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256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在揉捻工序采用“轻‑重‑轻”的加压揉捻方法,通过控制揉捻时间及揉捻力度,保证无汁液浸出,不破坏茶叶表面组织,更利于后续的发酵工序;采用自然摊晾发酵代替普通的发酵机发酵,适宜的发酵温度与充分的发酵时间,能使红茶中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降解,形成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提高红茶红、亮的品质;由茶红素转化产生的茶褐素,保证了红茶汤色红褐明亮、滋味醇厚;整个发酵过程不添加任何发酵剂,保证了红茶的天然纯正。

A processing method of black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lack Tea processing method, the compression method of light weight rolling light \in the rolling process, by controlling the rolling time and rolling strength, ensure no juice extraction, without damaging the tissue surface of tea, more conducive to the subsequent fermentation process; fermentation fermentation machine by natural fermentation instead of airing. The suitabl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full fermentation time, can make Black Tea polyphenols in oxidation and degradation, the formation of more theaflavins and thearubigins, improve Black Tea red, light quality; tea brown thearubigins gener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the Black Tea Tang sehong bright brown, taste mellow; the whole fermentation process add any leaven, which Black Tea pure natur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茶,具体是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是茶文化当中的主要茶品。红茶包括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品质特点是红汤红叶,外形条索紧结匀直,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甜醇,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其品质。现有红茶的制备工艺,采摘标准、揉捻及发酵工序对成品茶影响较大,属红茶制备的关键步骤。现有揉捻工序主要采用揉捻机进行普通揉捻,揉捻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左右,会严重破坏茶叶表面组织,并将茶叶汁一并揉出,不利于后续的发酵工序;现有发酵工序采用发酵机普通发酵,发酵过程加入发酵粉或发酵剂辅助发酵,这些物质作为助剂加量少,虽不会影响人体建康,但不经后续工艺消除,其随茶叶的制备进入成品茶中;此外,由于普通发酵机发酵温度相对较高、发酵周期短,不利于过程中茶红素、茶黄素等发酵产物的充分生成,由于茶红素、茶黄素氧化、聚合产生茶褐素,因此对茶褐素的转化也产生直接影响,以上因素都直接影响红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植地,选取海拔为1000米~2000米山上进行种植;(2)采摘,每年4月上旬至5月底进行采摘,采取两叶一芽的采摘方式,清晨6~8点进行采摘,放于竹篓内,并将竹篓整齐安放于事先在茶山上挖好的人工洞内,下午5~6点将茶叶运回;再放于室内的茶叶摊凉架上进行均摊,摊凉8~10小时,备用;(3)揉捻,将步骤(2)摊凉后的红茶进行揉捻45分钟,按轻--重--轻工序进行揉捻,每步工序各揉捻15分钟;并且在揉捻的同时喷洒多酚氧化酶溶液,多酚氧化酶溶液用量为鲜茶叶质量的5~20%,在10℃~20℃的条件下继续揉捻60~80min;(4)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容器内,厚度5~10cm,在发酵架上发酵4~6h,温度10℃~20℃,湿度95%,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即可停止发酵;其间,为使发酵均匀,须翻拌2~3次,并随时注意观察发酵叶温度,将其有效控制在20℃以下;(5)将发酵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烘干;烘干分两段,第一段,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段,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制得的红茶初成品;(6)微波处理,将上述步骤(5)制得的红茶初成品经微波炉微波2~3分钟,取出,冷却到室温,立刻加入外包装,密封保存,制得红茶成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所述“轻-重-轻”的加压揉捻步骤共揉捻2次,第一次采用“轻-重-轻”加压揉捻50-60min,第二次依旧采用“轻-重-轻”加压揉捻30-40min。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次加压揉捻步骤具体揉捻时间为:轻揉捻15min-重揉捻30min-轻揉捻15min,或轻揉捻15min-重揉捻25min-轻揉捻10min。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次加压揉捻步骤具体揉捻时间为:轻揉捻10min-重揉捻15min-轻揉捻5min,或轻揉捻10min-重揉捻20min-轻揉捻10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揉捻工序采用“轻-重-轻”的加压揉捻方法,通过控制揉捻时间及揉捻力度,保证无汁液浸出,不破坏茶叶表面组织,更利于后续的发酵工序;采用自然摊晾发酵代替普通的发酵机发酵,适宜的发酵温度与充分的发酵时间,能使红茶中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降解,形成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提高红茶红、亮的品质;由茶红素转化产生的茶褐素,保证了红茶汤色红褐明亮、滋味醇厚;整个发酵过程不添加任何发酵剂,保证了红茶的天然纯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植地,选取海拔为1000米~2000米山上进行种植;(2)采摘,每年4月上旬至5月底进行采摘,采取两叶一芽的采摘方式,清晨6~8点进行采摘,放于竹篓内,并将竹篓整齐安放于事先在茶山上挖好的人工洞内,下午5~6点将茶叶运回;再放于室内的茶叶摊凉架上进行均摊,摊凉8~10小时,备用;(3)揉捻,将步骤(2)摊凉后的红茶进行揉捻45分钟,按轻--重--轻工序进行揉捻,每步工序各揉捻15分钟;并且在揉捻的同时喷洒多酚氧化酶溶液,多酚氧化酶溶液用量为鲜茶叶质量的5~20%,在10℃~20℃的条件下继续揉捻60~80min;(4)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容器内,厚度5~10cm,在发酵架上发酵4~6h,温度10℃~20℃,湿度95%,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即可停止发酵;其间,为使发酵均匀,须翻拌2~3次,并随时注意观察发酵叶温度,将其有效控制在20℃以下;(5)将发酵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烘干;烘干分两段,第一段,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段,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制得的红茶初成品;(6)微波处理,将上述步骤(5)制得的红茶初成品经微波炉微波2~3分钟,取出,冷却到室温,立刻加入外包装,密封保存,制得红茶成品。所述步骤(3)所述“轻-重-轻”的加压揉捻步骤共揉捻2次,第一次采用“轻-重-轻”加压揉捻50-60min,第二次依旧采用“轻-重-轻”加压揉捻30-40min。所述第一次加压揉捻步骤具体揉捻时间为:轻揉捻15min-重揉捻30min-轻揉捻15min,或轻揉捻15min-重揉捻25min-轻揉捻10min。所述第二次加压揉捻步骤具体揉捻时间为:轻揉捻10min-重揉捻15min-轻揉捻5min,或轻揉捻10min-重揉捻20min-轻揉捻10min。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红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植地,选取海拔为1000米山上进行种植;(2)采摘,每年4月上旬至5月底进行采摘,采取两叶一芽的采摘方式,清晨6点进行采摘,放于竹篓内,并将竹篓整齐安放于事先在茶山上挖好的人工洞内,下午5点将茶叶运回;再放于室内的茶叶摊凉架上进行均摊,摊凉8小时,备用;(3)揉捻,将步骤(2)摊凉后的红茶进行揉捻45分钟,按轻--重--轻工序进行揉捻,每步工序各揉捻15分钟;并且在揉捻的同时喷洒多酚氧化酶溶液,多酚氧化酶溶液用量为鲜茶叶质量的5%,在10℃℃的条件下继续揉捻60min;(4)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容器内,厚度5cm,在发酵架上发酵4h,温度10℃,湿度95%,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即可停止发酵;其间,为使发酵均匀,须翻拌2次,并随时注意观察发酵叶温度,将其有效控制在20℃以下;(5)将发酵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烘干;烘干分两段,第一段,温度110℃,使茶叶含水量在20%,第二段,温度8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制得的红茶初成品;(6)微波处理,将上述步骤(5)制得的红茶初成品经微波炉微波2分钟,取出,冷却到室温,立刻加入外包装,密封保存,制得红茶成品。所述步骤(3)所述“轻-重-轻”的加压揉捻步骤共揉捻2次,第一次采用“轻-重-轻”加压揉捻50-6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种植地,选取海拔为1000米~2000米山上进行种植;(2)采摘,每年4月上旬至5月底进行采摘,采取两叶一芽的采摘方式,清晨6~8点进行采摘,放于竹篓内,并将竹篓整齐安放于事先在茶山上挖好的人工洞内,下午5~6点将茶叶运回;再放于室内的茶叶摊凉架上进行均摊,摊凉8~10小时,备用;(3)揉捻,将步骤(2)摊凉后的红茶进行揉捻45分钟,按轻‑‑重‑‑轻工序进行揉捻,每步工序各揉捻15分钟;并且在揉捻的同时喷洒多酚氧化酶溶液,多酚氧化酶溶液用量为鲜茶叶质量的5~20%,在10℃~20℃的条件下继续揉捻60~80min;(4)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容器内,厚度5~10cm,在发酵架上发酵4~6h,温度10℃~20℃,湿度95%,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即可停止发酵;其间,为使发酵均匀,须翻拌2~3次,并随时注意观察发酵叶温度,将其有效控制在20℃以下;(5)将发酵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烘干;烘干分两段,第一段,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段,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制得的红茶初成品;(6)微波处理,将上述步骤(5)制得的红茶初成品经微波炉微波2~3分钟,取出,冷却到室温,立刻加入外包装,密封保存,制得红茶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种植地,选取海拔为1000米~2000米山上进行种植;(2)采摘,每年4月上旬至5月底进行采摘,采取两叶一芽的采摘方式,清晨6~8点进行采摘,放于竹篓内,并将竹篓整齐安放于事先在茶山上挖好的人工洞内,下午5~6点将茶叶运回;再放于室内的茶叶摊凉架上进行均摊,摊凉8~10小时,备用;(3)揉捻,将步骤(2)摊凉后的红茶进行揉捻45分钟,按轻--重--轻工序进行揉捻,每步工序各揉捻15分钟;并且在揉捻的同时喷洒多酚氧化酶溶液,多酚氧化酶溶液用量为鲜茶叶质量的5~20%,在10℃~20℃的条件下继续揉捻60~80min;(4)将揉捻叶均匀、松散堆放于发酵容器内,厚度5~10cm,在发酵架上发酵4~6h,温度10℃~20℃,湿度95%,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即可停止发酵;其间,为使发酵均匀,须翻拌2~3次,并随时注意观察发酵叶温度,将其有效控制在20℃以下;(5)将发酵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烘干;烘干分两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元林航赵明红邬保国谢美坤杨马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