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9523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本方法中采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除尘管道和除尘风机相连实现除尘,其特征在于,在除尘管道入口设置格栅以屏蔽掉大颗粒的固体焦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施简单,能够更好地避免扬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炼铁领域中采用的干熄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
技术介绍
焦炭是将煤在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得到的产品。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故一般钢铁厂中炼铁之前需要先炼焦。煤在炭化室炼成焦炭后,应及时从炭化室推出,红焦推出时温度约为1000℃。为避免焦炭燃烧并适于运输和贮存,不能直接送往高炉炼铁,必须将红焦温度降低。一种熄焦方法是采用喷水将红焦温度降低到300°C以下,即通常所说的湿熄焦。而干熄焦工艺,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工艺方法,其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申请人所在工厂中,为提高炼焦质量,近年来引进了几套干熄焦装置。在节能环保甚至自发电方面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该干熄焦装置中,底部出焦位置采用了排焦溜槽系统。上述现有的排焦溜槽系统,其结构和CN203486441U公开的一种干熄焦双叉溜槽装置的结构类似,包括位于上方的接料筒,接料筒上端开设有接料口,接料筒下端和第一叉溜管道和第二叉溜管道连接呈倒Y形,第一叉溜管道和第二叉溜管道上端相接处还设置有切换翻板,切换翻板和位于外部的切换把手相连构成切换机构。其中,为了降低扬尘,第一叉溜管道和第二叉溜管道下部具有折向为竖直向下的一段竖直段,竖直段下端为出料口,这样改变出料方向竖直向下以更好地避免扬尘;其次还进一步设置了除尘管道,除尘管道一端和除尘风机相连,另一端水平连通设置在接料筒下部位置。但这种现有的结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是除尘效果不佳,除尘管道处的集尘口刚好位于溜槽入口空间一半的位置,因此集尘口与溜槽内的焦炭距离较小,甚至在大排量排焦时,焦炭直接接触到集尘口,除尘管道内为负压,直接将焦末、焦丁,甚至块焦吸入管道内淤积,导致除尘管道通风能力降低,吸力变小,进而使得溜槽排焦所产生的粉尘无法正常吸走,溜槽周边粉尘严重。2是第一叉溜管道和第二叉溜管道下端竖直段上端外侧内壁直接承受焦炭冲击,这样一是长期摩擦冲击容易破损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二是消能效果有限,不能有效降低焦炭下滑动能,焦炭冲出出料口时动能大速度快,也容易导致扬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实施简单,设备使用寿命长,能够更好地避免扬尘的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本方法中采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除尘管道和除尘风机相连实现除尘,其特征在于,在除尘管道入口设置格栅以屏蔽掉大颗粒的固体焦炭。这样,格栅可以一定程度上对焦炭进行阻挡,防止焦炭、焦末、焦丁被吸入除尘管道堵塞,保证了除尘管道的通畅性,保证了除尘效果。作为优化,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带弹性的撞击消能板,使得焦炭下料时和撞击消能板碰撞消除掉部分动能速度放缓后出料。这样,更好地避免了出料时速度太快而扬尘。作为优化,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和除尘,系统包括位于上方的接料筒,接料筒上端开设有接料口,接料筒下端和两个分叉设置的叉溜管道连接呈倒Y形,两个叉溜管道上部为斜向段且下部具有折向为竖直向下的一段竖直段,竖直段下端为出料口,还包括除尘管道,除尘管道一端和除尘风机相连,另一端和接料筒连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溜管道下部竖直段上端还设置有撞击消能板,撞击消能板上端连接在叉溜管道内壁折向处外侧位置,下端斜向内延伸悬空设置。这样,设置的撞击消能板,可以供焦炭撞击消能后再向下掉出出料口,减缓焦炭出料时的速度,进而减少了由于焦炭出料撞击而产生的扬尘,提高了环境卫生,其次撞击消能板的设置可以避免叉溜管道下部外侧上端位置直接承受焦炭冲击而破损,延长使用寿命。作为优化,所述撞击消能板上端和叉溜管道内壁可转动连接,撞击消能板外侧顶接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水平旋接配合于叉溜管道且外端延伸出叉溜管道。这样,可以方便调节撞击消能板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的下料情况。作为优化,两个叉溜管道上端相接处还设置有切换翻板,切换翻板和位于外部的切换把手相连构成切换机构。这样,方便控制切换两个叉溜管道出料。作为优化,所述除尘管道上具有一段水平段,水平段下侧位置连通设置有沉箱。这样,除尘气体携带的物质中,部分焦末、焦丁甚至焦炭可以沉积在沉箱中,以此来减轻淤积堵塞的严重程度。作为优化,所述沉箱上设置有箱门。这样方便长时间运行后,停产打开箱门对沉箱进行清理。作为优化,所述接料筒上部为竖向设置且下部折向呈和单侧叉溜管道方向一致。这样,更加方便引导焦炭缓冲下料至叉溜管道。作为优化,所述接料筒下部上侧具有竖直向上连通设置的一个引导筒,所述除尘管道密封连通设置在引导筒上方位置。这样,靠引导筒将除尘管道入口位置抬高,使得气流经过引导筒时夹杂的质量较大的焦炭颗粒会在自重作用下掉落下来,避免被吸入除尘管道,更好地保证除尘管道畅通。进一步地,所述引导筒水平截面面积呈从下到上逐渐缩小的收缩状态。在确保除尘管道吸力也即风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除尘管道的吸力,扩大了吸力的作用范围以提高除尘效果,同时又避免吸力较为集中导致较大颗粒物质被吸入,故整体上极大地提高了除尘效果。作为优化,叉溜管道上部斜向段临近折向处位置的上侧面上设置有检修孔。这样,方便对撞击消能板的检修更换。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实施简单,设备使用寿命长,能够更好地避免扬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时采用的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本方法中采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除尘管道和除尘风机相连实现除尘,其特征在于,在除尘管道入口设置格栅以屏蔽掉大颗粒的固体焦炭。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带弹性的撞击消能板,使得焦炭下料时和撞击消能板碰撞消除掉部分动能速度放缓后出料。这样,更好地避免了出料时速度太快而扬尘。具体地说,实施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和除尘。如图1所示,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包括位于上方的接料筒1,接料筒上端开设有接料口2,接料筒1下端和两个分叉设置的叉溜管道3连接呈倒Y形,两个叉溜管道3上部为斜向段且下部具有折向为竖直向下的一段竖直段,竖直段下端为出料口4,还包括除尘管道5,除尘管道5一端和除尘风机相连,另一端和接料筒1连通设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叉溜管道3下部竖直段上端还设置有撞击消能板6,撞击消能板6上端连接在叉溜管道内壁折向处外侧位置,下端斜向内延伸悬空设置。这样,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本方法中采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除尘管道和除尘风机相连实现除尘,其特征在于,在除尘管道入口设置格栅以屏蔽掉大颗粒的固体焦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本方法中采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除尘管道和除尘风机相连实现除尘,其特征在于,在除尘管道入口设置格栅以屏蔽掉大颗粒的固体焦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中设置带弹性的撞击消能板,使得焦炭下料时和撞击消能板碰撞消除掉部分动能速度放缓后出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焦底部排焦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下的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实现排焦和除尘,干熄焦底部排焦溜槽系统包括位于上方的接料筒,接料筒上端开设有接料口,接料筒下端和两个分叉设置的叉溜管道连接呈倒Y形,两个叉溜管道上部为斜向段且下部具有折向为竖直向下的一段竖直段,竖直段下端为出料口,还包括除尘管道,除尘管道一端和除尘风机相连,另一端和接料筒连通设置;所述叉溜管道下部竖直段上端还设置有撞击消能板,撞击消能板上端连接在叉溜管道内壁折向处外侧位置,下端斜向内延伸悬空设置;所述除尘管道和接料筒连通一端设置有格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熄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诗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