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281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后路装置,包括:本体,本体设置在脊髓的远离人体的椎体的一侧,用于促进骨长入;连接部,设置在本体上,用于与后路钉棒连接以固定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装置通过连接部与后路钉棒连接,从而将本体定位到截骨位置,本体的位置相当于脊柱的后柱部分,并且本体能够促进骨长入,即促进后柱部分的骨愈合,最终形成脊柱后柱部分的重建,实现长期稳定,降低术后风险。

Posterior spinal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sterior spina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ntology, which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vertebral body far away from the human body, and is used for promoting bone growth. The connect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and is used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posterior nail bar to fix the body. Posterior spinal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and the junction of posterior screw rod connected by, which will body positioning to osteotomy position, body position corresponds to the spinal posterior column part, and the body can promote bone ingrowth, promoting bone healing after part of the column,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reconstruction of posterior column of the long-term stable,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后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柱后路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的脊柱会由于病患或外力影响而发生破坏,例如椎体肿瘤、严重粉碎性骨折以及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并可能导致脊髓、神经损害或出现椎节的塌陷及脊柱的成角畸形,神经功能障碍或成角畸形明显者常需行椎体切除术。人体脊柱的稳定性由脊柱的结构决定,根据三柱理论,从脊柱的解剖形态来区分,脊柱的前纵韧带和椎骨的前1/3部分为脊柱的前柱,椎骨的后2/3与后纵韧带组成脊柱的中柱部分,椎骨的后弓及棘突间韧带形成脊柱的后柱。在实施椎体切除术时,会先经过后路切除脊柱的后柱部分,也就是椎体的椎弓、椎板及棘突部分,所以这类手术实施后,脊柱的前柱及中柱的稳定性通过人工椎体置换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脊柱后柱的稳定性却无法再进行重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椎体切除术后脊柱的后柱部分无法重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脊柱后路装置,包括:本体,本体设置在脊髓的远离人体的椎体的一侧,用于促进骨长入;连接部,设置在本体上,用于与后路钉棒连接以固定本体。进一步地,本体的背向脊髓的后侧具有供骨长入的植骨结构。进一步地,本体的背向脊髓的后侧表面呈骨小梁结构。进一步地,本体的朝向脊髓的前侧表面呈光滑表面。进一步地,本体呈板状,本体的中部朝向远离脊髓的方向突出以形成弧形段,本体的水平截面呈弓形。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多个抓钩,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两侧,用于与后路钉棒连接。进一步地,本体呈板状,抓钩与本体的左右侧向端面连接,抓钩朝向远离脊髓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多个抓钩相对本体对称地设置。进一步地,脊柱后路装置还包括两个横凸,两个横凸分别设置在本体的左右两侧且朝向本体的左右外侧延伸,每个横凸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抓钩。进一步地,脊柱后路装置还包括两个横凸,两个横凸分别设置在本体的左右两侧且朝向本体的左右外侧延伸,横凸的远离本体的一端呈弧形面。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装置通过连接部与后路钉棒连接,从而将本体定位到截骨位置,本体的位置相当于脊柱的后柱部分,并且本体能够促进骨长入,即促进后柱部分的骨愈合,最终形成脊柱后柱部分的重建,实现长期稳定,降低术后风险。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装置的实施例的轴向示意图;图3示出了具有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装置的脊柱组织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具有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装置的脊柱组织的正向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本体;20、抓钩;30、横凸;100、后路钉棒。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后路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该脊柱后路装置包括:本体10,本体10设置在脊髓的远离人体的椎体的一侧,用于促进骨长入;连接部,设置在本体10上,用于与后路钉棒100连接以固定本体10。本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装置通过连接部与后路钉棒100连接,从而将本体10定位到截骨位置,本体10的位置相当于脊柱的后柱部分,并且本体10能够促进骨长入,即促进后柱部分的骨愈合,最终形成脊柱后柱部分的重建,实现长期稳定,降低术后风险。优选地,本体10的背向脊髓的后侧具有供骨长入的植骨结构。该植骨结构可以为促进骨长入的结构,也可以为容纳植骨组织的结构,其中容纳植骨组织的结构包括容纳槽、具有开口的容纳腔等。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体10的背向脊髓的后侧表面呈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结构可以促进骨长入,使得本体10的后侧面形成植骨的骨床,最终骨愈合后形成脊柱后柱部分的重建,以形成稳定的远期固定效果。骨小梁结构是一种便于骨细胞长入的微孔结构,该微孔结构是一种相互连通的多向微孔隙结构,孔隙直径为500μm至1000μm,优选地为800μm。该孔隙有利于骨细胞爬行长入,使得术后椎体假体的骨小梁结构的结合面与生理骨结构发生骨融合以达到长期稳定。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体10的朝向脊髓的前侧表面呈光滑表面。本体10的朝向脊髓的前侧表面进行高剖光处理,既能形成对椎管的保护,又能减少软组织的粘连。优选地,本体10呈板状,本体10的中部朝向远离脊髓的方向突出以形成弧形段,本体10的水平截面呈弓形。由于本体10位于脊柱后路的位置,本体10的前侧表面朝向脊髓的方向,因此本体10的中部弯曲形成弓形,既能形成对椎管的保护,又能减少对脊髓的占位。优选地,连接部包括多个抓钩20,分别设置在本体10的两侧,用于与后路钉棒100连接。更优选地,如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例,本体10呈板状,抓钩20与本体10的左右侧向端面连接,抓钩20朝向远离脊髓的方向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0上对称地设置有4个抓钩20。本体10通过抓钩20设置在后路钉棒100上,其与后路钉棒100完成联合固定,本体10能够类似于挡板一样起到保护脊髓的目的。优选地,多个抓钩20相对本体10对称地设置。更优选地,脊柱后路装置还包括两个横凸30,两个横凸30分别设置在本体10的左右两侧且朝向本体10的左右外侧延伸,每个横凸30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抓钩20。优选地,脊柱后路装置还包括两个横凸30,两个横凸30分别设置在本体10的左右两侧且朝向本体10的左右外侧延伸,横凸30的远离本体10的一端呈弧形面。横凸30能更好的实现肌肉韧带的附着,促进脊柱软组织的生长和愈合,实现更好的术后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脊柱后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后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设置在脊髓的远离人体的椎体的一侧,用于促进骨长入;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用于与后路钉棒(100)连接以固定所述本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后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设置在脊髓的远离人体的椎体的一侧,用于促进骨长入;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用于与后路钉棒(100)连接以固定所述本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背向所述脊髓的后侧具有供骨长入的植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后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背向所述脊髓的后侧表面呈骨小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朝向所述脊髓的前侧表面呈光滑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呈板状,所述本体(10)的中部朝向远离所述脊髓的方向突出以形成弧形段,所述本体(10)的水平截面呈弓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抓钩(20),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