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33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本体和固定针;本体为中空结构,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固定针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且固定针凸出本体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锯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颈椎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设置多个锯齿结构,在手术时植入上下终板后,有效的避免了颈椎融合器的滑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固定针的设计,在植入时可以与终板配合或椎骨配合,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自稳作用,能够使产品单独使用,无需加外钢板的固定,降低了手术成本,另外,中空结构能够增加植骨的接触面,有利于骨融合。

Cervical vertebra fu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ervical fusion device, comprising a body and a fixing needle; the main body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lower surfac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eeth; pins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and the lower surfac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needle body fixed protruding height is greater than every sawtooth heigh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ervical fusion device, th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awtooth structure body, at the time of surgery on the lower endplate after implantation, effectively avoid the slip cervical fusion device,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duc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of fixed needle, at the time of implantation and end plate can fit or vertebrae with. Further increase the self stability of products, can make the products used alone, without external plate fixation, low operation cost, in addition, the hollow structure can increase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bone, is conducive to bone 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骨科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颈椎融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椎体退行性滑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源性疾病、外伤性椎体滑脱所致椎体失稳引起的疼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一般都需进行椎体固定融合术,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融合器作为椎体融合术的核心部分,不仅要为植骨提供载体,而且要有效的撑开间隙,恢复脊柱的支撑、增加椎间孔容量、解决神经根受压,防止椎间隙塌陷,避免植骨滑脱及假关节形成,而且应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现有的融合器与椎盘接触的表面光滑,在传导外力时融合器有移位现象,影响手术效果,而且自稳性能较差,需要额外用钢板加固以防止融合器脱出,融合器的结构多为框架结构的平面形式,不符合椎体生理曲线形状,而且内部中空较少,不利于融合器内的骨块与椎体及周围组织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融合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稳性能差、融合器容易滑移和不利于骨融合技术问题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本体和固定针;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所述固定针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针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所述锯齿的高度。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本体和固定针;所述本体包括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中空结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所述固定针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针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所述锯齿的高度。本技术提供的颈椎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设置多个锯齿结构,在手术时植入上下终板后,有效的避免了颈椎融合器的滑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固定针的设计,在植入时可以与终板配合或椎骨配合,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自稳作用,能够使产品单独使用,无需加外钢板的固定,降低了手术成本,另外,中空结构能够增加植骨的接触面,有利于骨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前壁的外壁面到所述后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2-14mm;所述左侧壁的外壁面至所述右侧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4-16m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针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左侧壁的上、下表面和所述右侧壁的上、下表面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后壁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最高点到所述本体的下表面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为4-10m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针的尖端呈圆锥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上的锯齿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的锯齿均向同一方向倾斜设置,且每一所述锯齿的角度相等。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凸起,且所述加强凸起位于所述固定针的安装位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颈椎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设置多个锯齿结构,在手术时植入上下终板后,有效的避免了颈椎融合器的滑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固定针的设计,在植入时可以与终板配合或椎骨配合,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自稳作用,能够使产品单独使用,无需加外钢板的固定,降低了手术成本,另外,中空结构能够增加植骨的接触面,有利于骨融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颈椎融合器的左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颈椎融合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0-本体;11-锯齿;12-导向斜面;13-加强凸起;20-固定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颈椎融合器的左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颈椎融合器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本体10和固定针20;所述本体10为中空结构,所述本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11;所述固定针20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针20凸出所述本体10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所述锯齿11的高度。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本体10和固定针20;所述本体10包括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中空结构;所述本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11;所述固定针20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针20凸出所述本体10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所述锯齿11的高度。本技术提供的颈椎融合器,本体10的上下表面设置多个锯齿11结构,在手术时植入上下终板后,有效的避免了颈椎融合器的滑移,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固定针20的设计,在植入时可以与终板配合或椎骨配合,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自稳作用,能够使产品单独使用,无需加外钢板的固定,降低了手术成本,另外,中空结构能够增加植骨的接触面,有利于骨融合。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前壁的外壁面到所述后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B为12-14mm;所述左侧壁的外壁面至所述右侧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A为14-16mm。更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0的上表面的最高点到所述本体10的下表面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C为4-10mm。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颈椎融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固定针;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所述固定针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针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所述锯齿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固定针;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所述固定针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针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所述锯齿的高度。2.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固定针;所述本体包括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中空结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所述固定针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针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每一个所述锯齿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的外壁面到所述后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2-14mm;所述左侧壁的外壁面至所述右侧壁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4-16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融合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华高山蔚鑫张晓娜刘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康天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