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305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纺织机除尘装置,包括下开口的内空腔结构的箱体、双向气缸和控制柜,所述箱体的内腔中设有贯穿箱体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外接旋转电机,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内空腔结构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弧面上均沿周向设有若干通气圆孔,所述辊筒上还设有排尘窗口,所述排尘窗口位于两端的通气圆孔之间,所述辊筒的表面上设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与双向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固定连接,套筒上还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辊筒的空腔内设有两根沿辊筒轴向布置的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机除尘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除尘装置除尘效果不佳以及未能消除粉尘的负电荷的问题。

Dedusting device of textile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textile machinery, and discloses a textile machine dust remov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the inner cavity structure under the opening of the two-way cylinder and a control cabinet, an inner chamber of the box is arranged in the shaft through the box body at both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external rotation of the motor, the rotary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the structure of the roller, both ends of the cambered roller are circumferential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ntilation holes, wherein the 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dust exhaust window between the ventilation hole dust exhaust window is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surface of the roller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two, two and two respectively sleeve piston rod and the two-way cylinder the fixed connection sleev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vibrating motor, the roller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are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roller bracket.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dust removing device for a textile machine,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oor dust removal effect of the existing dust removal device and the problem of not removing the negative charge of the d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织机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再织成布料的工具的全称。纺织机在处理线、丝、麻等原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包括麻尘、棉尘等。另外,丝、麻等原材料在粉碎过程中的相互摩擦会使得粉尘的表面带有负电荷,带电粉尘的危害比普通粉尘的危害更大:带电粉尘比不带电粉尘更容易阻留在在人体呼吸道内,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带电粉尘在肺内阻留量达到70%~74%,不带电粉尘只有10%~16%,因此,带电粉尘对人体危害更大;另一方面,带电粉尘比不带电粉尘更容易吸附在机床等设备上,对车间设备造成损坏;另外,粉尘的静电积累和放电还可能导致粉尘爆炸。现有纺织机上的除尘装置仅是简单的利用吸风机和布袋进行粉尘的收集。但是由于纺织机上产生粉尘的位置多,不可能在所有产生粉尘的位置均设置吸风机,因此除尘效果不佳。同时,被收集在布袋中的粉尘继续带有负电荷,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危害人体和损坏设备,需要对粉尘进行消电处理。因此,现有的纺织机除尘装置,存在除尘效果不佳和未能消除粉尘的负电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机除尘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除尘装置除尘效果不佳以及未能消除粉尘的负电荷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纺织机除尘装置,包括下开口的内空腔结构的箱体、双向气缸和控制柜,所述箱体的内腔中设有贯穿箱体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外接旋转电机,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内空腔结构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弧面上均沿周向设有若干通气圆孔,所述辊筒上还设有排尘窗口,所述排尘窗口位于两端的通气圆孔之间,所述辊筒的表面上设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与双向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固定连接,套筒上还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辊筒的空腔内设有两个沿辊筒轴向布置的支架,两个支架上均卡接有若干个塑胶球,所述塑胶球沿支架轴向排布,所述箱体的内腔中还设有两个位于辊筒下方的内空腔结构的粉尘吸筒,两个粉尘吸筒分别设置在与通气圆孔位置相对处,两个粉尘吸筒的内腔中均设有第一负压风机,箱体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电极柱,两个电极柱分别位于辊筒的两侧,箱体的顶部设有位于辊筒上方的排尘筒,排尘筒位于与排尘窗口位置相对处,所述排尘筒的内腔中设有第二负压风机,排尘筒一端连通布袋,所述两个第一负压风机、第二负压风机、双向气缸、电极柱、旋转电机、振动电机均与控制柜电连接。上述基础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通过控制柜控制两个第一负压风机、第二负压风机、双向气缸、电极柱、旋转电机、振动电机的开关,装置能够自动化运行。首先,控制柜打开两个第一负压风机、旋转电机和电极柱。纺织机除尘装置下方的粉尘在第一负压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粉尘吸筒,然后从辊筒的通气圆孔进入辊筒内。由于塑胶球对电荷敏感,在电极柱的作用下带上正电,而粉尘带有负电,因此粉尘会被塑胶球吸引然后粘附在塑胶球的表面上。旋转电机带动辊筒和辊筒内的两个支架转动,因此能够高效且均匀地吸附粉尘。一段时间后,控制柜关闭两个第一负压风机、旋转电机和电极柱,打开双向气缸。双向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带动两个套筒分别向辊筒的两端滑动,位于辊筒两端的通气圆孔被套筒封闭,位于辊筒中间的排尘窗口被打开。然后控制柜打开振动电机和第二负压风机,由于电极柱被关闭,粘附在塑胶球表面的粉尘在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下离开塑胶球表面,同时,在第二负压风机的作用下,从排尘窗口进入排尘筒,然后被吹入布袋中进行收集。布袋收集完粉尘辊筒内的粉尘后,控制柜关闭振动电机、第二负压风机和双向气缸,打开两个第一负压风机、旋转电机和电极柱,能够重新开始吸附粉尘的步骤。本方案利用电荷异性相吸的原理对粉尘进行收集,与现有的吸风机相比,收集粉尘的效率更高,因此本方案中的纺织机除尘装置除尘效果更好,更节能;并且,在对粉尘进行收集的过程中,还对带有负电荷的粉尘进行了消电处理,收集后的粉尘能够直接进行再次利用或清倒等后续处理,无需额外进行消电处理。因此,解决了现有的除尘装置除尘效果不佳以及未能消除粉尘的负电荷的问题。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塑胶球表面设有盲孔。增大塑胶球的表面积,吸附效果更好。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所述粉尘吸筒为倒漏斗形状。将粉尘吸筒的下端设计为广口,能够对更大范围内的设备部位进行吸尘,还能根据产生粉尘的设备部位设置粉尘吸筒,与现有的除尘设备相比,无需在所有产生粉尘的位置均设置风机。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布袋卡箍连接在排尘筒的上端。能够方便地对布袋进行拆、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纺织机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活塞杆2、双向气缸3、转轴4、旋转电机5、辊筒6、通气圆孔7、排尘窗口8、套筒9、振动电机10、支架11、塑胶球12、粉尘吸筒13、第一负压风机14、电极柱15、排尘筒16、第二负压风机17、布袋18。如图1所示的纺织机除尘装置,包括下开口的内空腔结构的箱体1、双向气缸3和控制柜,所述箱体1的内腔中设有贯穿箱体1两端的转轴4,所述转轴4外接旋转电机5,所述转轴3上固定连接有内空腔结构的辊筒6,所述辊筒6的两端弧面上均沿周向设有若干通气圆孔7,所述辊筒6上还设有排尘窗口8,所述排尘窗口8位于两端的通气圆孔7之间,所述辊筒6的表面上套接有两个套筒9,套筒9滑动连接在辊筒6的表面,两个套筒9位于锟桶6的中部位置,两个套筒9分别与双向气缸3的两个活塞杆2固定连接,套筒9上还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10,辊筒6的空腔内设有两根沿辊筒6轴向布置的支架11,两个支架11上均卡接有若干个表面设有盲孔的塑胶球12,所述塑胶球12沿支架11轴向排布,所述箱体1的内腔中还设有两个位于辊筒下方的内空腔结构的粉尘吸筒13,两个粉尘吸筒13均为倒漏斗形状,两个粉尘吸筒13分别设置在与通气圆孔7位置相对处,两个粉尘吸筒13的内腔中均设有第一负压风机14,箱体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电极柱15,两个电极柱15分别位于辊筒6的两侧,箱体1的顶部设有位于辊筒6上方的排尘筒16,排尘筒位于与排尘窗口8位置相对处,所述排尘筒16的内腔中设有第二负压风机17,排尘筒16连通有布袋18,布袋18卡箍连接在排尘筒16的上端。两个第一负压风机14、第二负压风机17、双向气缸3、电极柱15、旋转电机5、振动电机10均与控制柜电连接。首先,控制柜打开两个第一负压风机14、旋转电机5和电极柱15。纺织机除尘装置下方的粉尘在第一负压风机14的作用下进入粉尘吸筒13,然后从辊筒6的通气圆孔7进入辊筒6内。由于塑胶球12对电荷敏感,在电极柱15的作用下带上正电,而粉尘带有负电,因此粉尘会被塑胶球12吸引然后粘附在塑胶球12的表面上。旋转电机5带动辊筒6和辊筒6内的两个支架11转动,能够高效且均匀地吸附粉尘。一段时间后,控制柜关闭两个第一负压风机14、旋转电机5和电极柱15,打开双向气缸3。双向气缸3的两个活塞杆2带动两个套筒9分别向辊筒6的两端滑动,位于辊筒6两端的通气圆孔7被套筒9封闭,位于辊筒6中间的排尘窗口8被打开。然后控制柜打开振动电机10和第二负压风机17,由于电极柱15被关闭,粘附在塑胶球12表面的粉尘在振动电机10的振动作用下离开塑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纺织机除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纺织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开口的内空腔结构的箱体、双向气缸和控制柜,所述箱体的内腔中设有贯穿箱体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外接旋转电机,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内空腔结构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弧面上均沿周向设有若干通气圆孔,所述辊筒上还设有排尘窗口,所述排尘窗口位于两端的通气圆孔之间,所述辊筒的表面上设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与双向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固定连接,套筒上还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辊筒的空腔内设有两个沿辊筒轴向布置的支架,两个支架上均卡接有若干个塑胶球,所述塑胶球沿支架轴向排布,所述箱体的内腔中还设有两个位于辊筒下方的内空腔结构的粉尘吸筒,两个粉尘吸筒分别设置在与通气圆孔位置相对处,两个粉尘吸筒的内腔中均设有第一负压风机,箱体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电极柱,两个电极柱分别位于辊筒的两侧,箱体的顶部设有位于辊筒上方的排尘筒,排尘筒位于与排尘窗口位置相对处,所述排尘筒的内腔中设有第二负压风机,排尘筒一端连通布袋,所述两个第一负压风机、第二负压风机、双向气缸、电极柱、旋转电机、振动电机均与控制柜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纺织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开口的内空腔结构的箱体、双向气缸和控制柜,所述箱体的内腔中设有贯穿箱体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外接旋转电机,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内空腔结构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弧面上均沿周向设有若干通气圆孔,所述辊筒上还设有排尘窗口,所述排尘窗口位于两端的通气圆孔之间,所述辊筒的表面上设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与双向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固定连接,套筒上还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辊筒的空腔内设有两个沿辊筒轴向布置的支架,两个支架上均卡接有若干个塑胶球,所述塑胶球沿支架轴向排布,所述箱体的内腔中还设有两个位于辊筒下方的内空腔结构的粉尘吸筒,两个粉尘吸筒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源生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