线路连接,控制器通过螺丝安装在机身的底面,所述机身的底面还设置有起落架,起落架由支架、支撑杆和连接杆组成,支架的顶部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架与支撑杆固定焊接,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开设有灯槽,灯槽的内部也安装有灯带,灯槽的外表面覆盖有灯罩,所述灯罩通过螺丝与灯槽可拆卸安装,所述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与支撑杆固定焊接。优选的,所述原料箱在无人机主体的外表面水平设置,喷射管在原料箱的外表面倾斜设置,原料箱与喷射管连接处经过密封工艺处理。优选的,所述机身的侧面和底面均贯穿设置有透光孔。优选的,所述支架为向外弯曲的圆弧形实心钢锻造件,支架与机身固定铆接,支架的底面对称设置有支撑杆。优选的,所述透光孔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光源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光源外径尺寸与透光孔孔径尺寸对应吻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局部结构安装位置更加合理,资源传输更加有效,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泄露的现象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机身外表面的透光孔在光源的照射作用下发出光亮,机身的侧面和底面均展示出一定强度的光亮,从而使得机身在夜间便于观察,光源覆盖机身的外表面,将机身的整体尺寸在黑暗中展露无遗,操作者更易捕捉光源信息,了解机身的实时情况,同时,支撑杆的外表面在灯带的照明效果下更加清晰,夜间降落时,更容易操作,并且有效避免无人机主体着陆时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工作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底部视图;图3为本技术起落架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灯带外形图。图中:1无人机主体、11机身、111透光孔、112保护壳、12旋翼轴、13滚动支座、14主旋翼、15尾桨、2原料箱、3喷射管、4灯带、41光源、5控制器、6起落架、61支架、62支撑杆、621灯槽、622灯罩、63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无人机主体1由机身11、旋翼轴12、滚动支座13、主旋翼14和尾桨15组成,机身11保护无人机主体1,提高自身强度,机身11的顶部设置有旋翼轴12,旋翼轴12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定向旋转,旋翼轴12与机身11之间设置有滚动支座13,滚动支座13承载旋翼轴12的运动,同时保护旋翼轴12正常运转,滚动支座13与机身11固定焊接,滚动支座13与旋翼轴12活动连接,滚动支座13与旋翼轴12相对转动,旋翼轴12的外表面套接有主旋翼14,主旋翼14在旋翼轴12的带动下定向旋转并产生向下的气流,从而产生上升的作用力,机身11也随着升空,机身11的尾部也设置有旋翼轴12,旋翼轴12的一端伸出机身11并安装有尾桨15,尾桨15转动从而维持机身11的平衡,尾桨15与旋翼轴12固定套接,机身11的外表面搭载有原料箱2,原料箱2通过螺丝与无人机主体1可拆卸安装,原料箱2的外表面安装有喷射管3,原料箱2与喷射管3相互连通,原料箱2内部装载有农药等液体进行喷洒施工,原料箱2在无人机主体1的外表面水平设置,喷射管3在原料箱2的外表面倾斜设置,农药受重力的影响自主排出原料箱2,原料箱2内部残留少,资源利用率更高,原料箱2与喷射管3连接处经过密封工艺处理,资源传输更加有效,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泄露的现象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机身11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透光孔111,透光孔111传递光线,透光孔111在机身11的外表面等距间隔设置,透光孔111的内壁设置有保护壳112,保护壳112提高机身11的整体密封性,避免空中杂质进入机身11影响正常飞行,保护壳112的外圈与透光孔111的内圈固定嵌合,透光孔111的内部设置有灯带4,灯带4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组亮度一致的光源41,机身11的侧面和底面均贯穿设置有透光孔111,透光孔111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光源41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光源41外径尺寸与透光孔111孔径尺寸对应吻合,机身11外表面的透光孔111在光源41的照射作用下发出光亮,机身11的侧面和底面均展示出一定强度的光亮,从而使得机身11在夜间便于观察,同时光源41覆盖机身11的外表面,将机身11的整体尺寸在黑暗中展露无遗,操作者更易捕捉光源41信息,了解机身11的实时情况,光源41相互之间并联连接,光源41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涉,同时光源41可以独立拆卸、更换,更加节约成本,光源41的输入端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输出电源,为光源41的照明提供原动力,控制器5与光源41线路连接,控制器5通过螺丝安装在机身11的底面,机身11的底面还设置有起落架6,起落架6由支架61、支撑杆62和连接杆63组成,支架61的顶部与机身11固定连接,支架6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62,支架61与支撑杆62固定焊接,支撑杆62的外侧开设有灯槽621,灯槽621的内部也安装有灯带4,灯槽621的外表面覆盖有灯罩622,灯罩622通过螺丝与灯槽621可拆卸安装,支撑杆62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63,连接杆63的两端均与支撑杆62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由机身(11)、旋翼轴(12)、滚动支座(13)、主旋翼(14)和尾桨(15)组成,机身(11)的顶部设置有旋翼轴(12),旋翼轴(12)与机身(11)之间设置有滚动支座(13),所述滚动支座(13)与机身(11)固定焊接,滚动支座(13)与旋翼轴(12)活动连接,旋翼轴(12)的外表面套接有主旋翼(14),所述机身(11)的尾部也设置有旋翼轴(12),旋翼轴(12)的一端伸出机身(11)并安装有尾桨(15),尾桨(15)与旋翼轴(12)固定套接,所述机身(11)的外表面搭载有原料箱(2),原料箱(2)通过螺丝与无人机主体(1)可拆卸安装,所述原料箱(2)的外表面安装有喷射管(3),原料箱(2)与喷射管(3)相互连通;所述机身(11)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透光孔(111),透光孔(111)在机身(11)的外表面等距间隔设置,透光孔(111)的内壁设置有保护壳(112),所述保护壳(112)的外圈与透光孔(111)的内圈固定嵌合,透光孔(111)的内部设置有灯带(4),灯带(4)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组亮度一致的光源(41),所述光源(41)相互之间并联连接,光源(41)的输入端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与光源(41)线路连接,控制器(5)通过螺丝安装在机身(11)的底面,所述机身(11)的底面还设置有起落架(6),起落架(6)由支架(61)、支撑杆(62)和连接杆(63)组成,支架(61)的顶部与机身(1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6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62),支架(61)与支撑杆(62)固定焊接,所述支撑杆(62)的外侧开设有灯槽(621),灯槽(621)的内部也安装有灯带(4),灯槽(621)的外表面覆盖有灯罩(622),所述灯罩(622)通过螺丝与灯槽(621)可拆卸安装,所述支撑杆(62)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63),连接杆(63)的两端均与支撑杆(62)固定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夜间工作的植保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由机身(11)、旋翼轴(12)、滚动支座(13)、主旋翼(14)和尾桨(15)组成,机身(11)的顶部设置有旋翼轴(12),旋翼轴(12)与机身(11)之间设置有滚动支座(13),所述滚动支座(13)与机身(11)固定焊接,滚动支座(13)与旋翼轴(12)活动连接,旋翼轴(12)的外表面套接有主旋翼(14),所述机身(11)的尾部也设置有旋翼轴(12),旋翼轴(12)的一端伸出机身(11)并安装有尾桨(15),尾桨(15)与旋翼轴(12)固定套接,所述机身(11)的外表面搭载有原料箱(2),原料箱(2)通过螺丝与无人机主体(1)可拆卸安装,所述原料箱(2)的外表面安装有喷射管(3),原料箱(2)与喷射管(3)相互连通;所述机身(11)的外表面还开设有透光孔(111),透光孔(111)在机身(11)的外表面等距间隔设置,透光孔(111)的内壁设置有保护壳(112),所述保护壳(112)的外圈与透光孔(111)的内圈固定嵌合,透光孔(111)的内部设置有灯带(4),灯带(4)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组亮度一致的光源(41),所述光源(41)相互之间并联连接,光源(41)的输入端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与光源(41)线路连接,控制器(5)通过螺丝安装在机身(11)的底面,所述机身(11)的底面还设置有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锐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