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944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属于纺织机械的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清纱器,包括机架、电机、清纱筒、张力筒、接近开关、鼓风机和卷纱装置,所述电机设置在机架上,电机上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扇形齿轮和扇形挡块,清纱筒设置在机架上,清纱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鼓风机相连,张力筒上设有第二进纱口和第二出纱口,张力筒内还对称设有两个弹性膜、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卷纱装置包括纱锭和纱筒,纱锭连接在机架上,纱锭上设有齿轮,接近开关设置在机架上,接近开关与鼓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采用垂直风对纱线进行清洁容易使纱线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纱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的配套设备
,具体公开了一种清纱器。
技术介绍
在纺织行业,纱线在生产过程中容易粘上一些细绒毛或是生产车间中的灰尘,而这些细绒毛和灰尘会影响后续工艺的织造效率和织造质量,所以需要对纱线进行清洁。现有的清纱设备大多是用清洁风对纱线进行清洁,而且大多是将清洁风垂直对准纱线,将纱线上的细绒毛和灰尘吹走,由于纱线在清洁过程中都具备一定的张力,所以采用垂直风进行清洁有可能将纱线吹断。中国专利CN102943332B公开了一种纺织机的强力清纱器,包括中空筒状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轴向一端的抽风装置,所述本体包括沿轴向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抽风装置设于所述出风端,呈垂直于所述本体轴向的环状,中部开口为纱线的第一过线口;所述进风端设有纱线的第二过线口,所述第一过线口和第二过线口处分别设有导纱瓷眼;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朝向所述进风端的环状抽风作业面,所述抽风作业面呈顶端开口的锥形,与所述本体轴向的夹角为45°-75°;所述抽风装置和所述进风端之间设有相对于所述本体可拆卸的环状滤网;所述抽风装置和滤网固定于两端开口的套筒内,所述套筒可拆卸的与所述本体同轴相连;所述滤网通过螺钉固定于套筒。该方案将清洁风水平对准纱线进行清洁,但是这样的方法清洁效果不好,大多数细绒毛能够被吹走,不过纱线上还是容易残留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纱器,以解决采用垂直风对纱线进行清洁容易使纱线断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清纱器,包括机架、电机、清纱筒、鼓风机和卷纱装置,还包括张力筒、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电机、清纱筒和张力筒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清纱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连通,所述张力筒内还对称设有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分别能与张力筒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张力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三进风口与第二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二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空腔上,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第二空腔上,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直径小于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卷纱装置包括纱锭和纱筒,所述电机上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扇形齿轮和扇形挡块,所述纱锭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纱锭的底部固定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均设置在机架上,,第二接近开关与第一接近开关相对设置,所述扇形挡块用于触发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与鼓风机电连接,第二接近开关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由于卷纱装置是由电机通过扇形齿轮驱动,当扇形齿轮与齿轮啮合时,卷纱装置转动;当扇形齿轮与齿轮分离时,卷纱装置停止转动,所以卷纱装置是间歇工作。当扇形齿轮与齿轮分离后,扇形挡块靠近第一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控制鼓风机启动向清纱筒内吹入空气,纱线上的细绒毛和灰尘就会被吹走,同时空气从第一出风口流入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中。当扇形挡块远离第一接近开关时,扇形挡块开始靠近第二接近开关,同时扇形齿轮与齿轮啮合。当第二接近开关将第一常闭式电磁阀和第二常闭式电磁阀的阀门打开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中的空气就会流入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由于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直径小于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以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向张力筒中心鼓胀,并且空气会逐渐从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流出。当扇形齿轮与齿轮啮合,卷纱装置转动、鼓风机停止工作,卷纱装置收拉纱线,纱线在张力筒中与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产生摩擦,纱线张力变大。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风对纱线进行清洁相比,本装置采用垂直风对纱线进行清洁,清洁效果好。现有技术中采用垂直风对纱线进行清洁,由于纱线张力大,容易导致纱线被吹断,而本装置中纱线在进行清洁时,卷纱装置并未转动收拉纱线,所以纱线张力小,不易被垂直风吹断。纱线被垂直风清洁后,纱线张力会变小,而本装置还设有张力筒,当纱线通过张力筒时会与张力筒中的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接触产生摩擦,从而增大纱线张力。所以经过本装置的清洁效果好,纱线收集后的张力大且纱线不易断裂。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的表面设有耐磨涂层。采用本方案可以防止纱线在与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摩擦时,因摩擦力过大导致纱线被磨断,同时也可以延长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的使用寿命。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所述第一出风口上设有金属滤网。金属滤网可以拦截一部分细绒毛和灰尘,防止过多的细绒毛和灰尘进入到弹性膜内。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扇形齿轮和扇形挡块的圆心角均为180度。基础方案中扇形齿轮和扇形挡块互不重叠,再结合本优选方案,扇形齿轮和扇形挡块的圆心角相加正好为360度,当传动轴转动时,可以保证鼓风机在运转时,卷纱装置不运转,而卷纱装置运转时,鼓风机不运转,且不会存在卷纱装置和鼓风机都不运转的情况,保证了清纱器的清纱效率。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一气囊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进气阀,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气囊之间设有第二单向进气阀。采用本方案可以防止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中的空气倒流回清纱筒中,阻碍纱线的清洁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清纱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清纱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张力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清纱筒2、鼓风机3、张力筒4、第一接近开关5、扇形挡块6、传动轴7、纱锭8、电机9、扇形齿轮10、齿轮11、纱筒12、第一进纱口13、第一进风口14、第一出纱口15、第一出风口16、金属滤网17、第二进纱口18、第二进风口19、第二出风口20、第二出纱口21、第三出风口22、第三进风口23、第一弹性膜25、第二弹性膜24、纱线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的清纱器包括,机架1、张力筒4、清纱筒2、纱锭8、纱筒12和电机9,还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张力筒4和清纱筒2均通过支架卧式固定在机架1上,且张力筒4和清纱筒2同轴设置。清纱筒2的左侧中心处开有第一进纱口13,清纱筒2的右侧中心处开有第一出纱口15,纱线26从第一进纱口13进入再从第一出纱口15穿出。清纱筒2的侧壁顶部开有第一进风口14,第一进风口14与鼓风机3连通,清纱筒2的侧壁底部设有第一出风口16,第一出风口16上设有金属滤网17。第一出风口16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通,且第一出风口16与第一气囊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进气阀,第一出风口16与第二气囊之间设有第二单向进气阀,空气只能从第一出风口16中流入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中。张力筒4的左侧中心处开有第二进纱口18,张力筒4的右侧中心处开有第二出纱口21。张力筒4的侧壁顶部开有第二进风口19,侧壁底部开有第三出风口22,第二进风口19与第一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常闭式电磁阀,第三进风口23与第二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二常闭式电磁阀。张力筒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清纱器

【技术保护点】
清纱器,包括机架、电机、清纱筒、鼓风机和卷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力筒、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电机、清纱筒和张力筒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清纱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连通,所述张力筒内还对称设有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分别能与张力筒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张力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三进风口与第二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二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空腔上,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第二空腔上,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直径小于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卷纱装置包括纱锭和纱筒,所述电机上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扇形齿轮和扇形挡块,所述纱锭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纱锭的底部固定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均设置在机架上,第二接近开关与第一接近开关相对设置,所述扇形挡块用于触发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与鼓风机电连接,第二接近开关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清纱器,包括机架、电机、清纱筒、鼓风机和卷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力筒、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电机、清纱筒和张力筒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清纱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连通,所述张力筒内还对称设有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分别能与张力筒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张力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三进风口与第二气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二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空腔上,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第二空腔上,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直径小于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卷纱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源生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