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319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0:22
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由机架、伺服电机Ⅰ、支撑架、轴承座、轴承、轴、旋转平台、导轨、气缸、左滑板、左轴承座、左轴、左轴承、左从动槽形摩擦轮、左工作台、转角缸压爪、芯轴座、芯轴、砂轮、砂轮驱动电机、支撑板、进给滑板、进给导轨、直线电机、测距传感器、固定板、伺服电机Ⅱ、主动槽形摩擦轮、右工作台、右从动槽形摩擦轮、右轴、齿轮齿条结构和右滑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先测量再矫正的闭环控制,大大提高了矫正的精度,通过设置双工位,矫正完成一件毛坯的同时,又测量完成了下一件待矫正的毛坯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此装置结构灵活、稳定高效,工艺先进。

A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wheel blank positioning end 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形矫正
,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毛坯机加工定位端面的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车轮铸造成形过程中均会存在铸造变形,毛坯正面的端面用于机加工的轴向定位,所以,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的变形直接决定着定位精度。当车轮毛坯定位端面变形较大时,装夹定位精度会很低,机加工后车轮内轮辋、外轮辋或者法兰部位有车削不到的地方,直接导致了废品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对车轮毛坯定位端面进行矫正,消除定位端面的高度差,提高定位端面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对车轮毛坯正面的定位端面进行矫正,消除定位端面的高度差,提高定位端面的定位精度,从而规避因定位精度不足导致的加工废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由机架、伺服电机Ⅰ、支撑架、轴承座、轴承、轴、旋转平台、导轨、气缸、左滑板、左轴承座、左轴、左轴承、左从动槽形摩擦轮、左工作台、转角缸压爪、芯轴座、芯轴、砂轮、砂轮驱动电机、支撑板、进给滑板、进给导轨、直线电机、测距传感器、固定板、伺服电机Ⅱ、主动槽形摩擦轮、右工作台、右从动槽形摩擦轮、右轴、齿轮齿条结构和右滑板组成。伺服电机Ⅰ固定在支撑架上,其输出端连接轴,旋转平台固定在轴上,从而伺服电机Ⅰ控制旋转平台的旋转。旋转平台上设置两个工位,左侧为矫正工位,右侧为检测工位。导轨固定在旋转平台上,导轨上分别安装左滑板和右滑板,左滑板与右滑板通过齿轮齿条结构相连,旋转平台一端的侧立面上安装气缸,气缸输出端连接左滑板。左轴通过左轴承、左轴承座安装到左滑板上,左从动槽形摩擦轮安装在左轴上,左轴上接左工作台,左工作台上安装有芯轴座和转角缸压爪,芯轴安装在芯轴座上,用于车轮径向定位,芯轴座的端面起轴向定位作用。右滑板同左滑板一样,右轴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到右滑板上,右从动槽形摩擦轮安装在右轴上,右轴上接右工作台,右工作台上安装有芯轴座和转角缸压爪,芯轴安装在芯轴座上。固定板固定在机架上方,伺服电机Ⅱ安装在固定板上,其输出端连接主动槽形摩擦轮。右工作台上方机架上安装测距传感器,当车轮毛坯旋转一周时,通过测距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毛坯的端面变形情况。测距传感器和右工作台装置共同组成了检测系统。左工作台上方机架上安装直线电机和支撑板,两条进给导轨安装在支撑板上,进给滑板安装在进给导轨上,直线电机输出端连接进给滑板。砂轮驱动电机安装在进给滑板的下方,电机输出端安装砂轮,砂轮用于磨削矫正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磨削装置和左工作台装置共同组成了矫正系统。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开始时,主动槽形摩擦轮与左从动槽形摩擦轮、右从动槽形摩擦轮处于脱开状态。首先将车轮毛坯安装到右工作台,并通过转角缸压爪夹紧;接着启动气缸,在齿轮齿条结构的作用下,左从动槽形摩擦轮和右从动槽形摩擦轮同步压紧主动槽形摩擦轮,使摩擦轮处于啮合状态;然后伺服电机Ⅱ驱动主动槽形摩擦轮旋转,在摩擦轮传动的作用下,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低速旋转;由于初始状态下左工作台位于里侧,尚未安装车轮,所以左工作台空转即可,右工作台的低速旋转带动车轮毛坯低速旋转,此时,测距传感器开始测量毛坯端面变形,当毛坯旋转一周时,测量完成,测距传感器将测得的数据反馈到直线电机,主动槽形摩擦轮停止旋转,气缸驱动两个从动槽形摩擦轮与主动槽形摩擦轮脱开;然后伺服电机Ⅰ启动,带动旋转平台旋转180度,此时,右工作台转到里内,毛坯端面位于砂轮下方,左工作台转到外侧,操作人员将车轮毛坯安装上去;接着气缸启动,在齿轮齿条结构的作用下,左从动槽形摩擦轮和右从动槽形摩擦轮同步压紧主动槽形摩擦轮,使摩擦轮处于啮合状态;接着直线电机启动,根据收到的毛坯变形信号驱动旋转的砂轮向下进给到位,然后伺服电机Ⅱ驱动主动槽形摩擦轮旋转,在摩擦轮传动的作用下,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低速旋转,旋转一周后,砂轮下方的毛坯端面磨削矫正完成,测距传感器下方的毛坯变形测量完成;接着,摩擦轮传动脱开,旋转平台旋转180度,操作人员取下矫正完成的毛坯,同时安装待矫正毛坯,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循环。本技术通过先测量再矫正的闭环控制,大大提高了矫正的精度,通过设置双工位,矫正完成一件毛坯的同时,又测量完成了下一件待矫正的毛坯变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此装置结构灵活、稳定高效,工艺先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机架,2-伺服电机Ⅰ,3-支撑架,4-轴承座,5-轴承,6-轴,7-旋转平台,8-导轨,9-气缸,10-左滑板,11-左轴承座,12-左轴,13-左轴承,14-左从动槽形摩擦轮,15-左工作台,16-转角缸压爪,17-芯轴座,18-芯轴,19-砂轮,20-砂轮驱动电机,21-支撑板,22-进给滑板,23-进给导轨,24-直线电机,25-测距传感器,26-固定板,27-伺服电机Ⅱ,28-主动槽形摩擦轮,29-右工作台,30-右从动槽形摩擦轮,31-右轴,32-齿轮齿条结构,33-右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给出本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细节和工作情况。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由机架1、伺服电机Ⅰ2、支撑架3、轴承座4、轴承5、轴6、旋转平台7、导轨8、气缸9、左滑板10、左轴承座11、左轴12、左轴承13、左从动槽形摩擦轮14、左工作台15、转角缸压爪16、芯轴座17、芯轴18、砂轮19、砂轮驱动电机20、支撑板21、进给滑板22、进给导轨23、直线电机24、测距传感器25、固定板26、伺服电机Ⅱ27、主动槽形摩擦轮28、右工作台29、右从动槽形摩擦轮30、右轴31、齿轮齿条结构32和右滑板33组成。伺服电机Ⅰ2固定在支撑架3上,其输出端连接轴6,旋转平台7固定在轴6上,从而伺服电机Ⅰ2控制旋转平台7的旋转。旋转平台7上设置两个工位,左侧为矫正工位,右侧为检测工位。导轨8固定在旋转平台7上,导轨8上分别安装左滑板10和右滑板33,左滑板10与右滑板33通过齿轮齿条结构32相连,旋转平台7一端的侧立面上安装气缸9,气缸9输出端连接左滑板10。左轴12通过左轴承13、左轴承座11安装到左滑板10上,左从动槽形摩擦轮14安装在左轴12上,左轴12上接左工作台15,左工作台15上安装有芯轴座17和转角缸压爪16,芯轴18安装在芯轴座17上,用于车轮径向定位,芯轴座17的端面起轴向定位作用。右滑板33同左滑板10一样,右轴31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到右滑板33上,右从动槽形摩擦轮30安装在右轴31上,右轴31上接右工作台29,右工作台29上安装有芯轴座17和转角缸压爪16,芯轴18安装在芯轴座17上。固定板26固定在机架1上方,伺服电机Ⅱ27安装在固定板26上,其输出端连接主动槽形摩擦轮28。右工作台29上方机架1上安装测距传感器25,当车轮毛坯旋转一周时,通过测距传感器25可以检测到毛坯的端面变形情况。测距传感器25和右工作台装置共同组成了检测系统。左工作台15上方机架1上安装直线电机24和支撑板21,两条进给导轨23安装在支撑板21上,进给滑板22安装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由机架(1)、伺服电机Ⅰ(2)、支撑架(3)、轴承座(4)、轴承(5)、轴(6)、旋转平台(7)、导轨(8)、气缸(9)、左滑板(10)、左轴承座(11)、左轴(12)、左轴承(13)、左从动槽形摩擦轮(14)、左工作台(15)、转角缸压爪(16)、芯轴座(17)、芯轴(18)、砂轮(19)、砂轮驱动电机(20)、支撑板(21)、进给滑板(22)、进给导轨(23)、直线电机(24)、测距传感器(25)、固定板(26)、伺服电机Ⅱ(27)、主动槽形摩擦轮(28)、右工作台(29)、右从动槽形摩擦轮(30)、右轴(31)、齿轮齿条结构(32)和右滑板(33)组成,其特征在于:旋转平台(7)上设置两个工位,左侧为矫正工位,右侧为检测工位;导轨(8)固定在旋转平台(7)上,导轨(8)上分别安装左滑板(10)和右滑板(33),左滑板(10)与右滑板(33)通过齿轮齿条结构(32)相连,旋转平台(7)一端的侧立面上安装气缸(9),气缸(9)输出端连接左滑板(10);左轴(12)通过左轴承(13)、左轴承座(11)安装到左滑板(10)上,左从动槽形摩擦轮(14)安装在左轴(12)上,左轴(12)上接左工作台(15);右轴(31)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到右滑板(33)上,右从动槽形摩擦轮(30)安装在右轴(31)上,右轴(31)上接右工作台(2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毛坯定位端面矫正装置,由机架(1)、伺服电机Ⅰ(2)、支撑架(3)、轴承座(4)、轴承(5)、轴(6)、旋转平台(7)、导轨(8)、气缸(9)、左滑板(10)、左轴承座(11)、左轴(12)、左轴承(13)、左从动槽形摩擦轮(14)、左工作台(15)、转角缸压爪(16)、芯轴座(17)、芯轴(18)、砂轮(19)、砂轮驱动电机(20)、支撑板(21)、进给滑板(22)、进给导轨(23)、直线电机(24)、测距传感器(25)、固定板(26)、伺服电机Ⅱ(27)、主动槽形摩擦轮(28)、右工作台(29)、右从动槽形摩擦轮(30)、右轴(31)、齿轮齿条结构(32)和右滑板(33)组成,其特征在于:旋转平台(7)上设置两个工位,左侧为矫正工位,右侧为检测工位;导轨(8)固定在旋转平台(7)上,导轨(8)上分别安装左滑板(10)和右滑板(33),左滑板(10)与右滑板(33)通过齿轮齿条结构(32)相连,旋转平台(7)一端的侧立面上安装气缸(9),气缸(9)输出端连接左滑板(10);左轴(12)通过左轴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会莹刘伟东薛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